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内镜口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943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内镜口垫,包括:口咬部,其中部设有通过孔,前后侧分别设有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第一护板上设有通过孔Ⅰ、通过孔Ⅱ和通过孔Ⅲ,第一护板连接环形弹力绳;口咬部的两侧设有口腔吸氧管;吸氧部,包括H形交通管、吸氧管和接头Ⅰ,H形交通管的上端管腔连接硅胶鼻腔吸氧管,下端管腔呈L型进入第一护板的内侧,与口腔吸氧管相连通;H形交通管上设有接头Ⅰ,接头Ⅰ与吸氧管相连;负压吸引部,包括硅胶环、负压吸引管和接头Ⅱ,硅胶环位于第一护板内侧面;接头Ⅱ位于第一护板上,一侧与通过孔Ⅲ相连通,另一侧连接负压吸引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采取一体式设计,佩戴、吸氧更为方便,可避免吸氧管的移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内镜口垫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口垫,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内镜口垫。
技术介绍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附件的不断完善,目前胃镜和十二指肠镜技术已成为上消化道和肝胆胰疾病的重要检查和治疗措施,如早期食管癌、胃癌,胆总管结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管损伤、胆管狭窄、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等。该技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安全系数高、恢复快等优点。内镜技术常采取口咽部黏膜麻醉或静脉麻醉,为了易于插管并避免牙齿损伤内镜,术前需要在口腔内放置口垫;口腔置入口垫及内镜后,张口状态下影响呼吸,为了避免低氧血症的发生,术前需佩戴吸氧管进行吸氧;在内镜的刺激下,口腔黏膜及唾液腺会分泌大量的唾液,而呕吐反射会导致大量胃酸反流入口腔,导致误吸的发生。目前口垫与吸氧管及负压吸引管均为单独使用,患者咬住口垫并通过弹力绳固定在枕后,口垫较为固定,极少发生移位。而吸氧管头端需插入鼻孔内,吸氧管经耳廓上缘在枕后固定,内镜操作中患者多取侧卧位。临床操作中存在以下不足:1.头面部压在吸氧管上,吸氧管头端容易插入过深或一侧移位,损伤鼻黏膜或引起喷嚏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内镜口垫,其特征在于,包括:/n口咬部(1),由硬质塑料制成,呈柱形,其中部设有通过孔(11),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第一护板(12)和第二护板(13),所述第一护板(12)的中部设有孔Ⅰ,所述第二护板(13)的中部设有孔Ⅱ,所述孔Ⅰ、孔Ⅱ和所述通过孔(11)依次相连通,构成贯穿通道;所述第一护板(12)呈椭圆形弧面状,两侧设有通过孔Ⅰ(15)和通过孔Ⅱ(16),右下方设有通过孔Ⅲ(17),所述通过孔Ⅰ(15)和所述通过孔Ⅱ(16)均靠近所述第一护板(12)的边缘,所述第一护板(12)上连接有环形弹力绳,所述环形弹力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通过孔Ⅰ(15)和所述通过孔Ⅱ(16)锁紧连接,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内镜口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口咬部(1),由硬质塑料制成,呈柱形,其中部设有通过孔(11),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第一护板(12)和第二护板(13),所述第一护板(12)的中部设有孔Ⅰ,所述第二护板(13)的中部设有孔Ⅱ,所述孔Ⅰ、孔Ⅱ和所述通过孔(11)依次相连通,构成贯穿通道;所述第一护板(12)呈椭圆形弧面状,两侧设有通过孔Ⅰ(15)和通过孔Ⅱ(16),右下方设有通过孔Ⅲ(17),所述通过孔Ⅰ(15)和所述通过孔Ⅱ(16)均靠近所述第一护板(12)的边缘,所述第一护板(12)上连接有环形弹力绳,所述环形弹力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通过孔Ⅰ(15)和所述通过孔Ⅱ(16)锁紧连接,用于固定所述口咬部(1);所述口咬部(1)的两侧在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口腔吸氧管(14),靠近所述通过孔(11);
吸氧部(2),由硬质塑料制成,位于所述第一护板(12)的外侧,与所述第一护板(12)相连,包括H形交通管(21)、吸氧管(22)和接头Ⅰ,所述H形交通管(21)的上端管腔(24)设有两条分支,且均连接硅胶鼻腔吸氧管(23),下端管腔(25)的两条分支均呈L型并进入所述第一护板(12)的内侧,与所述口咬部(1)两侧的口腔吸氧管(14)相连通;所述H形交通管(21)的上端管腔(24)和下端管腔(25)之间连通有横向管腔(26),所述横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诚杨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