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手制动助行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助行车
,具体是一种单手制动助行车。
技术介绍
生活中半身不遂的患者,康复方法就是让患者尽量多做运动,逐渐增加锻炼量,帮助缓解患者的肌肉及关节的僵硬度,而半身不遂的患者由于疾病丧失或减弱了自我平衡能力,增加了患者的摔倒的风险。而患者在家中,缺少康复训练器具,导致病人肌肉的萎缩、肌肉功能丧失、关节退化性变化、关节僵硬,而简单的助行器使用时,需间接性负重搬行,轮式助行车只是单侧、单手制动,制动偏行,增加了患者身体和心理负担,导致康复训练时间运动量的减少,缺乏运动量,造成不可逆转的病变。目前市场上缺少,运动、站立康复训练无障碍的器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单手制动助行车,在车架上增加了,两侧肘臂支臂架A(2)与支臂架B(3),患者体重分散在车上,半身不遂者患肢无力,可用上腹部依靠推行连接带(4)使车前行,得到稳定性和可靠性器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一种单手制动助行车,其特征在于:单手制动助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手制动助行车,其特征在于:单手制动助行车由两侧车架A(1)与车架B(5),与两侧车架上的支撑连接架A(6)与支撑连接架B(7)交叉支撑,通过支撑连接架B固定管(11)与支撑连接架A固定管(12)在车架上安装,轮椅结构可折叠车身;安装了调节立管(10)和定位固定件(101),与支撑连接架B(7)的组装,调节立管(10)上安装可滑动的定位固定件(101),滑动到调节立管(10)上有调节立管定位孔(106),通过在定位固定件(101)上的定位钉(105),插入调节立管定位孔(106),调节锁定车架宽度;连接带(4)安装在车架A(1)与车架B(5)上横管中间位置,能够限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手制动助行车,其特征在于:单手制动助行车由两侧车架A(1)与车架B(5),与两侧车架上的支撑连接架A(6)与支撑连接架B(7)交叉支撑,通过支撑连接架B固定管(11)与支撑连接架A固定管(12)在车架上安装,轮椅结构可折叠车身;安装了调节立管(10)和定位固定件(101),与支撑连接架B(7)的组装,调节立管(10)上安装可滑动的定位固定件(101),滑动到调节立管(10)上有调节立管定位孔(106),通过在定位固定件(101)上的定位钉(105),插入调节立管定位孔(106),调节锁定车架宽度;连接带(4)安装在车架A(1)与车架B(5)上横管中间位置,能够限制车架宽度,在车架上增加了,两侧肘臂支臂架A(2)与支臂架B(3);
两侧刹车把(301)的刹车操作线A(8)与刹车操作线B(13)连接到并联刹车装置上;刹车线A(9)与刹车线B(14)从并联刹车器连接到刹车闸杆(515)上;制动刹车瓦(513)停车;车架A(1)与车架B(5)结构完全一样,车架采用直管与金属插接组合为梯形:形状为梯形,车架金属插接件有:前轮固定件(501)、中横管固定件(502)、前立管(503)、上管固定件(504)、上横管(505)、支臂架固定件(506)、后立管(508)、中立管(521)、中横管(520)、下横管(522)、后轮固定件(514);
支臂架B(3)零件包括:刹车把(301)、前支臂架固定件(302)、支臂固定布(303)、支臂管(304)、支臂连接固定件(305)、后支臂架固定件(306)、中心管固定件(307)、支撑竖管(308)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手制动助行车,其特征在于:前轮固定件(501),在短圆管的一侧有成锐角排列两个梯级圆柱,为斜上梯级圆柱(5011)和下横梯级圆柱(50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手制动助行车,其特征在于:支臂架固定件(506)为金属件:横梯级圆柱(5061)接椭圆柱中间两并列小竖圆管(5062),小竖圆管(5062)下面切除半侧,中间孔为螺丝固定孔(5064);小竖圆管(5062)一侧接椭圆柱弯曲;,端头为斜梯级圆柱(506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手制动助行车,其特征在于:刹车瓦(513)为金属件:半圆弧片的刹车弧瓦(5131),上面有两个并联刹梯级圆柱,在圆柱中心有螺纹孔的车闸导柱(51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手制动助行车,其特征在于:后轮固定件(514)为金属铸件,前梯级圆柱(5145)后侧圆柱上有两片带圆孔金属板,孔为刹车压杆固定孔(5144);中间并列两短圆管为刹车瓦轴孔A(5142)、刹车瓦轴孔A(5147);在并列刹车瓦轴孔A(5142)、刹车瓦轴孔A(5147)的两侧弯折出楞筋圆锥柱(5148),内侧有板形加强筋(5146);楞筋圆锥柱(5148)再接金属板中间...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