一种上盖地铁车辆段型钢混凝土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5562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上盖地铁车辆段型钢混凝土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对型钢柱进行深化设计,并加工制作型钢柱;S2:在施工位置进行测量定位及地脚螺栓埋置;S3:筏板第一次砼浇筑;S4:在筏板上安装型钢柱并校正;S5:在筏板第一次浇筑顶面与型钢柱柱脚之间进行无收缩混凝土灌缝;型钢混凝土可以满足建筑功能有高大空间向小空间转换;型钢混凝土是在钢筋混凝土中增加型钢,既可以满足高层建筑高压力高延性的前提下,减小截面,又改变其脆性破坏的性质,使得这种结构具有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双重优点;通过对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型钢柱箍筋做法的研究,解决了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难题、使型钢柱箍筋做法等达到设计要求,保证结构受力的传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盖地铁车辆段型钢混凝土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上盖地铁车辆段型钢混凝土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又称为劲性混凝土结构是在型钢结构外面包裹一层钢筋混凝土外壳形成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西安地铁六号线侧坡车辆段随着西安市政府推行TOD模式,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进行集中整备综合利用,对本车辆段实行上盖开发,基础采用桩筏板基础,盖下一层为车辆段用房,层高10米剪力墙约束边缘柱结构,二层为小汽车库,层高5米,盖上为17~19层高层建筑,剪力墙约束边缘柱增设型钢,采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为解决盖下建筑功能由高大空间向小空间的转换,满足建筑功能转变导致内部空间结构转换的需要,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上盖地铁车辆段型钢混凝土施工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盖地铁车辆段型钢混凝土施工工艺,旨在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上盖地铁车辆段型钢混凝土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对型钢柱进行深化设计,并加工制作型钢柱;S2:在施工位置进行测量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盖地铁车辆段型钢混凝土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对型钢柱进行深化设计,并加工制作型钢柱;/nS2:在施工位置进行测量定位及地脚螺栓埋置;/nS3:筏板第一次砼浇筑;/nS4:在筏板上安装型钢柱并校正;/nS5:在筏板第一次浇筑顶面与型钢柱柱脚之间进行无收缩混凝土灌缝;/nS6:筏板上层钢筋安装,并进行筏板第二次砼浇筑;/nS7:剪力墙约束边缘柱钢筋安装;/nS8:剪力墙约束边缘柱模板安装;/nS9:剪力墙约束边缘柱型钢砼浇筑;/nS10:混凝土梁、型钢柱节点的钢筋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盖地铁车辆段型钢混凝土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型钢柱进行深化设计,并加工制作型钢柱;
S2:在施工位置进行测量定位及地脚螺栓埋置;
S3:筏板第一次砼浇筑;
S4:在筏板上安装型钢柱并校正;
S5:在筏板第一次浇筑顶面与型钢柱柱脚之间进行无收缩混凝土灌缝;
S6:筏板上层钢筋安装,并进行筏板第二次砼浇筑;
S7:剪力墙约束边缘柱钢筋安装;
S8:剪力墙约束边缘柱模板安装;
S9:剪力墙约束边缘柱型钢砼浇筑;
S10:混凝土梁、型钢柱节点的钢筋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进行深化设计时,根据上盖插筋图内型钢中心位置确定十字型钢柱十字交叉点并绘制型钢柱变截面细部构造;绘制每一个梁纵向钢筋穿过型钢柱翼缘或腹板穿孔位置及补强的节点大样;绘制穿孔大样时,同一根钢筋在型钢柱中可以穿过两个以上的孔,穿孔位置避免在型钢柱的翼缘和型钢柱的组合焊缝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先测量放线型钢柱定位中心十字控制线,在相应的四个位置钉入水泥钉,拉好控制线,安放与型钢柱底座相同螺栓孔及尺寸及的预埋钢板,根据钢板上预留螺栓孔,优先安装四个角落预埋螺栓,并测出标高控制点,焊接进行固定;完成后,根据预埋钢板上螺栓孔位置进行剩余螺栓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在浇筑混凝土前复核,确认位置、标高及固定状态;浇筑混凝土时,在型钢柱柱脚部位预留50-60mm,用于填充型钢柱底板和筏板顶面空隙;筏板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汝全胡林刘凌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五局集团成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