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接线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812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接线盒,包括接线盒壳体、正极连接器及负极连接器,其中:接线盒壳体内部设置有包括正极导电金属板及负极导电金属板的多个导电金属板,各导电金属板之间均连接有旁路二极管;接线盒壳体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负极连接器固定设置于第一连接孔内部,通过裸线电连通于负极导电金属板;正极连接器设置于接线盒壳体的外部,通过贯穿于第二连接孔的光伏线缆电连通于正极导电金属板。该光伏接线盒将负极连接器集成设置于接线盒壳体,有效减少了光伏线缆的长度,不仅降低了连接器产生拉弧问题的几率,还有效避免了光伏线缆的绑扎,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集成的负极连接器强度高,不易损坏,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接线盒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光伏接线盒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接线盒。
技术介绍
分布式光伏电站随着近年来的政策扶持,得到大力发展,其中彩钢瓦屋顶光伏电站占据很大份额,然而彩钢瓦屋顶光伏组件常采用平铺的安装方式,光伏组件间连线后,由于空间狭小,难于绑扎固定,如果光伏连接器的接头绑扎不牢,搭接在彩钢瓦屋面上,且接头的接触不牢,可能会产生拉弧,进而引起彩钢瓦下保温棉起火,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组件正负极同时引出的线缆长度一致,也会造成组件线缆的浪费,进而增加线损,降低放电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接线盒,用以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避免光伏连接器产生拉弧效应,所述光伏接线盒包括接线盒壳体、正极连接器及负极连接器,其中:所述接线盒壳体内部设置有包括正极导电金属板及负极导电金属板的多个导电金属板,各所述导电金属板之间均连接有旁路二极管;所述接线盒壳体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所述负极连接器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部,通过裸线电连通于所述负极导电金属板;所述正极连接器设置于所述接线盒壳体的外部,通过贯穿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光伏线缆电连通于所述正极导电金属板。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连接孔内还包括隔热机构,所述隔热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底部。具体实施中,所述隔热机构包括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所述第一隔热层与所述第二隔热层之间设置有间隙。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连接孔及所述第二连接孔具有间隔的设置于所述接线盒壳体的底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连接孔及所述第二连接孔分别设置于所述接线盒壳体底部的两角。具体实施中,所述光伏接线盒包括四个所述导电金属板。本技术提供的光伏接线盒,包括一具有两个连接孔的接线盒壳体、正极连接器及负极连接器:该接线盒壳体内部具有包括正极导电金属板及负极导电金属板的多个导电金属板,各导电金属板之间均连接有旁路二极管;负极连接器固定设置于一连接孔内部,通过裸线电连通于负极导电金属板;正极连接器设置于所述接线盒壳体的外部,通过贯穿于另一连接孔的光伏线缆电连通于正极导电金属板。该光伏接线盒将负极连接器集成设置于接线盒壳体,有效减少了光伏线缆的长度,不仅降低了连接器产生拉弧问题的几率,还有效避免了光伏线缆的绑扎,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由于负极连接器强度较高,拉拽时不易造成损坏,使得该光伏接线盒还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底部开口光伏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底部开口光伏接线盒的安装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角部开口光伏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角部开口光伏接线盒的安装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具有光伏接线盒的光伏组件背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具体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接线盒,用以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避免光伏连接器产生拉弧效应,所述光伏接线盒包括接线盒壳体100、正极连接器300及负极连接器200,其中:所述接线盒壳体100内部设置有包括正极导电金属板131及负极导电金属板132的多个导电金属板130,各所述导电金属板130之间均连接有旁路二极管140;所述接线盒壳体100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10及第二连接孔120,所述负极连接器20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10内部,通过裸线210电连通于所述负极导电金属板132;所述正极连接器300设置于所述接线盒壳体100的外部,通过贯穿于所述第二连接孔120的光伏线缆310电连通于所述正极导电金属板131。具体实施中,申请人之所以选择负极连接器200与接线盒壳体100集成,主要考虑到负极连接器200强度比正极连接器300强度高,光伏线缆310连接时拉拽更不易造成损坏。具体实施中,为了防止光伏组件工作中负极连接器200产生高温过热,烧毁接线盒壳体100及其内部部件,所述第一连接孔110内还可以包括隔热机构,所述隔热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10的底部,从而有效阻隔负极连接器200产生的热量,避免接线盒壳体100内部的温度过高。进一步的,如图1、图3所示,为了有效提升隔热机构的隔热能力,所述隔热机构可以包括第一隔热层111和第二隔热层112,所述第一隔热层111与所述第二隔热层112之间设置有间隙。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连接孔110及所述第二连接孔120位置的设置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孔110及所述第二连接孔120可以具有间隔的设置于所述接线盒壳体100的底部。再例如,如图3、图4所示,为了避免光伏线缆310弯折,便于连接相邻光伏组件的接线盒,所述第一连接孔110及所述第二连接孔120可以分别设置于所述接线盒壳体100底部的两角。具体实施中,该光伏接线盒内部导电金属板130的设置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如图1、图3所示,所述光伏接线盒可以包括四个所述导电金属板130。具体实施中,如图5所示,可以按照如下方法安装具有该光伏接线盒的光伏组件:步骤一:先在支架边界安装一块具该光伏接线盒的光伏组件,在安装前提前把负极连接线的线缆插接好。步骤二:将第二块光伏组件立放,然后将第一块光伏组件的正极连接器和第二块光伏组件的负极连接器插接。步骤三:将第二块光伏组件缓慢放平,防止光伏线缆拉扯。步骤四:将压块紧固。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光伏接线盒,包括一具有两个连接孔的接线盒壳体100、正极连接器300及负极连接器200:该接线盒壳体100内部具有包括正极导电金属板131及负极导电金属板132的多个导电金属板130,各导电金属板130之间均连接有旁路二极管140;负极连接器200固定设置于一连接孔内部,通过裸线210电连通于负极导电金属板132;正极连接器300设置于所述接线盒壳体100的外部,通过贯穿于另一连接孔的光伏线缆310电连通于正极导电金属板131。该光伏接线盒将负极连接器200集成设置于接线盒壳体100,有效减少了光伏线缆310的长度,不仅降低了连接器产生拉弧问题的几率,还有效避免了光伏线缆310的绑扎,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由于负极连接器200强度较高,拉拽时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接线盒包括接线盒壳体(100)、正极连接器(300)及负极连接器(200),其中:/n所述接线盒壳体(100)内部设置有包括正极导电金属板(131)及负极导电金属板(132)的多个导电金属板(130),各所述导电金属板(130)之间均连接有旁路二极管(140);所述接线盒壳体(100)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10)及第二连接孔(120),所述负极连接器(20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10)内部,通过裸线(210)电连通于所述负极导电金属板(132);所述正极连接器(300)设置于所述接线盒壳体(100)的外部,通过贯穿于所述第二连接孔(120)的光伏线缆(310)电连通于所述正极导电金属板(1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接线盒包括接线盒壳体(100)、正极连接器(300)及负极连接器(200),其中:
所述接线盒壳体(100)内部设置有包括正极导电金属板(131)及负极导电金属板(132)的多个导电金属板(130),各所述导电金属板(130)之间均连接有旁路二极管(140);所述接线盒壳体(100)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10)及第二连接孔(120),所述负极连接器(20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10)内部,通过裸线(210)电连通于所述负极导电金属板(132);所述正极连接器(300)设置于所述接线盒壳体(100)的外部,通过贯穿于所述第二连接孔(120)的光伏线缆(310)电连通于所述正极导电金属板(1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松李俊超张良利吉芸娴沈道军石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