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反灌电流MOS管驱动电源产生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7662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反灌电流MOS管驱动电源产生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1、电容C2,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接于充电器/电源的电源VD,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于充电器/电源的正极输出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简单的电路产生驱动电源,成本较低,占用面积较小,方便PCB的布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反灌电流MOS管驱动电源产生电路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充电电路,尤其涉及一种防反灌电流MOS管驱动电源产生电路。
技术介绍
在蓄电池充电领域,为保护充电器/电源内部电路需要在接口处加防反灌电流二极管DF,见图1。这个防反灌电流二极管DF可以放在充电器/电源外部也可以放在其内部,生产充电系统厂家越来越倾向于将这个二极管放到充电器/电源内部。如此以来,这个防反灌电流二极管DF所产生的功率损耗大大降低了充电器/电源的整体转换效率。为提升效率可以在此二极管两端并联继电器,如图2,在二极管导通以后就将继电器吸合,充电电流被继电器旁路只有很少部份流经过二极管,二极管的损耗就会大幅减小。也可以将防反灌电流二极管DF以MOS管SF代替,如图3,当MOS管的体二极管导通后就在SF的栅源两极之间加正向的驱动电压,充电电流流经MOS管的导电沟道,可以将导通压降显著降低,从而也能起到降低损耗的功效。无论是在防反灌电流二极管DF两端并联继电器,还是以MOS管SF替代防反灌电流二极管DF都需要一个驱动电源。以后者为例,此驱动电源以充电器/电源的输出正极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反灌电流MOS管驱动电源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1、电容C2,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接于充电器/电源的电源VD,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于充电器/电源的正极输出端,充电器/电源的正极输出端的电压为Vo,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驱动电路之间,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于充电器/电源的某节点,所述节点的电压为Vn,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二极管D1的阳极之间,电容C1两端的电压即是所需的驱动电压,电容C1负责存储电荷,保证此驱动电压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反灌电流MOS管驱动电源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1、电容C2,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接于充电器/电源的电源VD,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于充电器/电源的正极输出端,充电器/电源的正极输出端的电压为Vo,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驱动电路之间,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于充电器/电源的某节点,所述节点的电压为Vn,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二极管D1的阳极之间,电容C1两端的电压即是所需的驱动电压,电容C1负责存储电荷,保证此驱动电压的稳定,此驱动电压能够产生的前提,是要在充电器/电源内部找到一个节点n,其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宇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