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土壤通气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3942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壤通气培养装置,包括瓶子、瓶盖,所述瓶盖盖住所述瓶子的瓶口,所述瓶盖上插有进气管、出气管和针管,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伸出瓶子的一端均设有滤菌器,连接进气管的滤菌器通过气管和气泵连通,所述针管伸出瓶子的一端连通有加样口,所述加样口内设有滤菌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土壤通气培养装置,该装置在模拟温室内土壤养分随时间变化时,方便加入添加物以观察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且不易引入其他无关细菌,从而为温室内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态变化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壤通气培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培养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土壤通气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载体,对土壤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对于农业的发展乃至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室内培养土壤过程中需要对土壤进行水分或养分流失速率进行研究监测,以观察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态变化。但是在培养过程中容易引入其他无关的细菌,影响实验效果,现有的土壤培养实验装置实际操作较为复杂,尤其是在研究外源添加微生物时,试验因素更不易受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土壤通气培养装置,该装置在模拟温室内土壤养分随时间变化时,方便加入添加物以观察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且不易引入其他无关细菌,从而为温室内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态变化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土壤通气培养装置,包括瓶子、瓶盖,所述瓶盖盖住所述瓶子的瓶口,所述瓶盖上插有进气管、出气管和针管,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伸出瓶子的一端均设有滤菌器,连接进气管的滤菌器通过气管和气泵连通,所述针管伸出瓶子的一端连通有加样口,所述加样口内设有滤菌棉。进一步的,所述加样口为锥形,所述加样口的底部和所述针管上端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瓶子为PP瓶。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所述竖直部设于所述进气管内,所述水平部穿过进气管的侧壁和所述竖直部连通。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下端开口方向朝向右下方,所述出气管的开口方向朝向左下方。进一步的,所述水平部的开口设于上方,所述滤菌器和所述水平部的开口连通。进一步的,还包括位于瓶子外部的电磁体,所述电磁体通过调节开关和电源连接,所述针管底部连接有弹性软管,所述弹性软管底部连接有金属块,所述电磁体和所述金属块通过磁场相互作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排气时瓶子内的空气经过出气管、滤菌器排到外界中,滤菌器避免外界的细菌通过出气管进入到瓶子内。添加物渗透过滤菌棉后从针管缓慢进入到瓶子内,采用针管设计,进样缓慢不易影响瓶体内已存在稳定的土壤生态环境。能够实现瓶体内环境不被其他细菌污染;管道进出口加装滤菌器,可以方便更换;使用结束后,亦可对装置进行清洗整理,重复利用,且灭菌处理方便快捷。可以用于多种检测试验,成本低廉,可以实现试验工作的量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土壤通气培养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一种土壤通气培养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瓶子,2瓶盖,3进气管,4出气管,5针管,6滤菌器,7气管,8气泵,9加样口,10滤菌棉,11竖直部,12水平部,13电磁体,14调节开关,15电源,16弹性软管,17金属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理解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参见图1,一种土壤通气培养装置,包括瓶子1、瓶盖2,所述瓶盖2盖住所述瓶子1的瓶口,所述瓶盖2上插有进气管3、出气管4和针管5,所述进气管3和出气管4伸出瓶子1的一端均设有滤菌器6,连接进气管3的滤菌器6通过气管7和气泵8连通,所述针管5伸出瓶子1的一端连通有加样口9,所述加样口9内设有滤菌棉10。瓶子1、盖子、进气管3、出气管4、加样口9和针管5等部件先进行杀菌消毒,达到无菌的状态后把土壤放到瓶子1内,盖上盖子。瓶盖2上插有进气管3、出气管4和针管5,瓶子1内的空气通过进、出气管4与外界交换,添加物从针管5加入瓶子1内。在换气时,泵体工作,将外界空气经气管7、滤菌器6、进气管3进入瓶子1内,滤菌器6对细菌进行过滤,避免无关的细菌进入瓶子1内。排气时瓶子1内的空气经过出气管4、滤菌器6排到外界中,滤菌器6避免外界的细菌通过出气管4进入到瓶子1内。加入添加物时,将要添加物(液态)放入到加样口9内,添加物渗透过滤菌棉后从针管5缓慢进入到瓶子1内,采用针管5设计,进样缓慢不易影响瓶体内已存在稳定的土壤生态环境。瓶体和管道无缝连接,能够实现瓶体内环境不被其他细菌污染;管道进出口加装滤菌器6,可以方便更换;可选的,泵体间歇性通气,实现PP瓶内的空气流通。使用结束后,亦可对装置进行清洗整理,重复利用,且灭菌处理方便快捷。成本低廉,可以实现试验工作的量化。本技术能够用于模拟温室内土壤环境的变化,监测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水分流失状况,从而为温室内土壤管理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可以用于多种检测试验,例如:(1)随时间转移,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的变化情况;(2)添加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3)微生物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4)重金属元素随时间演变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情况。可选的,所述加样口9为锥形,所述加样口9的底部和所述针管5上端连通。需要添加的物质放在加样口9内缓慢添加,锥形结构方便添加物质。优选的,所述瓶子1为PP瓶。PP材质,耐高温高压,可以再次试验前进行高压锅灭菌;可选的,如有射线灭菌装置,亦可以采用PVC或其他价格低的塑料材质来替代无菌塑料瓶。优选的,所述出气管4包括竖直部11和水平部12,所述竖直部11设于所述进气管3内,所述水平部12穿过进气管3的侧壁和所述竖直部11连通。进气管3和出气管4的一体化设计,管壁与瓶盖2的贴合紧密,大大减少外源污染物进入到瓶体内的几率。优选的,所述进气管3下端开口方向朝向右下方,所述出气管4的开口方向朝向左下方。气流的方向错开,瓶子1内空气循环流动效果好,换气效果好。优选的,所述水平部12的开口设于上方,所述滤菌器6和所述水平部12的开口连通。滤菌器6在上方卡入水平的开口,方便滤菌器6的固定。实施例2参见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还包括位于瓶子1外部的电磁体13,所述电磁体13通过调节开关14和电源15连接,所述针管5底部连接有弹性软管16,所述弹性软管16底部连接有金属块17,所述电磁体13和所述金属块17通过磁场相互作用。电磁体13是活动的,不与瓶子1连接,通过磁场作用于瓶子1内的金属块17。打开调节调节开关14让电磁体13接通电源15,电磁体13产生磁场与金属块17相互作用,金属块1带动弹性软管16移动,从而改变弹性软管16的位置,从而改变添加物加入的位置。可选的,调节开关14为变阻器,调节电磁体13的功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壤通气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瓶子、瓶盖,所述瓶盖盖住所述瓶子的瓶口,所述瓶盖上插有进气管、出气管和针管,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伸出瓶子的一端均设有滤菌器,连接进气管的滤菌器通过气管和气泵连通,所述针管伸出瓶子的一端连通有加样口,所述加样口内设有滤菌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通气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瓶子、瓶盖,所述瓶盖盖住所述瓶子的瓶口,所述瓶盖上插有进气管、出气管和针管,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伸出瓶子的一端均设有滤菌器,连接进气管的滤菌器通过气管和气泵连通,所述针管伸出瓶子的一端连通有加样口,所述加样口内设有滤菌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通气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样口为锥形,所述加样口的底部和所述针管上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通气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子为PP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通气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包括竖直部和水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治强李治东李栋郑潇潇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