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后期雨水自动弃流的初雨收集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19030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具有后期雨水自动弃流的初雨收集池,属于雨水处理领域,包括:初雨收集池,初雨收集池包括收集池主体,收集池主体一侧连接有排水组件,排水组件包括与收集池主体连接的排水基件,排水基件顶面与收集池主体顶面平齐设置,排水基件具有水平设置且与收集池主体连通的排水通道,排水通道的底面与收集池主体顶面具有间距,收集池主体与排水通道连通处设有拦污栅,排水基件侧面开设有与排水通道连通的排水通槽。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降低后雨对初雨的稀释作用,改善雨水中污染物沉降速率,高效对初雨、后雨进行收集和净化处理,解决雨水对城市造成径流污染问题,能够大规模的应用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当中,具有兼容性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后期雨水自动弃流的初雨收集池
本专利技术属于雨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后期雨水自动弃流的初雨收集池。
技术介绍
相关研究表面,小汇水面雨水出流初期冲刷效应明显,即初期雨水污染物含量高,后期雨水较为清洁,例如对华东某中小城市汇水区雨水排水口出流水质进行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降雨初期的雨水径流污染较严重,因为,初期雨水夹杂着大量的粉尘和泥沙,并且有机污染物的含量较高,雨水水质很差,降雨初期的雨水径流污染较严重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均可得到证明,因此,对初期雨水的处理和处置是雨水回收利用的技术关键,目前对初期雨水径流多采用弃流的处置方式,弃流的雨水应进行处理,如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或雨污合流管网)由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等,现有技术中提供了多种多初雨处理的方案,具体如下:现有技术1,该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初雨弃流装置,包括井体及设置在井体上水平方向的进水管、出水管和弃流管,所述弃流管高度低于出水管,所述井体内在出水管处设有过滤装置,所述井体内在弃流管处设有浮筒限流阀;所述浮筒限流阀包括安装板、管盖、浮筒以及与安装板铰接的杆形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具有后期雨水自动弃流的初雨收集池,包括:初雨收集池(20),所述初雨收集池(20)包括收集池主体(21),其特征是:所述收集池主体(21)一侧连接有排水组件(10),所述排水组件(10)包括与收集池主体(21)连接的排水基件(11),所述排水基件(11)顶面与收集池主体(21)顶面平齐设置,所述排水基件(11)具有水平设置且与收集池主体(21)连通的排水通道(12),所述排水通道(12)的底面与收集池主体(21)顶面具有间距,所述收集池主体(21)与排水通道(12)连通处设有拦污栅(14),所述排水基件(11)侧面开设有与排水通道(12)连通的排水通槽(13)。/n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后期雨水自动弃流的初雨收集池,包括:初雨收集池(20),所述初雨收集池(20)包括收集池主体(21),其特征是:所述收集池主体(21)一侧连接有排水组件(10),所述排水组件(10)包括与收集池主体(21)连接的排水基件(11),所述排水基件(11)顶面与收集池主体(21)顶面平齐设置,所述排水基件(11)具有水平设置且与收集池主体(21)连通的排水通道(12),所述排水通道(12)的底面与收集池主体(21)顶面具有间距,所述收集池主体(21)与排水通道(12)连通处设有拦污栅(14),所述排水基件(11)侧面开设有与排水通道(12)连通的排水通槽(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后期雨水自动弃流的初雨收集池,其特征是:所述排水组件(10)连接有第一排水管(60)和/或第二排水管(70),所述排水通道出水口(12)连接第一排水管(60),所述排水通槽(13)连接第二排水管(70),所述第二排水管(70)出水口连接净化组件(80),所述净化组件(80)下方连接有后雨收集池(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后期雨水自动弃流的初雨收集池,其特征是:所述后雨收集池(90)底部竖直开设第二排水管体(95),所述第二排水管体(95)内插接可上下位移的配重封堵件(94),所述配重封堵件(94)为柱状结构其顶面侧边固接有圆环,所述圆环直径大于第二排水管体(95)直径且圆环底面具有密封圈,所述配重封堵件(94)顶面通过绳体连接有第二浮体(91),所述配重封堵件(94)上方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轴体(92)和第二轴体(93),所述第一轴体(92)两端部和第二轴体(93)两端部分别与后雨收集池(90)两侧内壁固接,连接第二浮体(91)的绳体经过第一轴体(92)和第二轴体(93)之间的空间且分别与第一轴体(92)和第二轴体(93)表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后期雨水自动弃流的初雨收集池,其特征是:所述净化组件(80)包括圆柱中空的净化箱(85),所述净化箱(85)上端口连接盖体(82),所述盖体(82)中部与第二排水管(70)连通,所述净化箱(85)底部具有第一排水管体(81),所述后雨收集池(90)上端面具有与第一排水管体(81)连通的管口,所述净化箱(85)有外至内以此设有同轴的透水管体(86)、净化柱体(88),所述透水管体(86)与净化箱(85)内壁之间形成第二过流通道(810),所述透水管体(86)与净化柱体(88)之间形成第三过流通道(811),所述净化柱体(88)中部开设有同轴的柱状结构的第一过流通道(89),所述透水管体(86)底部设有同轴的支撑底板(87),所述支撑板体(87)与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元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