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会永专利>正文

一种预制型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124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承柱,尤其为一种预制型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包括支承柱、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基板和背板,所述支承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柱基,所述支承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主梁,所述主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次梁,所述支承柱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所述支承柱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基板、背板,所述基板、背板和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均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安装,所述基板、背板和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之间形成柱体腔,所述柱体腔的内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钢板、第二钢板,所述第一钢板上中心处开设有槽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装置结构简单,加强支承柱自身的强度,使得其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具有一定的推广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型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承柱,具体为一种预制型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
技术介绍
在逆作法施工中,中间支承柱是重要的竖向支承构件,在底板未浇筑之前,与地下连续墙或排桩共同承受地下结构、上部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底板浇筑之后,则与底板连成整体,作为地下室结构的一部分,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给基础,中间支承柱不仅在结构施工状态下承受地上、地下楼层结构自重和全部施工荷载,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支承柱和桩也是工程使用阶段的柱和桩,而中间支承柱的承载能力受到柱结构形式、插入深度、垂直度、柱侧土抗力、初始缺陷等的影响,其受力特性与一般轴压杆、压弯杆不同,难以进行准确分析,而工程设计中则常利用简单的验算及经验方法确定,结果往往或保守,或偏不安全,但是目前很多施工工地上的支承柱存在强度不够以及局部的荷载量较小的情况,因此需要一种预制型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型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型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包括支承柱、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基板和背板,所述支承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柱基,所述支承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主梁,所述主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次梁,所述支承柱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所述支承柱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基板、背板,所述基板、背板和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均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安装,所述基板、背板和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之间形成柱体腔,所述柱体腔的内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钢板、第二钢板,所述第一钢板上中心处开设有槽口,且第二钢板穿过槽口的内部,所述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将柱体腔内部划分为体积相等的第一成型室、第二成型室、第三成型室、第四成型室,所述第一成型室、第二成型室、第三成型室和第四成型室的内部中心处均设置有加强柱,所述加强柱和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基板、背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均通过连接支架固定支撑。优选的,所述支承柱和柱基一体拉伸成型。优选的,所述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呈垂直设置。优选的,所述槽口呈条形状,且槽口的高度和第二钢板的高度相等。优选的,所述连接支架和加强柱、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均通过电焊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基板和背板靠近柱体腔一侧均粘贴设置有脱离薄膜。优选的,所述第一成型室、第二成型室、第三成型室和第四成型室的内部均灌设有混凝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使用时,用户可将设置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基板和背板进行柱体腔的围设,并将基板、背板和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均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安装,且将设置的第二钢板穿过开设在第一钢板上的槽口内部,并将垂直交叉设置的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放置至围设的柱体腔的内部,同时此结构将柱体腔的内部划分为体积相等的第一成型室、第二成型室、第三成型室和第四成型室,于此同时,将四组成型室的内部均放置加强柱,且通过连接支架进行固定支撑,最后对四组成型室内进行混凝土的浇灌,待固定时长后会生成所需要的支承柱,且采用此种预制方式以及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加强柱的加固结构点从根本上加强了支承柱自身的强度,使得其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2、本技术中,使用时,通过设置的大小相等的第一成型室、第二成型室、第三成型室和第四成型室,使得在浇筑时能够更均匀,防止成型后的支承柱出现局部的荷载量不等,从而有效的保证其出品质量,且将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基板和背板靠近柱体腔一侧均粘贴设置有脱离薄膜,以及将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基板、背板均通过固定螺栓进行固定安装,方便后期支承柱成型后对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基板和背板进行快速拆卸,同时可循环利用,提高其使用率,从而大大节约了资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承柱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钢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承柱、2-柱基、3-主梁、4-次梁、5-第一侧板、6-第二侧板、7-基板、8-背板、9-柱体腔、10-第一成型室、11-第二成型室、12第三成型室、13-第四成型室、14-第一钢板、15-第二钢板、16-连接支架、17-加强柱、18-固定螺栓、19-槽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预制型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包括支承柱1、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6、基板7和背板8,所述支承柱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柱基2,所述支承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主梁3,所述主梁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次梁4,所述支承柱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6,所述支承柱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基板7、背板8,所述基板7、背板8和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6均通过固定螺栓18固定安装,所述基板7、背板8和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6之间形成柱体腔9,所述柱体腔9的内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钢板14、第二钢板15,所述第一钢板14上中心处开设有槽口19,且第二钢板15穿过槽口19的内部,所述第一钢板14和第二钢板15将柱体腔9内部划分为体积相等的第一成型室10、第二成型室11、第三成型室12、第四成型室13,使用时,通过设置的大小相等的第一成型室10、第二成型室11、第三成型室12和第四成型室13,使得在浇筑时能够更均匀,防止成型后的支承柱1出现局部的荷载量不等,从而有效的保证其出品质量,且将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6、基板7和背板8靠近柱体腔9一侧均粘贴设置有脱离薄膜,以及将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6和基板7、背板8均通过固定螺栓18进行固定安装,方便后期支承柱1成型后对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6、基板7和背板8进行快速拆卸,同时可循环利用,提高其使用率,从而大大节约了资源,所述第一成型室10、第二成型室11、第三成型室12和第四成型室13的内部中心处均设置有加强柱17,所述加强柱17和第一钢板14、第二钢板15、基板7、背板8、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6均通过连接支架16固定支撑,使用时,用户可将设置的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6、基板7和背板8进行柱体腔9的围设,并将基板7、背板8和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6均通过固定螺栓18固定安装,且将设置的第二钢板15穿过开设在第一钢板14上的槽口19内部,并将垂直交叉设置的第一钢板14和第二钢板15放置至围设的柱体腔9的内部,同时此结构将柱体腔9的内部划分为体积相等的第一成型室10、第二成型室11、第三成型室12和第四成型室13,于此同时,将四组成型室的内部均放置加强柱17,且通过连接支架16进行固定支撑,最后对四组成型室内进行混凝土的浇灌,待固定时长后会生成所需要的支承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型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包括支承柱(1)、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6)、基板(7)和背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柱(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柱基(2),所述支承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主梁(3),所述主梁(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次梁(4),所述支承柱(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6),所述支承柱(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基板(7)、背板(8),所述基板(7)、背板(8)和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6)均通过固定螺栓(18)固定安装,所述基板(7)、背板(8)和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6)之间形成柱体腔(9),所述柱体腔(9)的内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钢板(14)、第二钢板(15),所述第一钢板(14)上中心处开设有槽口(19),且第二钢板(15)穿过槽口(19)的内部,所述第一钢板(14)和第二钢板(15)将柱体腔(9)内部划分为体积相等的第一成型室(10)、第二成型室(11)、第三成型室(12)、第四成型室(13),所述第一成型室(10)、第二成型室(11)、第三成型室(12)和第四成型室(13)的内部中心处均设置有加强柱(17),所述加强柱(17)和第一钢板(14)、第二钢板(15)、基板(7)、背板(8)、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6)均通过连接支架(16)固定支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型钢结构混凝土支承柱,包括支承柱(1)、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6)、基板(7)和背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柱(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柱基(2),所述支承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主梁(3),所述主梁(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次梁(4),所述支承柱(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6),所述支承柱(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基板(7)、背板(8),所述基板(7)、背板(8)和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6)均通过固定螺栓(18)固定安装,所述基板(7)、背板(8)和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6)之间形成柱体腔(9),所述柱体腔(9)的内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钢板(14)、第二钢板(15),所述第一钢板(14)上中心处开设有槽口(19),且第二钢板(15)穿过槽口(19)的内部,所述第一钢板(14)和第二钢板(15)将柱体腔(9)内部划分为体积相等的第一成型室(10)、第二成型室(11)、第三成型室(12)、第四成型室(13),所述第一成型室(10)、第二成型室(11)、第三成型室(12)和第四成型室(13)的内部中心处均设置有加强柱(17),所述加强柱(17)和第一钢板(14)、第二钢板(15)、基板(7)、背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会永张素丽刘江元刘一
申请(专利权)人:赵会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