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活塞变形液压破碎锤,包括前缸体、中缸体、后缸体、活塞及钎杆,所述中缸体的两端分别与前缸体及后缸体连接,所述钎杆设置在前缸体上,所述活塞底部与钎杆抵接,所述活塞底部设有打击头,所述打击头直径小于活塞直径,所述活塞与中缸体两端之间设有油封,底部所述与油封装配处与中缸体底部留有间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活塞底部设有打击头,打击头的直径略小于活塞,可以使打击头多次打击变形后打击头的直径仍然小于或者等于活塞直径,防止活塞卡于中缸体内壁中。油封安装沟槽后移防止活塞在上限位置时,油封越过配合位置导致漏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活塞变形液压破碎锤
本技术涉及破碎锤
,具体涉及一种防活塞变形液压破碎锤。
技术介绍
液压破碎锤属于一种将液压能转化为打击能的冲击机具,其与挖掘机、装载机及其它液压站相结合,借助于上述设备的液压能,来实现破碎锤中的活塞往复撞击镐钎,达到对工作对象的破碎,其广泛应用于矿山开采、市政工程、建筑施工、公路铁路建设等诸多领域。液压破碎锤属于一种将液压能转化为打击能的冲击机具,其与挖掘机、装载机及其它液压站相结合,借助于上述设备的液压能,来实现破碎锤中的活塞往复撞击镐钎,达到对工作对象的破碎,其广泛应用于矿山开采、市政工程、建筑施工、公路铁路建设等诸多领域。如图1-3所示,现有液压破碎锤锤芯,主要包括:氮气室(含有氮气注入阀)、油封固定器、缸体、活塞、前壳、钎杆、换向阀等。氮气室、油封固定器(包含其上的密封件)、缸体及活塞形成封闭的空间,并经充气阀向该空间(氮气室内部)充入氮气,活塞沿其轴向往复运动的过程中,伴随着氮气能量的储存与释放,活塞向上运动压缩氮气,能量被储存,活塞向下运动,液压和氮气一同做功,推动活塞打击钎杆。液压破碎锤工作原理如下。初始状态,由于氮气室中氮气的作用,活塞处于靠近钎杆的一端;在通入高压油的瞬间,高压油进入缸体及换向阀内部,在液压油的作用下,阀芯上端面合力大于下端面合力所以阀在换向阀的下端,处于关闭状态。活塞回程阶段,在初始状态的基础上,在下腔高压油的作用下,活塞向上运动压缩氮气,上腔中的液压油流回油箱,当活塞向上运动至最高点换向阀内部控制油腔与高压油接通,此时阀向上运动至换向阀的最上端,阀上的回油口关闭同时打开进油口,高压油经换向阀进入高低压转换腔。此时活塞上部的高低压转换腔有低压力转换成高压力。活塞冲程阶段,在活塞回程结束,由于液压油在上腔的作用面积大于下腔的作用面积,向下的力大于向上的力,活塞在油压及氮气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向下运动,并打击钎杆。当活塞向下运动快要打到钎杆时,换向阀内部的信号油腔有活塞中部凹槽与缸体低压油腔联通。将换向阀内部控制油腔有高压力切换成低压力。阀上端面的合力大于下端面的合力,阀向下运动至换向阀的最下端,回到初始状态,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活塞重复以上工作过程完成破碎任务。现有液压锤会活塞打击到钎杆的时候,活塞冲击钎杆次数过多或者冲击力过大导起活塞和缸体的损坏变形,或者直接将活塞头直接冲击断裂,变形后的活塞将卡于中缸体内,不方便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活塞变形液压破碎锤,包括前缸体、中缸体、后缸体、活塞及钎杆,所述中缸体的两端分别与前缸体及后缸体连接,所述钎杆设置在前缸体上,所述活塞底部与钎杆抵接,所述活塞底部设有打击头,所述打击头直径小于活塞直径,所述活塞与中缸体两端之间设有油封,底部所述油封装配处与中缸体底部留有间隔。进一步地,所述打击头高度大于底部所述油封装配处和中缸体底部之间留有的间隔。进一步地,所述打击头顶部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打击头顶部与活塞之间设有圆角。进一步地,所述打击头底部设有倒角,使打击头底部呈锥形,所述打击头底部直径大于钎杆顶端直径。进一步地,底部所述油封装配处设有多个油封装配沟槽,所述油封安装沟槽与中缸体底部留有间隔,所述间隔为16mm。进一步地,所述油封安装处内直径与所述活塞直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前缸体内设置有外护套及内护套,所述外护套及内护套分别包覆在钎杆的外周面。进一步地,所述活塞顶端沿其中心轴设有盲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将活塞底部设有打击头,打击头的直径略小于活塞,可以使打击头多次打击变形后打击头的直径仍然小于或者等于活塞直径,防止活塞卡于中缸体内壁中。(2)油封安装沟槽后移防止活塞在上限位置时,油封越过配合位置导致漏油。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现有技术剖视图;图2为图1局部放大图;图3为现有技术活塞变形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剖视图;图6为图5局部放大图。活塞(1)、钎杆(2)、打击头(3)、油封(4)、盲孔(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结合附图的形式来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来做进一步的详细的说明,但以下实施例仅列举的是较优选的实施例,其仅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来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不能理解为是对本专利技术作的限定。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实施例1如图4.5.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活塞变形液压破碎锤,包括前缸体、中缸体、后缸体、活塞1及钎杆2,所述中缸体的两端分别与前缸体及后缸体连接,所述钎杆2设置在前缸体上,所述活塞1底部与钎杆2抵接,所述活塞1底部设有打击头3,所述打击头3直径小于活塞1直径,所述活塞1与中缸体两端之间设有油封装配处4,底部所述油封4装配处与中缸体底部留有间隔。所述打击头3高度大于底部所述油封4装配处和中缸体底部之间留有的间隔。所述打击头3顶部与活塞1固定连接,所述所述打击头3顶部与活塞1之间设有圆角。所述打击头3底部设有倒角,使打击头3底部呈锥形,所述打击头3底部直径大于钎杆2顶端直径。底部所述油封4装配处设有多个油封装配沟槽,所述油封安装沟槽与中缸体底部留有间隔,所述间隔为16mm。所述油封沟槽为四个,前三个装有油封,最后一个不装油封用来回油。所述油封4内直径与所述活塞1直径相同。所述前缸体内设置有外护套及内护套,所述外护套及内护套分别包覆在钎杆2的外周面。所述活塞1顶端沿其中心轴设有盲孔5。实施例2更改前,原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活塞变形液压破碎锤,包括前缸体、中缸体、后缸体、活塞(1)及钎杆(2),所述中缸体的两端分别与前缸体及后缸体连接,所述钎杆(2)设置在前缸体上,所述活塞(1)底部与钎杆(2)抵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底部设有打击头(3),所述打击头(3)直径小于活塞(1)直径,所述活塞(1)与中缸体两端之间设有油封(4),底部所述油封(4)装配处与中缸体底部留有间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活塞变形液压破碎锤,包括前缸体、中缸体、后缸体、活塞(1)及钎杆(2),所述中缸体的两端分别与前缸体及后缸体连接,所述钎杆(2)设置在前缸体上,所述活塞(1)底部与钎杆(2)抵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底部设有打击头(3),所述打击头(3)直径小于活塞(1)直径,所述活塞(1)与中缸体两端之间设有油封(4),底部所述油封(4)装配处与中缸体底部留有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活塞变形液压破碎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击头(3)高度大于底部所述油封(4)装配处和中缸体底部之间留有的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活塞变形液压破碎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击头(3)顶部与活塞(1)固定连接,所述打击头(3)顶部与活塞(1)之间设有圆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贻文,宋鸥,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艾迪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