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托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6927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容置电池模组的电池托盘。电池托盘包括底板、进水口、出水口、侧板、前梁、后梁、前端板以及后端板。两个侧板一体成型于底板的相对两侧,底板、两个侧板、前梁和后梁合围形成一内部空间,前端板和后端板共同作用于前梁和后梁之间,用于与两个侧板一起合围出收容电池模组的收容空间。底板还包括中空的内腔,且内腔构造为用于冷却电池模组的液体流道。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通于液体流道的相对两端。本申请电池托盘将液体流道集成于底板内部,在达到相同冷却效果的同时节约了电池托盘的内部空间,有利于电动车的内部空间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托盘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电动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的电池托盘。
技术介绍
电池模组通过电池托盘固定于电动车体内,用于提供电动车行进的动力。因为电池模组的体量庞大,通常需要在电池托盘内配备冷却板以解决发热问题。现有技术中的电池托盘可以参见图1和图2的示意,冷却板10a设置于电池托盘100a的底板20a上。电池模组200a容置于电池托盘100a内时,电池模组200a的底面与冷却板10a接触以得到冷却。可以看到,因为冷却板10a与电池托盘100a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组件,在将电池模组200a放置于电池托盘100a内时,还需要先完成冷却板10a的安装。但是冷却板10a作为冷却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功能相对单一,物料成本较高。而且,电池模组200a因为冷却板10a的存在,其厚度尺寸被相应压缩,在能量密度一定的情况下,相同的空间内电池模组200a的总电量受到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一体化的电池托盘,其将冷却系统集成于电池托盘的内部,提升空间利用率。本申请具体包括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托盘,包括:底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板,包括中空的内腔,所述内腔构造为用于冷却电池模组的液体流道;/n进水口和出水口,固定于所述底板上,且分别连通于所述液体流道的相对两端;/n两个侧板,一体成型于所述底板的相对两侧,并相对于所述底板垂直延伸;/n前梁和后梁,均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所述后梁沿垂直于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固定于所述侧板的一端,所述前梁沿垂直于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固定于所述侧板的另一端;/n后端板和前端板,均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且所述前端板和所述后端板均位于所述后梁与所述前梁之间,所述后端板还位于所述前端板和所述后梁之间;/n所述前端板、所述后端板以及两个所述侧板共同在所述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包括中空的内腔,所述内腔构造为用于冷却电池模组的液体流道;
进水口和出水口,固定于所述底板上,且分别连通于所述液体流道的相对两端;
两个侧板,一体成型于所述底板的相对两侧,并相对于所述底板垂直延伸;
前梁和后梁,均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所述后梁沿垂直于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固定于所述侧板的一端,所述前梁沿垂直于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固定于所述侧板的另一端;
后端板和前端板,均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且所述前端板和所述后端板均位于所述后梁与所述前梁之间,所述后端板还位于所述前端板和所述后梁之间;
所述前端板、所述后端板以及两个所述侧板共同在所述底板上合围出用于收容所述电池模组的收容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梁和所述后端板构造为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位于所述前梁背离所述前端板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亚强刘凯黄木清仝志伟赖庆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