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法筑坝尾矿库的初期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036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游法筑坝尾矿库的初期坝,初期坝包括:主坝体,主坝体的两侧分别为库内和库外;不透水堆体,不透水堆体位于库内且位于主坝体下部;排渗层,排渗层铺设在库内;集水管,集水管埋设在排渗层内,平行主坝体轴线敷设;导流管,导流管贯穿主坝体和不透水堆体的底部,且导流管的一端伸入库内与集水管相连,导流管的另一端伸出到库外,以将库内和库外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初期坝,通过设置不透水堆体、排渗层、集水管和导流管,尾矿库建设期可以导流,运行初期可以防止尾矿“跑浑”,运行中后期还可以提供长期有效的库底排渗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游法筑坝尾矿库的初期坝
本技术属于尾矿库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上游法筑坝尾矿库的初期坝。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初期坝施工时,需要同时建设导流系统与排渗系统两套系统,基建投资高;尾矿库运行初期,渗水量大,容易形成跑浑,如下游渗水回收设施能力不足,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尾矿库开始堆坝后,初期坝内坡被尾矿堆积体覆盖,透水性变差,往往需要在堆积坝内增设排渗设施排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上游法筑坝尾矿库的初期坝,所述初期坝施工时可导流,运行后排渗、防跑浑的效果好。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上游法筑坝尾矿库的初期坝包括:主坝体,主坝体为透水的堆石体,主坝体的两侧分别为库内和库外;不透水堆体,不透水堆体位于所述库内且位于所述主坝体下部;排渗层,排渗层铺设在库内;集水管,集水管埋设在排渗层内,平行主坝体轴线敷设;导流管,导流管贯穿主坝体和所述不透水堆体的底部,且导流管的一端伸入库内与集水管相连,导流管的另一端伸出到所述库外,以将库内和库外连通。根据本技术的初期坝,通过设置不透水堆体、排渗层、集水管和导流管,尾矿库建设期可以导流,运行初期可以防止尾矿“跑浑”,运行中后期还可以提供长期有效的库底排渗系统。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初期坝,所述排渗层由厚粗砂填充而成。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初期坝,所述集水管埋设在所述排渗层内,且所述集水管平行所述主坝体的轴线敷设。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初期坝,所述排渗层的厚度为T,T满足:50cm≤T≤200cm。技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初期坝,所述集水管为管壁分布多个进水孔的滤水管。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初期坝,所述集水管的外部包裹一层土工布。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初期坝,所述导流管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管间隔设置,且所述导流管与所述集水管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初期坝,所述集水管和所述导流管均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初期坝,所述主坝体由堆石填筑,所述不透水堆体为用细粒土料填筑而成。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初期坝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初期坝的平面示意图;附图标记:初期坝100;主坝体1;不透水堆体2;排渗层3;集水管4;导流管5;排水阀6;库内7;库外8;截渗坝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初期坝100。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初期坝100包括:主坝体1、不透水堆体2、排渗层3、集水管4和导流管5。在矿产领域中,可以筑建初期坝100以拦截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所,以形成尾矿库。主坝体1的两侧分别为库内7和库外8,其中,主坝体1的库内7形成为初期尾矿库,矿山中排出的尾矿及工业废渣储存在库内7,库外8为尾矿坝100的尾矿库的外侧,尾矿库中的渗水可以从尾矿库中排出到库外8。不透水堆体2,位于初期坝1坝体的库内7,主坝体1用于形成初期坝100的主体,不透水堆体2位于库内7主坝体1的下部,不透水堆体2具有防水的性质,库内7的水不可以透过不透水堆体2,从而使尾矿库内水不可以透过初期坝100,防止尾矿库运行初期“跑浑”。排渗层3铺设在库内7,集水管4埋设在排渗层3内,平行主坝体轴线敷设。导流管5贯穿主坝体1和不透水堆体2的底部,且导流管5的一端伸入到库内7与集水管4相连,导流管5的另一端伸出到库外8,以将库内7和库外8连通,导流管5可以用于尾矿库的排渗,在尾矿库内的水可以从导流管5中排出到尾矿库外,在一些示例中,在导流管5的位于库外8的一端设排水阀6,排水阀6用于控制渗水从库内7到库外8的通断。在初期坝施工时,导流管5可以用于将库内7的水排出,便于筑坝,且不透水堆体2的设置可以防止尾矿库初期“跑浑”,在初期坝具备蓄水条件后,可以将集水管4与导流管5连接,导流管5与排渗层3、集水管4配合,可以用于尾矿库的排渗,将渗水排出尾矿库。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渗层3为由厚粗砂填充而成,该种排渗层3便于铺设,且成本低。在一些示例中,排渗层3的厚度为T,T满足:50cm≤L≤200cm,例如T=100cm,该种厚度的排渗层3效果较好。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在初期坝100的库外8可以修筑截渗坝9,渗水从导流管5排出到库外8后,可以通过截渗坝9收集,以便对渗水进行处理。根据本技术的初期坝100,通过设置主坝体1、不透水堆体2、排渗层3、集水管4和导流管5,使初期坝100可以防止“跑浑”,且初期坝100还可以提供长期有效的尾矿库的库底排渗系统。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技术的初期坝100的一些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导流管5为多个,多个导流管5间隔设置,多个导流管5的设置可以使初期坝100的排渗水的能力较强,导流管5的数量可以根据尾矿库内导排径流量确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初期坝100还包括集水管4,集水管4沿多个导流管5的间隔延伸,且集水管4与多个导流管5均连通,集水管4用于收集渗水,并将渗水导入到多个导流管5,增强初期坝100的排渗能力。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水管4为管壁分布多个进水孔的滤水管,由此,集水管4的进水孔较多,收集渗水的效果更好,且集水管4的设置可以防止尾砂、小石子进入进水管,进而防止集水管4或导流管5的堵塞。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水管4的外部包裹一层土工布,土工布的设置可以起到过滤渗水的作用,进一步防止小石子或尾砂进入集水管4。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水管4和导流管5均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该种材料的集水管4和导流管5的耐磨性、电绝缘性、韧性及耐寒性较好;化学稳定性好,进而提升尾矿坝100排渗的可靠性。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坝体1由堆石填筑,不透水堆体2为用细粒土料填筑而成,由此,主坝体1和不透水堆体2的筑坝成本较低,且施工方法简便,抗震性能好。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初期坝100的施工过程。在所需要修建初期坝100的一侧有一条溪流穿过坝址区,在施工前在初期坝100下(即主坝体1和不透水堆体2下)埋设三根导流管,在导流管5的位于库外8的一端设排水阀6,排水阀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游法筑坝尾矿库的初期坝,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坝体,所述主坝体的两侧分别为库内和库外;/n不透水堆体,所述不透水堆体位于所述库内且位于所述主坝体下部;/n排渗层,所述排渗层铺设在所述库内;/n集水管,所述集水管包裹在所述排渗层内,平行所述主坝体轴线敷设;/n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贯穿所述主坝体和所述不透水堆体的底部,且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伸入到库内与所述集水管相连,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伸出到所述库外,将所述库内和所述库外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游法筑坝尾矿库的初期坝,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坝体,所述主坝体的两侧分别为库内和库外;
不透水堆体,所述不透水堆体位于所述库内且位于所述主坝体下部;
排渗层,所述排渗层铺设在所述库内;
集水管,所述集水管包裹在所述排渗层内,平行所述主坝体轴线敷设;
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贯穿所述主坝体和所述不透水堆体的底部,且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伸入到库内与所述集水管相连,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伸出到所述库外,将所述库内和所述库外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游法筑坝尾矿库的初期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渗层由厚粗砂填充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游法筑坝尾矿库的初期坝,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埋设在所述排渗层内,且所述集水管平行所述主坝体的轴线敷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游法筑坝尾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