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微型储能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672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微型储能器件。所述柔性微型储能器件包括柔性衬底和多个电极,所述电极设置在柔性衬底表面,其中任意两个相邻电极之间分布有电解质层;所述电极包括设置在柔性衬底表面的微极板、设置在微极板表面的集流体层以及设置在集流体层表面的电极材料层,所述微极板包括分别具有第一螺旋结构、第二螺旋结构的第一微极板、第二微极板,所述第一螺旋结构、第二螺旋结构配合形成三维立体双螺旋状微纳结构。其中集流体层由碳基材料薄膜构成,且还兼作三元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阵列的原位生长载体,能够在柔性衬底与活性物质间形成稳定且连续的三维一体化结构,可强化电极机械稳定性,改善大电流倍率性能,保持循环性能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微型储能器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储能器件,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衬底/石墨烯/三元层状氢氧化物一体化电极的柔性微型储能器件,属于储能设备

技术介绍
近几年,在微电子、材料科学及微加工技术等发展推动下,柔性电子技术已悄然作为一类重大科技变革而兴起,受到学术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与重视。然而,尽管部分柔性电子器件如柔性仿生电子皮肤等正日益接近人们生活,但有关驱动这些柔性电子产品的柔性电源方面研究却相对落后,成为发展柔性电子最大挑战之一,是近几年研究热点。传统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等都是刚性的,在弯曲等条件下容易造成短路等严重安全问题。为满足柔性电子产品应用需求,柔性储能器件不仅要有较大能量/功率密度、较高循环稳定性和较快充放电速率,而且还应兼具良好可弯曲/柔韧性和加工性,以实现与柔性电子相匹配要求。在众多能量存储器件中,作为微纳储能器件领域前沿研究方向之一的柔性微型超级电容器是最近几年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储能源。例如,首次提出的微型超级电容器为基于三维碳管设计出的经典“叉齿”状微型超级电容器,与常用夹层结构柔性超级电容器相比,其内部电解质离子能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微型储能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衬底和多个电极,所述多个电极设置在所述柔性衬底表面,其中任意两个相邻电极之间还分布有电解质层;/n其中,所述电极包括设置在柔性衬底表面的微极板、设置在所述微极板表面的集流体层以及设置在所述集流体层表面的电极材料层,所述微极板包括分别具有第一螺旋结构、第二螺旋结构的第一微极板、第二微极板,所述第一螺旋结构、第二螺旋结构配合形成三维立体双螺旋状微纳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微型储能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衬底和多个电极,所述多个电极设置在所述柔性衬底表面,其中任意两个相邻电极之间还分布有电解质层;
其中,所述电极包括设置在柔性衬底表面的微极板、设置在所述微极板表面的集流体层以及设置在所述集流体层表面的电极材料层,所述微极板包括分别具有第一螺旋结构、第二螺旋结构的第一微极板、第二微极板,所述第一螺旋结构、第二螺旋结构配合形成三维立体双螺旋状微纳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微型储能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极板、第二微极板的高度为10~50μm,宽度为5~20μm,螺旋圈数为10~50圈,且第一微极板与第二微极板之间的间距大于30μm而小于或等于1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微型储能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层直接形成于所述微极板的表面,并与所述微极板表面形成连续一体化界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柔性微型储能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层包括碳基材料导电薄膜,所述碳基材料导电薄膜具有连续互联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微型储能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基材料导电薄膜包括石墨烯薄膜、碳纳米管薄膜、导电碳黑薄膜、无定型碳薄膜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微型储能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基材料导电薄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铁张珽李玥曹志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