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热温拌沥青修补料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5376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热温拌沥青修补料及其施工方法,属于道路材料技术领域,自热温拌沥青修补料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集料62‑72%、自发热料20‑30%、修补液6‑8.5%,工程纤维0.3‑0.5%;所述自发热料包括遇水放热的物质,以在拌和时使沥青修补料升温到100‑120℃。自热温拌沥青修补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集料和自发热料混合、拌和均匀后加入修补液,最后加入工程纤维拌和均匀;待修补料温度上升后,将修补料填入清理干净、涂刷粘层的坑槽内,整平后夯实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沥青修补料包括自发热料,拌和时自发热,使沥青修补料的温度升高,实现了冷料温拌,保证了修补后的压实度,提高修补效果,施工更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热温拌沥青修补料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道路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自热温拌沥青修补料,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自热温拌沥青修补料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沥青路面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是目前道路建设中被最广泛采用的高级路面之一。沥青路面的沥青类结构层本身,属于柔性路面范畴,因此随着道路交通量的增加、汽车轴载的增大以及行车速度的提高,沥青路面在行车荷载及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会出现裂缝、坑槽等病害。当这些初步的非结构性损坏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修补时,就会导致路面破损范围扩大,破损程度更加严重,降低了行车舒适性,减弱了路面通行能力,甚至影响交通安全。现阶段沥青路面快速修补材料主要有热拌沥青混合料和冷补料。热拌沥青混合料修补质量高、耐久性较好,但由于热沥青混合料对温感灵敏,低温环境下混合料散热快,造成混合料压实困难,不利于坑槽修补。因此低温环境下路面坑槽难以及时处理,降低了道路行车安全性。同时,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材料修补坑槽对施工设备要求高、能耗大、污染环境。冷补料主要包括溶剂型冷补料和乳化沥青冷补料。冷补料低温工作性好,储存时间长,储存稳定性好,用于路面修补后,冷补料中的稀释剂随时间推移逐渐挥发,沥青恢复原有性质,混合料强度形成,然而冷补料初期强度太低,强度增长缓慢,抗水损害性差,使用寿命短,修补后路面容易再次损坏;乳化沥青冷补料破乳时间难以精确控制,稳定性较差,使得乳化沥青冷补料在成型时间和存储稳定性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CN110922097)公开一种沥青路面修补材料,可以通过微波加热激发修补材料中的水分等高介电损耗物质在微波磁场作用下产生大量分子运动,从而产生大量内部摩擦热,进而使修补材料内部温度均匀升高、乳化沥青破乳、内部水分汽化排除从而使修补材料快速产生强度,适合现场常温拌和。但是现有技术修补材料在施工时,仍需要专门的微波设备照射浇筑在路面坑槽处的修补料,施工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背景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自热温拌沥青修补料,拌和时自发热使修补料温度升高,不需要借助外部设备加热,使用更方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热温拌沥青修补料的施工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热温拌沥青修补料,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集料62-72%、自发热料20-30%、修补液6-8.5%,工程纤维0.3-0.5%;所述自发热料包括遇水放热的物质,以在拌和时使沥青修补料加热到100-1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发热料包括:预发热料,与所述集料预先拌和,以在预发热料遇水放热时,将集料加热至初始温度;二次反应发热料,在所述初始温度激发下发生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反应热,以将沥青修补料加热至100-120℃。优选地,所述自发热料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预发热料:生石灰40-50%;二次反应发热料:铝粉12-16%、铁粉10-15%、碳酸钠8-10%、活性炭4-6%、镁粉4-5%、硝酸钾3-5%、硅藻土2-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料通过以下粒径的矿料配置而成:9.5-13.2mm矿料38-43%、4.75-9.5mm矿料30-35%、2.36-4.75mm矿料11-16%、2.36mm以下的矿料7-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修补液为SBS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SBS改性沥青60-65%、乳化剂1.8-2.2%、降粘剂2.4-3.5%、温拌剂0.5-0.7%、余量为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乳化剂为复配乳化剂,包括乳化剂A和乳化剂B,所述乳化剂A和乳化剂B的质量比为1-2:1;所述乳化剂A为中裂或慢裂型沥青乳化剂,HLB值在12-16之间,所述乳化剂B为亲油性乳化剂,HLB值在3-6之间。优选地,所述乳化剂A选自BE-2、BE-3型沥青乳化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乳化剂B选自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异硬脂酸单甘油酯、聚甘油硬脂酸酯、聚甘油油酸酯、单油酸而甘酯、聚硅烷醚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降粘剂为芳烃油或抽出油;所述温拌剂为HH-XII型温拌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程纤维为矿物纤维或聚合物纤维,所述工程纤维的长度为4-6mm。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自热温拌沥青修补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比例将集料和自发热料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喷洒一定比例的水雾,拌和均匀后加入修补液再次搅拌均匀,最后加入工程纤维,拌和均匀;待修补料温度上升后,将修补料填入清理干净、涂刷粘层的坑槽内,整平后夯实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沥青修补料中包括自发热料,拌和时能够自发热,使沥青修补料的温度升高,拌制的沥青修补料达到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效果,冷料温拌,从而保证了沥青修补料的压实度,提高修补效果,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修补料无需借助外部设备升温,施工更方便。2、本专利技术的沥青修补料中包括修补液,修补液为SBS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在拌和过程中破乳,其中的水分被自发热料吸收,促进自发热料温度的释放和快速提升,也有利于破乳后SBS复合改性沥青胶结材料在矿料表面的裹敷,此外,反应完的自发热料、工程纤维等具有较大表面积,能与修补液形成具有较强粘结力的粘结层,该粘结层可以缠绕并包裹粗集料,形成一个网络状的笼罩结果,可以将所有集料固定,从而使自热温拌沥青修补料产生整体结构强度。3、本专利技术的集料通过各种粒径大小的矿料级配而成,具有一定的棱角性,能够给予自热温拌沥青修补料较大的嵌挤力,悬浮密实型结构也能提供较大的嵌挤作用。4、本专利技术的修补料中包括工程纤维,工程纤维可以增加修补料的韧性,纤维穿插于集料、胶结材料物之间,对修补料整体起到加筋作用,也提高了修补料内部的粘结力,能保持自热温拌沥青修补料整体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5、本专利技术的修补液中包括温拌剂,HH-XII型温拌剂是基于表面活性的乳化型温拌剂,该温拌剂在沥青混合料拌合过程中使沥青发生微泡,增加混合料的和易性,以降低混合料各施工环节温度,实现沥青混合料在较低温度下施工的目的;同时由于该温拌剂具有与抗剥落剂相似的分子结构,从而可以显著增强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采用实施例1的修补料进行路面修补后的效果图,其中(a)为修补前,(b)为修补中,(c)为修补完成后,(d)为修补后6个月。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材料
,具体涉及沥青道路修补材料领域,现有的沥青修补料主要是热拌沥青混合料和冷补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虽然修补效果好,但是需要远距离运输热沥青混合料或现场加热拌和,费时费力;冷补料多为溶剂稀释沥青拌和,省力但修补强度不高,效果不佳,容易再次破坏。虽然现有技术公开了通过微波加热激发高介电损耗物质产生大量分子运动,从而使修补料内部产生摩擦热以加热修补料的技术,但是该现有技术仍需要专门的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热温拌沥青修补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n集料62-72%、自发热料20-30%、修补液6-8.5%,工程纤维0.3-0.5%;/n所述自发热料包括遇水放热的物质,以在拌和时使沥青修补料升温到100-1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热温拌沥青修补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
集料62-72%、自发热料20-30%、修补液6-8.5%,工程纤维0.3-0.5%;
所述自发热料包括遇水放热的物质,以在拌和时使沥青修补料升温到100-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热温拌沥青修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发热料包括:
预发热料,与所述集料预先拌和,以在预发热料遇水放热时,将集料加热至初始温度;
二次反应发热料,在所述初始温度激发下发生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反应热,以将沥青修补料加热至100-1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热温拌沥青修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发热料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
预发热料:生石灰40-50%;
二次反应发热料:铝粉12-16%、铁粉10-15%、碳酸钠8-10%、活性炭4-6%、镁粉4-5%、硝酸钾3-5%、硅藻土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热温拌沥青修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通过以下粒径的矿料配置而成:
9.5-13.2mm矿料38-43%、4.75-9.5mm矿料30-35%、2.36-4.75mm矿料11-16%、2.36mm以下的矿料7-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热温拌沥青修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修补液为SBS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彦强韩瑞民弥海晨徐鹏弓锐韩浩强马文斌马志刚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华泽道路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