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循环的水景景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075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循环的水景景观结构,涉及景观的技术领域,包括蓄水池、流道及水景池,所述流道和水景池连通,所述蓄水池与水景池之间设置有用于种植植被的花池,所述水景池内设置喷泉机构,所述蓄水池与水景池之间设置有水泵一;所述水泵一的进水端与水景池连通,出水端与蓄水池连通;所述流道位于花池的一侧且倾斜向下设置,所述蓄水池设置于流道的上端,所述水景池设置于流道的下端;所述蓄水池上开设有溢流口,所述蓄水池内的水能够通过溢流口流入流道内。其能够使水流循环流动,对水流进行了循环利用,节约了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循环的水景景观结构
本技术涉及景观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循环的水景景观结构。
技术介绍
水景景观结构主要是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或者利用水泵使得静态水变为动态水,而形成的一种人文水景。水景元素包括喷泉、瀑布、水池结构以及观赏池塘系统等。现有技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8917984U的中国技术专利,该技术涉及涌泉水景景观,主要包括集水沟、防水膜、地基、水泥浆结合层、花岗岩饰面、砂浆连接层、大理石压顶、景观石、涌泉、散水台阶、卵石过滤层、易更换过滤垫、过滤网、人行道板;在地基上设置碎石垫层和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混凝土底板,混凝土底板上设置防水膜和水泥浆结合层,水泥浆结合层上部设置涌泉和景观石;混凝土底板一侧设置集水沟,集水沟上部设置盖板,盖板上设置透水孔;盖板上部设置过滤网,过滤网上部设置卵石过滤层,卵石过滤层上部设置易更换过滤垫。该技术能有效降低工程成本,加快施工速度,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可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上述中的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缺陷:水流不能够循环流动,不能使水进行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循环的水景景观结构,其能够使水流循环流动,对水流进行了循环利用,节约了水资源。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水循环的水景景观结构,包括蓄水池、流道及水景池,所述流道和水景池连通,所述蓄水池与水景池之间设置有用于种植植被的花池,所述水景池内设置喷泉机构,所述蓄水池与水景池之间设置有水泵一;所述水泵一的进水端与水景池连通,出水端与蓄水池连通;所述流道位于花池的一侧且倾斜向下设置,所述蓄水池设置于流道的上端,所述水景池设置于流道的下端;所述蓄水池上开设有溢流口,所述蓄水池内的水能够通过溢流口流入流道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池内的水从溢流口流到流道内,流道内的水再流到水景池内,水景池内的水通过喷泉机构形成喷泉,喷泉机构包括水管、喷头及提供水压的水泵,水景池内的水经过一定压力,再通过喷头喷洒出来,形成喷泉,可以供人们观赏。花池内可以种植花草树木,增加观赏的美感。水景池内的水通过水泵一抽吸,回到蓄水池内,使水可以循环流动,方便水流的循环利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蓄水池为内部中空且顶端敞口的长方体,所述溢流口有多个,且多个溢流口沿蓄水池的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所述溢流口开设于蓄水池朝向流道一面的侧壁上,且溢流口靠近蓄水池顶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池具有一定高度,水从蓄水池的溢流口流出,可以形成人工瀑布的景观,增加了观赏的美感。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流道底面呈台阶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水流在经过流道时,呈现出层次感,使得水景看上去更加美观,具有活力。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花池底面呈台阶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种植在花池内的花草树木具有层次感,看上去更加美观;同时,下层的花草树木不易对上层的花草树木造成遮挡,使人们能够观赏到更多的景观。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花池上设置有灌溉机构,所述灌溉机构包括水泵二和设置于花池上的雾化喷头,所述水泵二的进水端与水景池连通,出水端与雾化喷头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泵二将水景池内的水抽吸起来,再经过雾化喷头将水雾化,然后用于喷洒灌溉花池内的花草树木。可以直接利用水景池内的水对花池内的花草树木进行灌溉,不用再额外接入水源,取代人工进行灌溉,使得对花池内的花草树木的灌溉较为方便,同时,也更好的利用了水景池内的水。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流道远离花池的一侧设置有栏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道旁修筑的是人行阶梯,栏杆可以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减少行人不慎滑落到流道内的情况发生。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蓄水池内壁设置有防渗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渗层可以为聚乙烯土工膜,也可以为防渗涂料,可以减少蓄水池内的水发生渗透的情况发生。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蓄水池上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内设置有封闭塞,所述蓄水池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溢流口开设于过滤网的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可以将树叶等杂质过滤掉,使杂质留在过滤网上,避免杂质将溢流口堵住的情况发生。关闭水泵一,然后将排水口打开,将蓄水池内的水放出,就可以对过滤网上的杂质进行清理,便于保持蓄水池内的洁净。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蓄水池内的水流到流道内,再流到水景池内,水景池内的水通过水泵一抽吸,回到蓄水池内,使水可以循环流动,方便水流的循环利用;2.多个溢流口沿蓄水池的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水从蓄水池的溢流口流出,可以形成人工瀑布的景观,增加了观赏的美感;3.利用灌溉机构可以将水景池内的水用来灌溉花池内的花草树木,方便了对水景池周围植物的灌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正面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显示排水口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蓄水池;11、溢流口;12、防渗层;13、排水口;14、过滤网;15、进水管;2、流道;3、水景池;4、花池;5、喷泉机构;6、水泵一;7、灌溉机构;71、水泵二;72、雾化喷头;8、栏杆;9、容纳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参照图1,为技术公开的一种水循环的水景景观结构,包括蓄水池1、流道2及水景池3,蓄水池1上开设有溢流口11,蓄水池1内的水通过溢流口11能够流入流道2内,流道2和水景池3连通,蓄水池1与水景池3之间设置有用于种植植被的花池4,水景池3内设置喷泉机构5,蓄水池1与水景池3之间设置有水泵一6;水泵一6的进水端与水景池3连通,出水端与蓄水池1连通。蓄水池1内的水从溢流口11流出,水流流到流道2内,再从流道2流向水景池3内,水景池3内的水通过喷泉机构5可以形成喷泉,供人们观赏。水景池3内的水通过水泵一6被抽吸回到蓄水池1内,使得水流能够循环流动,便于对水流进行循环利用,节约了水资源。参照图1,该一种水循环的水景景观结构向下倾斜设置,流道2向下倾斜,蓄水池1设置于流道2的上端,水景池3设置于流道2的下端,流道2设置于花池4的一侧。水泵一6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连通有水管;水泵一6进水端上的水管与水景池3连通,出水端上的水管与蓄水池1连通。水流从蓄水池1内流出,流经流道2,进入到水景池3内,再通过水泵一6抽吸,使水景池3内的水又回到蓄水池1内,使得水流能够循环流动,对水流进行了循环利用。参照图1,蓄水池1为内部中空且顶端敞口的长方体,溢流口11有多个,且多个溢流口11沿蓄水池1的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溢流口11开设于蓄水池1朝向流道2一面的侧壁上,且溢流口11靠近蓄水池1顶部,相邻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循环的水景景观结构,包括蓄水池(1)、流道(2)及水景池(3),所述流道(2)和水景池(3)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与水景池(3)之间设置有用于种植植被的花池(4),所述水景池(3)内设置喷泉机构(5),所述蓄水池(1)与水景池(3)之间设置有水泵一(6);所述水泵一(6)的进水端与水景池(3)连通,出水端与蓄水池(1)连通;所述流道(2)位于花池(4)的一侧且倾斜向下设置,所述蓄水池(1)设置于流道(2)的上端,所述水景池(3)设置于流道(2)的下端;所述蓄水池(1)上开设有溢流口(11),所述蓄水池(1)内的水能够通过溢流口(11)流入流道(2)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循环的水景景观结构,包括蓄水池(1)、流道(2)及水景池(3),所述流道(2)和水景池(3)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与水景池(3)之间设置有用于种植植被的花池(4),所述水景池(3)内设置喷泉机构(5),所述蓄水池(1)与水景池(3)之间设置有水泵一(6);所述水泵一(6)的进水端与水景池(3)连通,出水端与蓄水池(1)连通;所述流道(2)位于花池(4)的一侧且倾斜向下设置,所述蓄水池(1)设置于流道(2)的上端,所述水景池(3)设置于流道(2)的下端;所述蓄水池(1)上开设有溢流口(11),所述蓄水池(1)内的水能够通过溢流口(11)流入流道(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的水景景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为内部中空且顶端敞口的长方体,所述溢流口(11)有多个,且多个溢流口(11)沿蓄水池(1)的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所述溢流口(11)开设于蓄水池(1)朝向流道(2)一面的侧壁上,且溢流口(11)靠近蓄水池(1)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的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铁军饶高翔朱小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伍鼎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