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桂林生专利>正文

一种水电站新型截流及围堰坝体以及坝体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6367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电站新型截流及围堰坝体,包括混凝土框架坝体,所述混凝土框架坝体两侧设置有混凝土附坝,所述混凝土框架坝体内设置有卷席框架,所述卷席框架包括金属框架,所述金属框架设置有复数个的过水孔,金属框架的迎水面固定连接有卷席,卷席一端与金属框架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浮体,所述金属框架迎水面还设置卷席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在卷席卷起状态下将卷席固定,所述金属框架还设置有锁紧装置开合的固定杆。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新型坝体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石块截流围堰坝体,降低了资金的投入,极大的缩短了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电站新型截流及围堰坝体以及坝体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水电站新型截流及围堰坝体以及坝体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水电站建筑中用人力、物力、车辆运送大量石块推进河流里进行单、双、戗堤立堵截流,截流后还进行江底混凝土帷幕灌浆防渗作业以及构造双层混凝土防渗墙,最后还需要将石块加高到设计防洪高度。(参考水利发电1984年第12期葛洲坝枢纽工程专号中第26页葛洲坝枢纽大江截流与围堰的设计和施工,及第30页围堰河床段标准剖面图)用石块截流后河水从先开挖好的导流渠流到下游,经过围堰外下游围堰同样用大量石块建成,并进行江底混凝土帷募灌浆防渗作业和双层防渗混泥土墙作业,在完成后抽干围堰中的水开始建筑水电站各项设备施工。现有技术中的施工方法缺点较多:施工周期长、截流围堰使用大量石块,使用人力、物力、车辆耗费大、投资大、防渗工作艰难。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水电站新型截流及围堰坝体以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水电站新型截流及围堰坝体以及坝体施工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电站新型截流及围堰坝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框架坝体,所述混凝土框架坝体两侧设置有混凝土附坝,所述混凝土框架坝体上游侧有金属卷席框架,所述卷席框架上设置有橡胶卷席,所述卷席框架包括金属框架,卷席下圆柱浮体,三根固定杆和三股固定绳,所述圆柱浮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卷席的一端,所述卷席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金属框架的下部,卷席卷于圆柱浮体侧面,共同形成圆柱结构,转至框架下面用固定绳固定,所述固定绳一端固定在金属框架下边,另一端插入方孔内,所述方孔开设于圆柱结构上方的金属框架上,所述固定绳插入方孔内的部分设置有插头,插头设有与固定杆配合的贯穿孔,所述固定杆自上而下呈竖直状态的插入金属框架内。一种水电站新型截流及围堰坝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S1:用沉井施工方法把预制成型或现场制作的混凝土框架坝体和两侧的混凝土附坝,分别沉入至清除泥土沙石及风化岩层河床中,与岩层牢固相接并使混凝土框架坝体和两侧的混凝土附坝形成整体结构,截断河流;S2:在截流坝体下游,用沉井施工方法把预制成型或现场制作的混凝土框架坝体和两侧的混凝土附坝分别沉入至清除泥土沙石及风化岩层河床中,与岩层牢固相接并使混凝土框架坝体和两侧的混凝土附坝形成整体结构,形成围堰结构;S3:以上截流坝体和围堰坝体建成后在河流一侧开挖一条导流渠,从截流坝体旁开挖至超出围堰坝体之外,在围堰区内建造抽水泵,并将卷席框架分别安装与截流坝混凝土框架坝体的上游侧和围堰坝混凝土框架坝体的下游侧;S4:启动截流坝体中的卷席框架使浮体带动卷席将过水孔完全遮挡,受流水流动压力卷席展开后与金属框架完全贴合,河流被截断河水迅速上涨,河水流入导流渠中,围堰坝下游水面上涨,围堰坝中的浮体浮于水面使卷席贴于金属框架,形成阻流结构;S5:启动抽水泵,将两相邻坝体中的水抽出,提供一段无水区域,进行大型水电站施工建筑。进一步的,所述沉井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河床底部预埋沉桩;将混泥土附坝及混凝土框架坝体,在施工现场拼装构成沉井结构,四个截面为长方形的混泥土附坝,两截面为C型的混凝土框架坝体,所述沉井在井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竖直贯穿孔,贯穿孔内设置有连接筋;将所述沉井浮运到桥位设计位置处定位;沉井井壁及隔墙中灌水下沉,节段接高,直到沉井着床,在沉井井壁及隔墙中浇筑混凝土;浇筑沉井封底混凝土,在沉井外周进行抛石防护;在井孔中抽水或填芯后,在沉桩预留孔中沉桩,在井壁贯穿孔以及沉桩孔内浇筑混凝土;完成混凝土附坝及混凝土坝体框架的基础施工。更进一步的,所述沉井的整体在竖直方向上由若干节沉井拼接而成,上下相邻的所述沉井之间呈凹凸配合;每节所述沉井由若干井壁块拼接而成,相邻的所述井壁块之间呈凹凸配合;所述沉井呈矩形,包括四个转角井壁块以及四个平面井壁块,所述平面井壁块设置于相邻的转角井壁块之间;所述转角井壁块的两个侧面均为凸块或凹槽,所述平面井壁块的两个侧面均为凹槽或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呈相互适配。更进一步的,在井孔中抽水或填芯时,沉井内进行清基堵漏,浇筑封底混凝土,同时抛石防护,浇筑顶板对作为锚碇基础的复合基础,在沉井内抛设填芯,对作为桥墩基础的复合基础,抽取沉井内的水,并对封底混凝土做适当密封处理;该施工步骤对沉井内抽水或填芯,目的是抵消或抵抗上部结构荷载,实现基础沉降的控制。更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为现场配制的水下高性能、微膨胀、不离析混凝土。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中的新型坝体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石块截流围堰,降低了资金的投入,极大的缩短了施工工期,本专利技术中的卷席框架可预先设置与混凝土框架坝体完成后直接安装在混凝土框架坝体的上游侧,实现截流围堰;卷席框架与混凝土框架坝体余留面积相等均为独立结构,在施工完成后仍可循环利用;控制卷席框架开合的部分为固定杆,其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本专利技术仅浮体与卷席的配合便实现了可控阻水的功能。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水电站新型截流及围堰坝体由截流坝体一侧观察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水电站新型截流及围堰坝体由围堰坝体一侧观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卷席框架结构示意图。图中:1、混凝土框架坝体;2、混凝土附坝;3、卷席框架;31、金属框架;32、卷席;33、浮体;34、插接孔;35、固定绳;36、固定杆;4、导流渠;5、抽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图3,一种水电站新型截流及围堰坝体,包括混凝土框架坝体1、混凝土附坝2和卷席框架;卷席框架包括金属框架31,金属框架31设置有复数个的过水孔,过水孔呈矩形(过水孔将金属框架贯穿),均匀的排布于金属框架31的迎水面,金属框架31两侧设置有边缘突起(使金属框架的横截面呈H型),金属框架31的迎水面固定连接有卷席32,卷席32一端与金属框架32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浮体33,浮体33为圆柱状,侧面与卷席的一端固定连接,圆柱浮体33的高度(轴向高度)与卷席33宽度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卷席材料为合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电站新型截流及围堰坝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框架坝体,所述混凝土框架坝体两侧设置有混凝土附坝,所述混凝土框架坝体内设置有卷席框架,所述卷席框架上设置有橡胶卷席,所述卷席框架包括金属框架,卷席下圆柱浮体,三根固定杆和三股固定绳,所述圆柱浮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卷席的一端,所述卷席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金属框架的下部,卷席卷于圆柱浮体侧面,共同形成圆柱结构,转至框架下面用固定绳固定,所述固定绳一端固定在金属框架下边,另一端插入插接孔内,所述插接孔开设于圆柱结构上方的金属框架上,所述固定绳插入方孔内的部分设置有插头,插头设有与固定杆配合的贯穿孔,所述固定杆自上而下呈竖直状态的插入金属框架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电站新型截流及围堰坝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框架坝体,所述混凝土框架坝体两侧设置有混凝土附坝,所述混凝土框架坝体内设置有卷席框架,所述卷席框架上设置有橡胶卷席,所述卷席框架包括金属框架,卷席下圆柱浮体,三根固定杆和三股固定绳,所述圆柱浮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卷席的一端,所述卷席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金属框架的下部,卷席卷于圆柱浮体侧面,共同形成圆柱结构,转至框架下面用固定绳固定,所述固定绳一端固定在金属框架下边,另一端插入插接孔内,所述插接孔开设于圆柱结构上方的金属框架上,所述固定绳插入方孔内的部分设置有插头,插头设有与固定杆配合的贯穿孔,所述固定杆自上而下呈竖直状态的插入金属框架内。


2.一种水电站新型截流及围堰坝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S1:用沉井施工方法把预制成型或现场制作的混凝土框架坝体和两侧的混凝土附坝,分别沉入至清除泥土沙石及风化岩层河床中,与岩层牢固相接并使混凝土框架坝体和两侧的混凝土附坝形成整体结构,截断河流;
S2:在截流坝体下游,用沉井施工方法把预制成型或现场制作的混凝土框架坝体和两侧的混凝土附坝分别沉入至清除泥土沙石及风化岩层河床中,与岩层牢固相接并使混凝土框架坝体和两侧的混凝土附坝形成整体结构,形成围堰结构;
S3:以上截流坝体和围堰坝体建成后在河流一侧开挖一条导流渠,从截流坝体旁开挖至超出围堰坝体之外,在围堰区内建造抽水泵,并将卷席框架分别安装与截流坝混凝土框架坝体上游侧和围堰坝混凝土框架坝体下游侧;
S4:启动截流坝体中的卷席框架使浮体带动卷席将过水孔完全遮挡,受流水流动压力卷席展开后与金属框架完全贴合,河流被截断河水迅速上涨,河水流入导流渠中,围堰坝下游水面上涨,围堰坝中的浮体浮于水面使卷席贴于金属框架,形成阻流结构;
S5:启动抽水泵,将两相邻坝体中的水抽出,提供一段无水区域,进行大型水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林生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