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饲料粘料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4834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30
一种饲料粘料剂及其制备方法,每100g该粘料剂的重量组成为:改性聚乙烯吡咯烷酮K90 10.0~40.0g、单十二烷基磷酸酯钾5.0~15.0g、泊洛沙姆407 10.0~20.0g、羟丙基‑β‑环糊精4.0~20.0g、余量为玉米绵白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饲料粘料剂可使药物或添加剂在饲料颗粒表面很好地粘附,不脱落,确保给药均匀,解决了饲喂全价颗粒饲料的养殖场拌料给药时药物拌不匀的问题。该粘料剂不影响动物适口性,稳定性强,不会和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不影响药效,临床使用安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进一步公开了其制备方法,工艺简便,原辅料易采购,适合规模化生产,市场前景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饲料粘料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饲料
,具体涉及一种饲料粘料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的不断推进,全价饲料在养殖过程中越来越普遍地得到使用,由于具有使用方便,营养齐全,饲喂省时省力,质量可控等特点,非常适合规模化的养殖场。但是全价料在应用过程中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由于成品已经在饲料厂做好,很多还直接压制成了颗粒,使得临床很多药物或饲料添加剂拌料给药时面临很多问题。最常见的问题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直接将药物或饲料添加剂拌入料中,之后在混合机里不断搅拌,由于饲料颗粒之间是存在间隙的,而药物或添加剂为粉状固体,搅拌过程中很容易从饲料颗粒间隙之间滑至底部,导致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搅拌,都难以保证均匀。药物在饲料中分布不均匀就无法保证动物采食时的均匀度。第二种是将饲料二次破碎后,使颗粒变得更为细小,这样拌料要比第一种情况更均匀些,但二次破碎的过程不但增加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且饲料破碎后对动物的采食会造成影响,因为饲料颗粒的大小、硬度等是根据畜禽的种类、饲养阶段和采食特点制定的,破碎后采食量会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以牛羊反刍动物来讲,颗粒变细后会影响瘤胃的反刍的次数,进而影响消化率。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养殖场,也给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生产厂家的产品推广带来困惑。针对现有技术暴露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利用一种粘料技术制备了饲料粘料剂,该粘料剂主要由粘合成分、表面活性成分、促流动成分等组成,这些成分惰性很强,对药物或添加剂不会产生化学反应,适口性良好。粘合成分对饲料的粘合性非常强,对兽医临床常见的药物和添加剂有粘附作用,避免搅拌过程中从饲料表面滑落。表面活性成分具有亲水和亲脂两种基团,临床使用的药物中,有些亲水性较强,有些亲脂性较强,表面活性成分的加入使得无论是亲脂性药物还是亲水性药物,都能起到粘附作用。促流动成分能使得药物或添加剂的流动性增强,使其快速分散在饲料颗粒表面。上述成分组合后,不仅性质稳定,而且和现有技术相比,药物或添加剂加入饲料中后,经搅拌能快速分散均匀,且可以在短时间内粘附在饲料颗粒表面,不脱落,确保临床给药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饲料粘料剂,同时提供其制备方法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专利技术目的。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饲料粘料剂,每100g该粘料剂的重量组成为:改性聚乙烯吡咯烷酮K9010.0~40.0g、单十二烷基磷酸酯钾5.0~15.0g、泊洛沙姆40710.0~20.0g、羟丙基-β-环糊精4.0~20.0g、余量为玉米绵白糖。优选地,每100g该粘料剂的重量组成为:改性聚乙烯吡咯烷酮K9015.0~35.0g、单十二烷基磷酸酯钾6.0~14.0g、泊洛沙姆40712.0~18.0g、羟丙基-β-环糊精6.0~18.0g、余量为玉米绵白糖。进一步优选地,改性聚乙烯吡咯烷酮K9025.0g、单十二烷基磷酸酯钾10.0g、泊洛沙姆40715.0g、羟丙基-β-环糊精12.0g、玉米绵白糖38.0g。所述改性聚乙烯吡咯烷酮K90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聚乙烯吡咯烷酮K90用3倍重量的质量浓度为50%异丙醇水溶液溶解,搅拌均匀,将其置于105℃的温度下烘干,体系由液体变为玻璃状的透明固体,将其粉碎后,过80目筛,即得所述的改性聚乙烯吡咯烷酮K90。所述饲料粘料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单十二烷基磷酸酯钾、泊洛沙姆407、羟丙基-β-环糊精和玉米绵白糖预混合得预混料;2)将预混料和改性聚乙烯吡咯烷酮K90于相对湿度不高于20%的环境中快速混合即可。。本专利技术饲料粘料剂的储存条件:密闭、防潮。本专利技术组方合理,临床使用安全,对临床常用的兽用药物或饲料添加剂具有很好的粘料作用,无需对颗粒饲料进行二次粉碎,直接搅拌即可,节省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拌料时能使兽药或饲料添加剂在饲料中均匀分布,进而确保了动物临床给药的均匀性。本专利技术的各组分惰性强,与药物或饲料添加剂不发生化学反应,适口性好,不影响动物采食,且制备工艺可操作性强,易转化生产,市场前景良好。本专利技术组方中,各组分在其中起到的效果为:1)选用的改性聚乙烯吡咯烷酮K90,是因为聚乙烯吡咯烷酮K90具有吸潮作用,这种吸潮作用在改性后更加明显,且吸潮后粘度明显增强,能将各种亲脂性或亲水性药物及添加剂成分牢固粘附在饲料颗粒表面,避免搅拌过程中脱落。另外,聚乙烯吡咯烷酮惰性非常强,不与兽药及添加剂中的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不改变药物性质,无降解作用,不影响动物采食时的适口性,安全性好,食用后不会对动物机体产生危害。2)选用的单十二烷基磷酸酯钾和泊洛沙姆407,是因为二者与改性聚乙烯吡咯烷酮K90的相容性非常好,且都是优良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一端有亲酯基团,另一端有亲水基团,这种结构使得无论是亲脂性药物还是亲水性药物,都能通过二者的桥梁作用使其更加稳固地粘附在饲料颗粒表面。选择将两者复配使用,是因为一个是离子表面活性剂,一个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后有利于扩大药物成分谱,增强药物或添加剂的粘附效果。3)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成分之一,是因为其具有非常好的促流动性,拌料时药物或添加剂可很快以此为载体快速流动和分散,确保药物或添加剂在饲料中分布均匀。本专利技术在临床使用时,可将药物或添加剂与本专利技术的粘料剂以(0.5~5):1的重量比预混合,之后再一起加入到饲料中进行搅拌。搅拌过程中,羟丙基-β-环糊精的促流动性能将药物或添加剂快速分散在饲料中,之后改性聚乙烯吡咯烷酮K90开始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粘度不断增大,将药物或添加剂成分粘附,加上单十二烷基磷酸酯钾和泊洛沙姆407的表面活性作用,使得药物或添加剂牢固粘附在饲料颗粒的表面,不发生脱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组方和工艺的改进,达到的技术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的饲料粘料剂能使药物或添加剂牢固粘附在饲料颗粒表面,搅拌过程不发生脱落和沉底等现象,确保动物采食时给药均匀;(2)本专利技术使用时无需对饲料颗粒进行二次粉碎,保留了饲料原有颗粒形状,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3)本专利技术使用安全,所选成分不存在动物适口性问题,不影响采食量,同时与药物或添加剂中的有效成分不发生化学反应,动物长期使用不会影响机体健康;(4)本专利技术的产品性质稳定,制备工艺可操作性强,原辅料易采购,利于生产转化。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但这些具体实施方案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10为使说明书简洁,下面以表的形式给出实施例1-10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饲料粘料剂的重量组成,具体见表1所示。表1实施例1-10中每100g本专利技术的重量组成实施例1-10所述饲料粘料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单十二烷基磷酸酯钾、泊洛沙姆407、羟丙基-β-环糊精和玉米绵白糖预混合得预混料;2)将预混料和改性聚乙烯吡咯烷酮K90于相对湿度不高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饲料粘料剂,其特征在于,每100g该粘料剂的重量组成为:改性聚乙烯吡咯烷酮K90 10.0~40.0g、单十二烷基磷酸酯钾5.0~15.0g、泊洛沙姆407 10.0~20.0g、羟丙基-β-环糊精4.0~20.0g、余量为玉米绵白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饲料粘料剂,其特征在于,每100g该粘料剂的重量组成为:改性聚乙烯吡咯烷酮K9010.0~40.0g、单十二烷基磷酸酯钾5.0~15.0g、泊洛沙姆40710.0~20.0g、羟丙基-β-环糊精4.0~20.0g、余量为玉米绵白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料粘料剂,其特征在于,每100g该粘料剂的重量组成为:改性聚乙烯吡咯烷酮K9015.0~35.0g、单十二烷基磷酸酯钾6.0~14.0g、泊洛沙姆40712.0~18.0g、羟丙基-β-环糊精6.0~18.0g、余量为玉米绵白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饲料粘料剂,其特征在于,每100g该粘料剂的重量组成为:改性聚乙烯吡咯烷酮K9025.0g、单十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娇张玉婧任莉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金色阳光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