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体积高效散热的接线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1138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体积高效散热的接线盒,属于光伏接线盒的结构设计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接线盒的盒体内安装端子和二极管,各二极管焊接在端子之间,将多块端子电性连接,每个端子上都设有一个汇流带穿孔,所述汇流带穿孔将二极管在端子上的焊接位置分开,各二极管在端子上的焊接位置错开分布。二极管一个隔一个分为两组,奇数组二极管和偶数组二极管分别位于端子的两侧。本技术方案一方面使得二极管在端子上的排布紧凑,占用的空间小,可以缩小接线盒的体积;另一方面使得二极管的管脚之间的距离更远,使热源点分布,有利于接线盒的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体积高效散热的接线盒
本技术属于光伏接线盒的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体积高效散热的接线盒。
技术介绍
目前由太阳电池组合而成的光伏组件作为基本的光伏发电单元被大量应用于建筑各种光伏发电系统。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发电效率,各种新型高效结构的光伏组件不断被开发和应用。在实际使用中,需要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电能通过接线盒引出与外部的负载连接。因此,接线盒是光伏组件构建各种发电系统的关键部件。目前接线盒的规格向着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对内部的散热的要求越来越高。接线盒内部端子上的二极管是主要发热元件,一般有多个二极管,这些二极管在接线盒内部狭小空间中位置靠的很近,管脚上的热量相对集中,散发不出去,使接线盒内部的散热压力非常大。为了解决散热问题,一般都是在接线盒中拉远二极管之间的距离,但是这种方式会造成接线盒体积增加。因此,在不增大接线盒体积的前提下,实现接线盒散热性能的优化,是目前接线盒设计中需要实现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小体积高效散热的接线盒,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的接线盒的体积与二极管散热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小体积高效散热的接线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安装有端子和二极管,各二极管焊接在端子之间,将多块端子电性连接,每个端子上都设有一个汇流带穿孔,所述汇流带穿孔将二极管在端子上的焊接位置分开,各二极管在端子上的焊接位置错开分布。优选的,把所述二极管一个隔一个分为两组,奇数组二极管和偶数组二极管分别位于所述端子的两侧。r>优选的,所述盒体由盒盖和底盒组成,在所述底盒的边缘连接有折弯面。优选的,所述底盒的两端分别设有光伏线缆的进线端和出线端,所述折弯面连接于底盒不同于光伏线缆的进线端和出线端的一侧。优选的,所述底盒的底面为平面,所述折弯面垂直于所述底盒的底面向下弯折。优选的,所述底盒的底面贴附于光伏背板的表面,所述折弯面贴附于光伏背板的边缘。优选的,所述底盒内安装有汇流带。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小体积高效散热的接线盒。一方面,二极管在端子上的排布紧凑,占用的空间小,可以缩小接线盒的体积;另一方面,使得二极管的管脚之间的距离更远,使热源点分布,有利于接线盒的散热;第三方面是利用背板边缘空间,通过盒体折弯面增加汇流带位置到可触碰位置的爬电距离,还起到了限位作用,避免接线盒底盒粘板时位置偏移造成遮挡电池等不良影响。本技术的优点将在下面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的描述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爆炸图。图3是端子和二极管的安装图。图4是端子和二极管在底盒内的安装图。图5是底盒的立体图。图6是底盒的主视图。图7是底盒的左视图。图8是底盒与光伏背板的安装图。图中各标记定义:1盒盖、2端子、3二极管、4底盒、5压扣、6盒体折弯面、7汇流带、8光伏背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图1示出的是本接线盒的整体外观图,图2示出的是本接线盒的结构爆炸图。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的接线盒,包括由盒盖1和底盒4两者扣合组成的盒体。盒体内安装有若干端子2和若干二极管3。各二极管3焊接在端子2之间,将多块端子2电性连接起来。各端子2通过其上的安装孔分别固定在底盒4内的各定位柱上。盒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压扣5,压扣5的作用是供光伏线缆从压扣5中穿过后与盒体内的端子2焊接,压扣5与底盒4超声波焊接。图3示出的是端子和二极管的安装结构,图4示出的端子和二极管在底盒内的安装结构。参见图3和图4,每个端子2上都设有一个长条形的汇流带穿孔,汇流带穿孔将二极管3在端子2上的焊接位置分开。而且,各二极管3并非焊接在端子2的同一侧,而是在端子2上焊接位置错开。如果把所有二极管3一个隔一个分为两组,奇数组二极管3和偶数组二极管3分别位于端子2的两侧。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可以实现紧凑的排布,使二极管3和端子2的组合的更为紧凑,占用的空间小,可以缩小接线盒的体积,另一方面是为了散热,二极管3的管脚之间的距离更远,热量分散,使热源点分布,有利于接线盒的散热。图5、图6和图7通过各个角度的视图示出了本接线盒的底盒的结构。参见图5、图6和图7,底盒4的底面为四边形,底盒4的左右两边分别设有光伏线缆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底盒4不同于光伏线缆的进线端和出线端的一边上连接有盒体折弯面6。而且仅在底盒4的一边上连接有盒体折弯面6,底盒4相对的另一边上不必设置盒体折弯面6。盒体折弯面6连接在底盒4的边缘。底盒4的底面为平面,盒体折弯面6垂直于底盒4的底面向下弯折。图8示出了本接线盒底盒与光伏背板的安装图。参见图8,底盒4的底面贴附于光伏背板8的表面,盒体折弯面6贴附于光伏背板8的边缘。底盒4内安装有汇流带7,汇流带7从背面穿过进入接线盒,与接线盒中的端子2焊接,汇流带7的边缘到接线盒的侧边的最短距离就是接线盒的爬电距离。本接线盒利用了背板边缘空间,通过盒体折弯面6增加了汇流带7位置到可触碰位置的爬电距离。盒体折弯面6还起到了限位作用,避免底盒4粘于光伏背板8时位置偏移造成遮挡电池等不良影响。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体积高效散热的接线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安装有端子和二极管,各二极管焊接在端子之间,将多块端子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每个端子上都设有一个汇流带穿孔,所述汇流带穿孔将二极管在端子上的焊接位置分开,各二极管在端子上的焊接位置错开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体积高效散热的接线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安装有端子和二极管,各二极管焊接在端子之间,将多块端子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每个端子上都设有一个汇流带穿孔,所述汇流带穿孔将二极管在端子上的焊接位置分开,各二极管在端子上的焊接位置错开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体积高效散热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把所述二极管一个隔一个分为两组,奇数组二极管和偶数组二极管分别位于所述端子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体积高效散热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由盒盖和底盒组成,在所述底盒的边缘连接有折弯面。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祁军郑朋朋李艳群朱于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鑫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