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坝填筑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6367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土坝填筑施工方法,包括:将施工高度h与参考高程值H进行比较,当h>H时,采用双侧支撑区粘土结构,当h≤H时,采用前侧支撑区粘土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土坝填筑施工方法,能使土坝的防渗效果更好,坝基坚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坝填筑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坝施工
,具体的说涉及土坝填筑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土坝施工过程中的防渗指标是最重要的,如何确保土坝满足防渗要求是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土坝填筑施工方法。一种土坝填筑施工方法,包括:将施工高度h与参考高程值H进行比较,当h>H时,采用双侧支撑区粘土结构,当h≤H时,采用前侧支撑区粘土结构;其中双侧支撑区粘土结构,包括:沙砾石料区、前侧支撑区、主防渗区、反滤区和后侧支撑区,其中主防渗区每填筑两层形成等腰梯形的截面,当施工层完成后,再在施工完成的两层主防渗区上部继续施工同样大小的两层主防渗区;前侧支撑区沿着主防渗区外侧布置,底部的两层为沿着主防渗区向外倾斜的梯形,顶部的两层为三角形,并在整个前侧支撑区的前侧形成筑坝坡度,在前侧支撑区的上部铺设无纺布后,填筑沙砾石料形成沙砾石料区;主支撑区每填筑两层,则反滤区填筑一层,反滤区与主填筑区形成相同的坡度;反滤区的后侧施工后侧支撑区,相对反滤区形成两层结构,反滤区每填筑一层,后侧支撑区填筑两层;前侧支撑区粘土结构,包括:沙砾石料区、前侧支撑区、主防渗区和反滤区,其中主防渗区每填筑两层形成等腰梯形的截面,当施工层完成后,再在施工完成的两层主防渗区上部继续施工同样大小的两层主防渗区;前侧支撑区沿着主防渗区外侧布置,底部的两层为沿着主防渗区向外倾斜的梯形,顶部的两层为三角形,并在整个前侧支撑区的前侧形成筑坝坡度,在前侧支撑区的上部铺设无纺布后,填筑沙砾石料形成沙砾石料区;主支撑区每填筑两层,则反滤区填筑一层,反滤区形成比主填筑区更大的坡度。参考高程值H的参考值为223.46cm。主防渗区粘土料:对于含水量超标的土料需翻晒,填筑含水率控制在最优含水率的-1%~+1%以内,在晾晒前剔除直径大于20cm以上的泥块和黏块,取用能够打散的土料作为主防渗区的土料。前支撑区粘土料:填筑含水率控制在25%以内,控制在最优含水率的-3%~+4%范围内。反滤区沙砾:反滤排水带砂砾料压实后控制相对密度不小于0.75,不均匀系数5~8,含泥量小于5%;颗粒形状要求无片状、无尖角、针状颗粒,坚固抗冻。细颗粒反滤料最大粒径不超过5mm,D85=1.2~10.4mm,D15=0.1~0.5mm,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5%,现场通过试验进行验证,筛分后的颗粒曲线须在反滤设计的包线图内。粗颗粒反滤料最大粒径不超过80mm,D85=20~40mm,D15=2.5~5.5mm。防冻砂砾石垫层、过渡带砂砾石:压实后控制相对密度不小于0.75,砂砾石采用天然级配砂砾料,砂砾料不均匀系数5~8,含泥量小于5%。颗粒形状要求无片状、无尖角、针状颗粒,坚固抗冻。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土坝填筑施工方法,能使土坝的防渗效果更好,坝基坚固。附图说明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其中: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前侧支撑区粘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双侧支撑区粘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决不限于下面所提出的任何具体配置和算法,而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的前提下覆盖了元素、部件和算法的任何修改、替换和改进。在下面的描述中,没有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避免对本专利技术造成不必要的模糊。现在将参考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专利技术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创意。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土坝填筑施工方法,包括:将施工高度h与参考高程值H进行比较,当h>H时,采用双侧支撑区粘土结构,当h≤H时,采用前侧支撑区粘土结构;其中双侧支撑区粘土结构,包括:沙砾石料区1、前侧支撑区2、主防渗区3、反滤区4和后侧支撑区5,其中主防渗区每填筑两层形成等腰梯形的截面,当施工层完成后,再在施工完成的两层主防渗区上部继续施工同样大小的两层主防渗区;前侧支撑区沿着主防渗区外侧布置,底部的两层为沿着主防渗区向外倾斜的梯形,顶部的两层为三角形,并在整个前侧支撑区的前侧形成筑坝坡度,在前侧支撑区的上部铺设无纺布后,填筑沙砾石料形成沙砾石料区;主支撑区每填筑两层,则反滤区填筑一层,反滤区与主填筑区形成相同的坡度;反滤区的后侧施工后侧支撑区,相对反滤区形成两层结构,反滤区每填筑一层,后侧支撑区填筑两层;前侧支撑区粘土结构,包括:沙砾石料区1、前侧支撑区2、主防渗区3和反滤区4,其中主防渗区每填筑两层形成等腰梯形的截面,当施工层完成后,再在施工完成的两层主防渗区上部继续施工同样大小的两层主防渗区;前侧支撑区沿着主防渗区外侧布置,底部的两层为沿着主防渗区向外倾斜的梯形,顶部的两层为三角形,并在整个前侧支撑区的前侧形成筑坝坡度,在前侧支撑区的上部铺设无纺布后,填筑沙砾石料形成沙砾石料区;主支撑区每填筑两层,则反滤区填筑一层,反滤区形成比主填筑区更大的坡度。参考高程值H的参考值为223.46cm。主防渗区粘土料:对于含水量超标的土料需翻晒,填筑含水率控制在最优含水率的-1%~+1%以内,在晾晒前剔除直径大于20cm以上的泥块和黏块,取用能够打散的土料作为主防渗区的土料。前支撑区粘土料:填筑含水率控制在25%以内,控制在最优含水率的-3%~+4%范围内。反滤区沙砾:反滤排水带砂砾料压实后控制相对密度不小于0.75,不均匀系数5~8,含泥量小于5%;颗粒形状要求无片状、无尖角、针状颗粒,坚固抗冻。细颗粒反滤料最大粒径不超过5mm,D85=1.2~10.4mm,D15=0.1~0.5mm,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5%,现场通过试验进行验证,筛分后的颗粒曲线须在反滤设计的包线图内。粗颗粒反滤料最大粒径不超过80mm,D85=20~40mm,D15=2.5~5.5mm。防冻砂砾石垫层、过渡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坝填筑施工方法,包括:/n将施工高度h与参考高程值H进行比较,当h>H时,采用双侧支撑区粘土结构,当h≤H时,采用前侧支撑区粘土结构;/n其中双侧支撑区粘土结构,包括:沙砾石料区、前侧支撑区、主防渗区、反滤区和后侧支撑区,其中主防渗区每填筑两层形成等腰梯形的截面,当施工层完成后,再在施工完成的两层主防渗区上部继续施工同样大小的两层主防渗区;前侧支撑区沿着主防渗区外侧布置,底部的两层为沿着主防渗区向外倾斜的梯形,顶部的两层为三角形,并在整个前侧支撑区的前侧形成筑坝坡度,在前侧支撑区的上部铺设无纺布后,填筑沙砾石料形成沙砾石料区;主支撑区每填筑两层,则反滤区填筑一层,反滤区与主填筑区形成相同的坡度;反滤区的后侧施工后侧支撑区,相对反滤区形成两层结构,反滤区每填筑一层,后侧支撑区填筑两层;/n前侧支撑区粘土结构,包括:沙砾石料区、前侧支撑区、主防渗区和反滤区,其中主防渗区每填筑两层形成等腰梯形的截面,当施工层完成后,再在施工完成的两层主防渗区上部继续施工同样大小的两层主防渗区;前侧支撑区沿着主防渗区外侧布置,底部的两层为沿着主防渗区向外倾斜的梯形,顶部的两层为三角形,并在整个前侧支撑区的前侧形成筑坝坡度,在前侧支撑区的上部铺设无纺布后,填筑沙砾石料形成沙砾石料区;主支撑区每填筑两层,则反滤区填筑一层,反滤区形成比主填筑区更大的坡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坝填筑施工方法,包括:
将施工高度h与参考高程值H进行比较,当h>H时,采用双侧支撑区粘土结构,当h≤H时,采用前侧支撑区粘土结构;
其中双侧支撑区粘土结构,包括:沙砾石料区、前侧支撑区、主防渗区、反滤区和后侧支撑区,其中主防渗区每填筑两层形成等腰梯形的截面,当施工层完成后,再在施工完成的两层主防渗区上部继续施工同样大小的两层主防渗区;前侧支撑区沿着主防渗区外侧布置,底部的两层为沿着主防渗区向外倾斜的梯形,顶部的两层为三角形,并在整个前侧支撑区的前侧形成筑坝坡度,在前侧支撑区的上部铺设无纺布后,填筑沙砾石料形成沙砾石料区;主支撑区每填筑两层,则反滤区填筑一层,反滤区与主填筑区形成相同的坡度;反滤区的后侧施工后侧支撑区,相对反滤区形成两层结构,反滤区每填筑一层,后侧支撑区填筑两层;
前侧支撑区粘土结构,包括:沙砾石料区、前侧支撑区、主防渗区和反滤区,其中主防渗区每填筑两层形成等腰梯形的截面,当施工层完成后,再在施工完成的两层主防渗区上部继续施工同样大小的两层主防渗区;前侧支撑区沿着主防渗区外侧布置,底部的两层为沿着主防渗区向外倾斜的梯形,顶部的两层为三角形,并在整个前侧支撑区的前侧形成筑坝坡度,在前侧支撑区的上部铺设无纺布后,填筑沙砾石料形成沙砾石料区;主支撑区每填筑两层,则反滤区填筑一层,反滤区形成比主填筑区更大的坡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坝填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参考高程值H的参考值为223.46cm。


3.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扬庞保平刘新红颉小兵俞天仁陈晨程牛彦琦陈合刘汉义陈瑞王召荣单玉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