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宏仁专利>正文

枕头套改良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28 阅读:3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枕头套改良构造,特别是可增进睡眠安稳度且藏携方便的设计,是以一可套设于枕头外部的枕头套为主体,于该枕头套顶面预定位置至少制设有一个以上的辅助枕,辅助枕的枕套采用车缝、拉链或粘扣方式结合于枕头套顶面,且其辅助枕与其枕套为可拆离设计,可将辅助枕取出清洗或换装,在睡眠使用时,可通过其辅助枕而提供使用者的头部适当依靠,能增进其安全感,以增进其睡眠的安稳度,而于外出住宿时,则可将枕头取出,仅携带枕头套及辅助枕而可缩减其藏携体积,再将外宿场所提供的枕头套入枕头套内,即可构成完整的使用形态而赋予睡眠的舒适性,有效解决一般人外宿可能衍生的适应性问题,从而可确保其睡眠品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枕头套改良构造,其主体是为一可拆式的枕头套,于枕头套顶面预订位置处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辅助枕,利用该辅助枕特可提供使用者头部依靠而增进其安全感与睡眠稳定度,而外宿时则可拆离枕头套与辅助枕一并携带,并配合外宿场所提供的枕头套设使用,依此特能解决一般人外宿时可能面临的适应性问题,从而可确保其睡眠品质。
技术介绍
长久以来,睡眠障碍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人,也有很人多致力于改善此一问题的各种研究,并研发出各种器具或食品,期能有助于睡眠障碍者入睡,但其成效并不显著,多数失眠者仍只能仰赖安眠药来帮助入睡,然而长期服用安眠药的副作用,乃为众所皆知且不乐见的,自非理想的解决之道。事实上,影响睡眠品质最大的因素乃在于枕头,因每个人一天约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是与枕头共处,选择正确的枕头将有助于缓解一天的疲惫,且可预防因姿势不正确所导致的脊椎侧弯、椎间盘突出、以及神经压迫等病症,而枕头在功能上,除了可以有效地托住头部,并可使颈椎得以获得适当支撑,达放松颈部与肩膀的肌肉神经的效能,进而获得舒适的睡眠品质。而为了取得枕头良好的辅助睡眠效能,目前业者均以枕头材质及构造作为研发重点,是以各种号称可以提醒神脑的茶叶枕及绿豆枕、以透气性为诉求的杜邦棉枕、以及强调舒适性的羽毛枕、乳胶枕……等不同材质制成的枕头乃充斥市面,令消费者在选购上倍感困扰,甚至有业者除了在材质方面作文章外,更进一步就枕头造型作出各种符合人体功学的枕头,令使用者躺靠于枕头时,可获得较为舒适的支撑,以增进其睡眠时的安全感与稳定性,能提升其睡眠品质。但是,上述的枕头设计,无论是以造型功能取胜,或是以材质特性为诉求,最重要的是其使用地点均局限在家中,而经医学实验与相关报导,并无法证实枕头的软、硬程度是否与人体健康有直接关系,但可以证实的是对枕头的软、硬接受程度完全是取决于个人的习惯,换言之,即枕头的材质及造型,虽可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但对于能否入睡则无绝对的关联,只要使用者适应了所使用的枕头,自可以获得一夜好眠。在此一情形下,可知一般人对于枕头的要求,并不在于其材质的好坏与造型的优劣,若是其对枕头无法适应、习惯,则再好的枕头都可能无法帮忙入睡,此一问题常发生于新购枕头或外宿的情况,所以如何就对枕头适应性问题对睡眠所造成的影响作适当的改善,乃成为本技术研发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枕头容易存在有适应性的问题,尤其外宿所衍生的适应性问题更难以获得理想解决,基于此,专利技术人特着手进行研究改良,进而研创出本技术的枕头套结构改良,即其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枕头套,令消费者购买后可以直接套设于惯用的枕头上,而日后新购枕头时也可直接套入枕头套内使用,可以使其在使用上无需重新适应,从而可以有助于睡眠品质的维持。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在于经由结构组成设计,将其有助于睡眠的人体功学设计整合于枕头套上,可以在外宿时得以将它单独携带,配合外宿场所提供的枕头套入使用,藉以解决外宿时可能因适应性所导致的失眠问题。本技术的再一目的是在于经由结构的组成设计,使其除了配合枕头作为一般床铺睡眠使用外,更得以适当变化其形态而作为靠垫或椅具护腰、睡眠等不同使用功能。为达到前述的目的,本技术于结构设计上,主要是以一可拆式的枕头套为主体,该枕头套底部一侧设有一开口,可供枕头自该开口置入枕头套,以完成枕头与枕头套的结合;于枕头套顶面预订位置处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辅助枕,利用该辅助枕可提供使用者头部依靠而增进其安全感与睡眠稳定度,而外宿时则可拆离枕头套与辅助枕一并携带,并配合外宿场所提供的枕头套设使用,依此特能解决一般人外宿时可能面临的适应性问题,从而可确保其睡眠品质。在本技术的的枕头套改良构造中,该辅助枕是 直接缝结固定于枕头套顶面。在本技术的的枕头套改良构造中,该辅助枕是利用其底部与枕头套顶面对应制设的粘扣片加以粘扣结合。在本技术的的枕头套改良构造中,该辅助枕是 利用其周缘与枕头套顶面预定位置相契合的拉链加以拉并结合。在本技术的的枕头套改良构造中,该辅助枕与其枕套为可拆离设计。在本技术的的枕头套改良构造中,该辅助枕内部得充填海绵、碎布、乾燥植物等材质。在本技术的的枕头套改良构造中,该辅助枕是充气制成气囊形态。在本技术的的枕头套改良构造中,该枕头套底部两侧可分别增设预定长度的束带,且于两侧束带的端部分别设有相配合的粘扣带。在本技术的的枕头套改良构造中,该枕头套顶部的辅助枕可作一对的附设形态,且使其二辅助枕的间距与一般人的头部尺寸相符。在本技术的的枕头套改良构造中,该枕头套顶部的辅助枕可作多个的间隔排列设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枕头套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俯视使用状态参考图。图6是本技术辅助枕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A是本技术辅助枕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辅助枕次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A是本技术辅助枕次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辅助枕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A是本技术辅助枕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辅助枕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A是本技术辅助枕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视向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形态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形态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12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形态的另一使用状态参考图。图13是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形态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形态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15是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形态的另一使用状态参考图。图16是本技术次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号部分1.开口; 2.拉链; 3.拉链;4、5.粘扣片;6.椅背;10.枕头套;111.开口; 12.拉链;13、14束带;131、141.粘扣带;15、16.辅助枕; 15’、16’.辅助枕;17.枕套; 20.枕头;具体实施方式有关于本技术的结构组成、技术手段及功效达成方面,谨配合附图再予举例进一步具体说明于后首先,请参阅图1、图3的结构示意图、图2的结构分示意及图4、图5的实施状态参考图,是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如图所示,其结构设计上,主要是以一可拆式的枕头套10为主体,该枕头套10底部一侧设有一开口11,并得以拉链12封阻该开口11,由该开口11乃得将另制的枕头20置入枕头套10内,而在枕头套10底部两侧分别设有预定长度的束带13、14,于两侧束带13、14的端部分别设有相配合的粘扣带131、141,又在枕头套10的顶面预定位置乃设有一对分离的辅助枕15、16,该对辅助枕15、16的间距概与一般人的头部尺寸相符,于辅助枕15、16内部得充填海绵、碎布、乾燥植物(如茶叶、薰衣草……)等适合的材质,或者将辅助枕15、16充气制成气囊形态,依此构成本技术枕头套的基本功能架构;经由该对辅助枕15、16的设置,配合将另置的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枕头套改良构造,其主体是为一可与枕头拆离的枕头套,该枕头套底部一侧设有一开口,可供枕头自该开口置入枕头套,以完成枕头与枕头套的结合;其特征是在于:该枕头套顶面预定位置制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可供使用者头部躺靠的辅助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枕头套改良构造,其主体是为一可与枕头拆离的枕头套,该枕头套底部一侧设有一开口,可供枕头自该开口置入枕头套,以完成枕头与枕头套的结合;其特征是在于该枕头套顶面预定位置制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可供使用者头部躺靠的辅助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套改良构造,其特征是在于,该辅助枕是直接缝结固定于枕头套顶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套改良构造,其特征是在于,该辅助枕是利用其底部与枕头套顶面对应制设的粘扣片加以粘扣结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套改良构造,其特征是在于,该辅助枕是利用其周缘与枕头套顶面预定位置相契合的拉链加以拉并结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套改良构造,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宏仁陈宏正
申请(专利权)人:陈宏仁陈宏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