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膜片、盖板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892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饰膜片、盖板及电子设备,盖板包括:承载层,包括第一表面;纹理结构层,覆盖于所述承载层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纹理结构层包括若干柱透镜,所述柱透镜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柱透镜的横截面的交线为第一侧边,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柱透镜的横截面的交线为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夹角为α,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夹角为β,0°<β<α≤90°;及反射层,共形覆设于所述纹理结构层形成有所述柱透镜的一侧。上述装饰膜片,能够使盖板呈现出明暗渐变的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饰膜片、盖板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饰膜片、盖板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对电子设备盖板的设计主要集中在材质的更换(比如玻璃、金属、塑胶)或者对颜色层单一颜色的更换,外观单调,画面不够生动。电子设备盖板的装饰效果欠佳,难以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电子设备盖板的装饰效果欠佳的问题,提供一种装饰膜片、盖板及电子设备。一种装饰膜片,包括:承载层,包括第一表面;纹理结构层,覆盖于所述承载层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纹理结构层包括若干柱透镜,所述柱透镜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柱透镜的横截面的交线为第一侧边,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柱透镜的横截面的交线为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夹角为α,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夹角为β,0°<β<α≤90°;及反射层,共形覆设于所述纹理结构层形成有所述柱透镜的一侧。上述装饰膜片,光线透过盖板本体,由承载层的第二表面进入装饰膜片内,而后在纹理结构层与反射层相接合的表面发生反射。β<α即第一侧面相对于第一表面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二侧面相对于第一表面的倾斜角度,相应地,第一侧面的反射光的强度小于第二侧面的反射光的强度,用户可以观察到第一侧面所对应的区域较暗,第二侧面所对应的区域较亮,并且柱透镜的个数为多个,从而使盖板呈现出明暗渐变的视觉效果。此外,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反射光强度会发生变化,使得上述盖板能够呈现动态的视觉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相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柱透镜的横截面还包括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位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和/或,所述第三侧面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柱透镜间隔排布,和/或,所述柱透镜呈周期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层包括锡层、铟层、铟锡合金层、氧化钛层、氧化铌层、氧化锡层、氧化锌层或氧化锌锡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层的方阻大于4000M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饰膜片还包括油墨层,所述油墨层覆盖于所述反射层背向所述纹理结构层的一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层的材质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中的任意一种。一种盖板,包括盖板本体和所述的装饰膜片,所述承载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承载层的第二表面粘合于所述盖板本体上。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的盖板。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例中装饰膜片中纹理结构层的立体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装饰膜片中纹理结构层的立体图;图5为另一实施例中装饰膜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均包括盖板,该盖板能够呈现出明显渐变的视觉效果。前述盖板可以是电子设备的前盖板和/或后盖板。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屏,前盖板覆盖于显示屏上,且前盖板上对应于显示屏的显示区域的位置是透明的。后盖板用于遮挡电子设备的电池以及其他组件。请参阅图1,盖板200包括盖板本体210、胶粘层220及装饰膜片100。在一些实施例中,胶粘层220可以是通过在盖板本体210上涂覆透明光学胶(OCA)形成,利用胶粘层220将装饰膜片100粘合至盖板本体210。将装饰膜片100贴合于盖板本体210上,使得盖板200能够呈现明暗渐变的视觉效果。为了使盖板200呈现一定的视觉效果,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盖板本体210上直接进行镀膜等操作,该种加工方式可能会对盖板本体210造成损伤而影响产品良率,导致生产成本高。本技术采用先加工出装饰膜片100再将装饰膜片100与盖板本体210进行贴合的方式,避免对盖板本体210进行镀膜等操作,产品良率高。需要说明的是,盖板本体210采用透明材质制成,例如玻璃、聚碳酸脂(PC)、有机玻璃(PMMA)、PC与PMMA的复合材料、蓝宝石等。盖板本体210贴合有装饰膜片100的一侧朝向电子设备内侧,盖板本体210背向装饰膜片100的一侧朝向电子设备外侧。光线能够透过盖板本体210照射到装饰膜片100上,而后被反射至人眼中,产生明暗渐变的视觉效果。请参阅图1,一种装饰膜片100包括承载层10、纹理结构层20及反射层30。承载层10包括第一表面11,纹理结构层20覆盖于承载层10的第一表面11上,承载层10还包括与第一表面11相背设置的第二表面12,承载层10的第二表面12粘合于盖板本体210上。纹理结构层20包括若干柱透镜21。反射层30共形覆设于纹理结构层20形成有柱透镜21的一侧,纹理结构层20形成有柱透镜21的一侧呈凹凸不平的起伏表面,通过真空镀膜工艺在纹理结构层20的起伏表面形成反射层30。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柱透镜21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侧面211和第二侧面212,柱透镜21的横截面与第一侧面211的交线为第一侧边211a,柱透镜21的横截面与第二侧面212的交线为第二侧边212a,设定第一侧边211a与第一表面11的夹角为α,第二侧边212a与第一表面11的夹角为β,0°<β<α≤90°。光线透过盖板本体210,由承载层10的第二表面12进入装饰膜片100内,而后在纹理结构层20与反射层30相接合的表面发生反射。β<α即第一侧面211相对于第一表面11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二侧面212相对于第一表面11的倾斜角度,相应地,第一侧面211的反射光的强度小于第二侧面212的反射光的强度,用户可以观察到第一侧面211所对应的区域较暗,第二侧面212所对应的区域较亮,并且柱透镜21的个数为多个,从而使盖板200呈现出明暗渐变的视觉效果。此外,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第一侧面211和第二侧面212的反射光强度会发生变化,使得上述盖板200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饰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n承载层,包括第一表面;/n纹理结构层,覆盖于所述承载层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纹理结构层包括若干柱透镜,所述柱透镜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柱透镜的横截面的交线为第一侧边,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柱透镜的横截面的交线为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夹角为α,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夹角为β,0°<β<α≤90°;及/n反射层,共形覆设于所述纹理结构层形成有所述柱透镜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饰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层,包括第一表面;
纹理结构层,覆盖于所述承载层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纹理结构层包括若干柱透镜,所述柱透镜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柱透镜的横截面的交线为第一侧边,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柱透镜的横截面的交线为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夹角为α,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夹角为β,0°<β<α≤90°;及
反射层,共形覆设于所述纹理结构层形成有所述柱透镜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柱透镜的横截面还包括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位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和/或,所述第三侧面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柱透镜间隔排布,和/或,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迅易伟华刘明礼洪华俊孙如康利向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沃格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