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电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222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电风扇,包括底座和支杆,所述支杆设于所述底座的上部,且所述支杆上设置有框体,所述框体的一侧设有一扣板,所述框体的另一侧开设有排气口;其中,所述扣板与所述框体之间设有一卡合机构,所述卡合机构包括一对连接块、一对卡柱和弹片,一对连接块对称固接在所述扣板的内侧壁上;所述卡柱通过第一卡柱连接在所述连接块远离所述扣板的一端;所述弹片粘连在所述框体的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多功能电风扇,由于在扣板与框体间设有卡合机构,使得扣板与框体之间呈可拆卸连接,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更换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电风扇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风扇,尤其涉及到一种多功能电风扇。
技术介绍
电风扇是一种利用电动机驱动扇叶旋转,来达到使空气加速流通的家用电器。根据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8073823U】的技术专利,其包括底座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网罩,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扇叶和电机,所述扇叶和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所述壳体前端设置有圆盘,还包括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包括同轴设置于圆盘上的套筒,所述套筒穿过圆盘,所述套筒内设置有螺纹轴,所述螺纹轴与套筒为螺纹连接;所述螺纹轴前端固定设置有手轮,螺纹轴后端与竖直的连接板相连,所述连接板后端设置有竖直的胶条,所述胶条上设置有刷条。但该结构的排气口处的防尘效果不佳,不能有效防止空气中的灰尘进入外框内。综上所述,如何能使扣板与框体之间呈可拆卸连接,是现有技术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多功能电风扇,具有可更换方便的优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电风扇,包括:底座;支杆,所述支杆设于所述底座的上部,且所述支杆上设置有框体,所述框体的一侧设有一扣板,所述框体的另一侧开设有排气口;其中,所述扣板与所述框体之间设有一卡合机构,所述卡合机构包括:一对连接块,一对连接块对称固接在所述扣板的内侧壁上;一对卡柱,所述卡柱通过第一卡柱连接在所述连接块远离所述扣板的一端;弹片,所述弹片粘连在所述框体的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包括固定部和弹性连接臂,所述固定部固接在所述扣板的内侧壁上,所述弹性连接臂连接在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扣板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卡柱还包括第二卡柱和第三卡柱,所述第二卡柱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卡柱上,所述第二卡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卡柱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弹片包括竖直部、一对平直部和一对卡合部,所述竖直部粘连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平直部抵压在所述凹槽的内侧壁上,所述卡合部连接在所述平直部的一端,所述卡合部包括斜臂和卡脚,所述斜臂和所述卡脚之间形成一弧形槽。更进一步地,所述卡脚的一端抵压在所述第二卡柱的第一接触面上,所述卡脚的另一端抵压在所述第三卡柱的第二接触面上。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包括多个螺旋叶片、连杆和电机,所述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在所述框体内,且所述电机向所述排气口靠近,所述连杆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杆上设有多个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环形设置在所述连杆的外周上。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密封盖,所述密封盖扣设在所述框体的排气口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扣板与框体间设有卡合机构,使得扣板与框体之间呈可拆卸连接,使本技术具有可更换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图1为本技术的侧向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卡合机构的结构图。图3为图2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3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列表:框体10、排气口11、凹槽12、扣板20、卡合机构30、连接块31、弹性倾斜臂311、固定部312、卡柱32、第一卡柱321、第二卡柱322、第一接触面3221、第三卡柱323、第二接触面3231、弹片33、竖直部331、平直部332、卡合部333、斜臂3331、卡脚3332、弧形槽3333、驱动部40、螺旋叶片41、连杆42、电机43、支杆50、底座60、密封盖7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附图1至图4,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多功能电风扇,包括底座60和支杆50,所述支杆50设于所述底座60的上部,且所述支杆50上设置有框体10,所述框体10的一侧设有一扣板20,所述框体10的另一侧开设有排气口11;其中,所述扣板20与所述框体10之间设有一卡合机构30,所述卡合机构30包括一对连接块31、一对卡柱32和弹片33,一对连接块31对称固接在所述扣板20的内侧壁上;所述卡柱32通过第一卡柱321连接在所述连接块31远离所述扣板20的一端;所述弹片33粘连在所述框体10的凹槽12内。优选的,所述连接块31包括固定部312和弹性连接臂311,所述固定部312固接在所述扣板20的内侧壁上,所述弹性连接臂311连接在所述固定部312远离所述扣板20的一端。优选的,所述卡柱32还包括第二卡柱322和第三卡柱323,所述第二卡柱32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卡柱321上,所述第二卡柱3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卡柱323相连。优选的,所述弹片33包括竖直部331、一对平直部332和一对卡合部333,所述竖直部331粘连在所述凹槽12内,所述平直部332抵压在所述凹槽12的内侧壁上,所述卡合部333连接在所述平直部332的一端,所述卡合部333包括斜臂3331和卡脚3332,所述斜臂3331和所述卡脚3332之间形成一弧形槽3333。优选的,所述卡脚3332的一端抵压在所述第二卡柱322的第一接触面3221上,所述卡脚3332的另一端抵压在所述第三卡柱323的第二接触面3231上。优选的,还包括驱动部40,所述驱动部40包括多个螺旋叶片41、连杆42和电机43,所述电机43通过电机座安装在所述框体10内,且所述电机43向所述排气口11靠近,所述连杆42与所述电机43的输出端相连。优选的,所述连杆42上设有多个螺旋叶片41,所述螺旋叶片41环形设置在所述连杆42的外周上。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密封盖70,所述密封盖70扣设在所述框体10的排气口11处。上述设置的结构,由于在扣板20与框体10间设有卡合机构30,使得扣板20与框体10之间呈可拆卸连接,所述卡脚3332的一端抵压在所述第二卡柱322的第一接触面3221上,所述卡脚3332的另一端抵压在所述第三卡柱323的第二接触面3231上,可在扣板20余框体10连接时,连接牢固,在更换时可以通过按压扣板20来更换内部结构,使本技术具有可更换方便的优点。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电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60);/n支杆(50),所述支杆(50)设于所述底座(60)的上部,且所述支杆(50)上设置有框体(10),所述框体(10)的一侧设有一扣板(20),所述框体(10)的另一侧开设有排气口(11);/n其中,所述扣板(20)与所述框体(10)之间设有一卡合机构(30),所述卡合机构(30)包括:/n一对连接块(31),一对连接块(31)对称固接在所述扣板(20)的内侧壁上;/n一对卡柱(32),所述卡柱(32)通过第一卡柱(321)连接在所述连接块(31)远离所述扣板(20)的一端;/n弹片(33),所述弹片(33)粘连在所述框体(10)的凹槽(12)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电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60);
支杆(50),所述支杆(50)设于所述底座(60)的上部,且所述支杆(50)上设置有框体(10),所述框体(10)的一侧设有一扣板(20),所述框体(10)的另一侧开设有排气口(11);
其中,所述扣板(20)与所述框体(10)之间设有一卡合机构(30),所述卡合机构(30)包括:
一对连接块(31),一对连接块(31)对称固接在所述扣板(20)的内侧壁上;
一对卡柱(32),所述卡柱(32)通过第一卡柱(321)连接在所述连接块(31)远离所述扣板(20)的一端;
弹片(33),所述弹片(33)粘连在所述框体(10)的凹槽(12)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31)包括固定部(312)和弹性连接臂(311),所述固定部(312)固接在所述扣板(20)的内侧壁上,所述弹性连接臂(311)连接在所述固定部(312)远离所述扣板(20)的一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柱(32)还包括第二卡柱(322)和第三卡柱(323),所述第二卡柱(32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卡柱(321)上,所述第二卡柱(3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卡柱(323)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德龙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雅士轩房地产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