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焦炉炉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3932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焦炉炉门,该炉门可以包括:炉门本体和炉门内衬,炉门内衬连接在炉门本体靠近炭化室的一侧,其中:炉门内衬内部具有用于容纳冷却工质的冷却工质空间,用于在炼焦的过程中容纳所注入的冷却工质;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散发的热量将通过炉门内衬的冷却工质空间,进入到炭化室的外部,由于冷却工质的导热率很低,从而有利于抑制炼焦过程中的热传导,进而可以降低炼焦过程的热量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焦炉炉门
本技术涉及炼焦生产
,特别是涉及一种焦炉炉门。
技术介绍
炼焦工业是一种高污染、高排放和高耗能的基础工业,可以为钢铁工业提供重要的原料(焦炭)。炼焦工业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废气、废水和粉尘等。随着国内钢铁行业产能趋于饱和以及环境保护日趋严格,炼焦工业的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势在必行。现有技术中,一般将焦炉炉门置于炭化室的两侧,在炼焦生产过程中可以起到密封和隔热的作用,焦炉炉门由炉门本体和炉门内衬组成,其中炉门本体可以包括密封刀边和腹板,炭化室的炉口的四周设置有炉门框,焦炉炉门在关闭时,密封刀边刚性地压紧在炉门框的密封面上;在生产过程中,炭化室内干馏的过程中部分高温荒煤气和烟尘可以通过炉门内衬与炉墙之间的间隙,聚集在密封刀边、腹板、和砖槽形成的封闭空间中。但是,由于炼焦过程是高温干馏过程,炭化室内处于高温状态下,炭化室内的热量通过炉门内衬和炉门本体,由炉门本体外表面以对流和辐射的方式散失到环境中,导致炼焦过程的热量损失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焦炉炉门,以降低炼焦过程的热量损失。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焦炉炉门,包括:炉门本体和炉门内衬,所述炉门内衬连接在所述炉门本体靠近回收焦炉的炭化室的一侧,其中:所述炉门内衬内部具有用于容纳冷却工质的冷却工质空间,用于在炼焦的过程中容纳所注入的冷却工质。进一步,所述炉门内衬内部具有冷却工质通道,所述冷却工质空间包括所述冷却工质通道内的空间;所述冷却工质通道具有冷却工质入口,以使得所述冷却工质被从所述冷却工质入口注入到所述冷却工质通道。进一步,所述炉门内衬内部还具有两个荒煤气通道和第一喷嘴,所述冷却工质空间还包括所述两个荒煤气通道内的空间;所述荒煤气通道位于所述冷却工质通道和所述炉门本体之间的空间内,所述荒煤气通道具有第一通道口、第二通道口以及第三通道口,所述荒煤气通道的第一通道口与荒煤气汇集空间连通,所述荒煤气汇集空间为所述炉门本体、所述炉门内衬和所述炭化室的炉门框组成的空间,所述荒煤气通道的第三通道口与所述冷却工质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喷嘴布设在所述第三通道口中,所述荒煤气汇集空间的第二通道口与预设收集区域连通;所述第一喷嘴将所述冷却工质通道中的冷却工质喷入所述荒煤气通道中,以使冷却工质在所述荒煤气通道中按照预设方向流动,所述荒煤气通道中按照所述预设方向流动的冷却工质吸引所述荒煤气汇集空间的荒煤气进入所述荒煤气通道中、并按照所述预设方向流动,当所述荒煤气通道中的荒煤气与冷却工质按照所述预设方向流动到所述荒煤气通道的预设区域时,通过所述第二通道口进入到所述预设收集区域。进一步,所述炉门内衬内部还具有两个荒煤气通道、第二喷嘴和输送通道,所述冷却工质空间还包括所述两个荒煤气通道内的空间以及所述输送通道内的空间;所述荒煤气通道和所述输送通道位于所述冷却工质通道和所述炉门本体之间的空间内,所述输送通道与所述冷却工质入口连通,以使得所述冷却工质入口中的冷却工质进入到所述输送通道中,所述荒煤气通道具有第一通道口、第二通道口以及第四通道口,所述荒煤气通道的第一通道口与荒煤气汇集空间连通,所述荒煤气汇集空间为所述炉门本体、所述炉门内衬和所述炭化室的炉门框组成的空间,所述荒煤气通道的第四通道口与所述输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喷嘴布设在所述第四通道口中,所述荒煤气通道的第二通道口与预设收集区域连通;所述第二喷嘴将所述输送通道中的冷却工质喷入所述荒煤气通道中,以使冷却工质在所述荒煤气通道中按照预设方向流动,所述荒煤气通道中按照所述预设方向流动的冷却工质吸引所述荒煤气汇集空间的荒煤气进入所述荒煤气通道中、并按照所述预设方向流动,当所述荒煤气通道中的荒煤气与冷却工质按照所述预设方向流动到所述荒煤气通道的预设区域时,通过所述第二通道口进入到预设收集区域。进一步,还包括:砖槽和两个砖槽侧板,所述砖槽固定在炉门本体靠近回收焦炉的炭化室的一侧,所述炉门内衬镶砌固定在所述砖槽远离炉门本体的一侧,所述两个砖槽侧板的一端均与所述砖槽固定,另一端镶砌固定在所述炉门内衬的相对两侧。进一步,所述炉门内衬内部还具有第一喷嘴,以及所述炉门内衬中的位于所述冷却工质通道和所述砖槽之间的空间内,且对应所述两个砖槽侧板的两侧均具有条形槽,每个所述条形槽、所述砖槽与对应的砖槽侧板组成一个荒煤气通道,所述冷却工质空间还包括所述两个荒煤气通道内的空间;所述荒煤气通道具有第一通道口、第二通道口以及第三通道口,所述荒煤气通道的第一通道口贯穿所述砖槽侧板与荒煤气汇集空间连通,所述荒煤气汇集空间为所述炉门本体、所述砖槽侧板和所述炭化室的炉门框组成的空间,所述荒煤气通道的第三通道口与所述冷却工质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喷嘴布设在所述第三通道口中,所述荒煤气通道的第二通道口与预设收集区域连通;所述第一喷嘴将所述冷却工质通道中的冷却工质喷入所述荒煤气通道中,以使冷却工质在所述荒煤气通道中按照预设方向流动,所述荒煤气通道中按照所述预设方向流动的冷却工质吸引所述荒煤气汇集空间的荒煤气进入所述荒煤气通道中、并按照所述预设方向流动,当所述荒煤气通道中的荒煤气与冷却工质按照所述预设方向流动到所述荒煤气通道的预设区域时,通过所述第二通道口进入到所述预设收集区域。进一步,所述炉门内衬内部具有第二喷嘴和输送通道,以及所述炉门内衬中的位于所述冷却工质通道和所述砖槽之间的空间内,且对应所述两个砖槽侧板的两侧均具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所述砖槽与对应的砖槽侧板组成荒煤气通道,所述冷却工质空间还包括所述两个荒煤气通道内的空间以及所述输送通道内的空间;所述输送通道与所述冷却工质入口连通,以使得所述冷却工质入口中的冷却工质进入到所述输送通道中,所述荒煤气通道具有第一通道口、第二通道口以及第四通道口,所述荒煤气通道的第一通道口贯穿所述砖槽侧板与荒煤气汇集空间连通,所述荒煤气汇集空间为所述炉门本体、所述砖槽侧板和所述炭化室的炉门框组成的空间,所述荒煤气通道的第四通道口与所述输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喷嘴布设在所述第四通道口中,所述荒煤气通道的第二通道口与预设收集区域连通;所述第二喷嘴将所述输送通道中的冷却工质喷入所述荒煤气通道中,以使冷却工质在所述荒煤气通道中按照预设方向流动,所述荒煤气通道中按照所述预设方向流动的冷却工质吸引所述荒煤气汇集空间的荒煤气进入所述荒煤气通道中,并按照所述预设方向流动,当所述荒煤气通道中的荒煤气与冷却工质按照所述预设方向流动到所述荒煤气通道的预设区域时,通过所述第二通道口进入到所述预设收集区域。进一步,所述冷却工质至少包括烟道废气、高炉煤气、焦炉煤气、氢气、水蒸气和空气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还包括换热管道,所述换热管道位于所述冷却工质通道中,所述换热管道中至少具有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和空气中的一种。进一步,所述炉门内衬内部具有两个荒煤气通道、第二喷嘴和输送通道,所述冷却工质空间包括所述两个荒煤气通道内的空间以及所述输送通道内的空间;所述输送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焦炉炉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炉门本体(1)和炉门内衬(2),所述炉门内衬(2)连接在所述炉门本体(1)靠近回收焦炉的炭化室的一侧,其中:/n所述炉门内衬(2)内部具有用于容纳冷却工质的冷却工质空间,用于在炼焦的过程中容纳所注入的冷却工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焦炉炉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炉门本体(1)和炉门内衬(2),所述炉门内衬(2)连接在所述炉门本体(1)靠近回收焦炉的炭化室的一侧,其中:
所述炉门内衬(2)内部具有用于容纳冷却工质的冷却工质空间,用于在炼焦的过程中容纳所注入的冷却工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炉门内衬(2)内部具有冷却工质通道(201),所述冷却工质空间包括所述冷却工质通道(201)内的空间;
所述冷却工质通道(201)具有冷却工质入口(202),以使得所述冷却工质被从所述冷却工质入口(202)注入到所述冷却工质通道(2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炉门内衬(2)内部还具有两个荒煤气通道(203)和第一喷嘴,所述冷却工质空间还包括所述两个荒煤气通道(203)内的空间;
所述荒煤气通道(203)位于所述冷却工质通道(201)和所述炉门本体(1)之间的空间内,所述荒煤气通道(203)具有第一通道口(204)、第二通道口(205)以及第三通道口(206),所述荒煤气通道(203)的第一通道口(204)与荒煤气汇集空间(6)连通,所述荒煤气汇集空间(6)为所述炉门本体(1)、所述炉门内衬(2)和所述炭化室的炉门框(5)组成的空间,所述荒煤气通道(203)的第三通道口(206)与所述冷却工质通道(201)连通,所述第一喷嘴布设在所述第三通道口(206)中,所述荒煤气汇集空间(6)的第二通道口(205)与预设收集区域连通;
所述第一喷嘴将所述冷却工质通道(201)中的冷却工质喷入所述荒煤气通道(203)中,以使冷却工质在所述荒煤气通道(203)中按照预设方向流动,所述荒煤气通道(203)中按照所述预设方向流动的冷却工质吸引所述荒煤气汇集空间(6)的荒煤气进入所述荒煤气通道(203)中、并按照所述预设方向流动,当所述荒煤气通道(203)中的荒煤气与冷却工质按照所述预设方向流动到所述荒煤气通道(203)的预设区域时,通过所述第二通道口(205)进入到所述预设收集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炉门内衬(2)内部还具有两个荒煤气通道(203)、第二喷嘴和输送通道(207),所述冷却工质空间还包括所述两个荒煤气通道(203)内的空间以及所述输送通道(207)内的空间;
所述荒煤气通道(203)和所述输送通道(207)位于所述冷却工质通道(201)和所述炉门本体(1)之间的空间内,所述输送通道(207)与所述冷却工质入口(202)连通,以使得所述冷却工质入口(202)中的冷却工质进入到所述输送通道(207)中,所述荒煤气通道(203)具有第一通道口(204)、第二通道口(205)以及第四通道口(209),所述荒煤气通道(203)的第一通道口(204)与荒煤气汇集空间(6)连通,所述荒煤气汇集空间(6)为所述炉门本体(1)、所述炉门内衬(2)和所述炭化室的炉门框(5)组成的空间,所述荒煤气通道(203)的第四通道口(209)与所述输送通道(207)连通,所述第二喷嘴布设在所述第四通道口(209)中,所述荒煤气通道(203)的第二通道口(205)与预设收集区域连通;
所述第二喷嘴将所述输送通道(207)中的冷却工质喷入所述荒煤气通道(203)中,以使冷却工质在所述荒煤气通道(203)中按照预设方向流动,所述荒煤气通道(203)中按照所述预设方向流动的冷却工质吸引所述荒煤气汇集空间(6)的荒煤气进入所述荒煤气通道(203)中、并按照所述预设方向流动,当所述荒煤气通道(203)中的荒煤气与冷却工质按照所述预设方向流动到所述荒煤气通道(203)的预设区域时,通过所述第二通道口(205)进入到预设收集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砖槽(3)和两个砖槽侧板(4),所述砖槽(3)固定在所述炉门本体(1)靠近回收焦炉的炭化室的一侧,所述炉门内衬(2)镶砌固定在所述砖槽(3)远离所述炉门本体(1)的一侧,所述两个砖槽侧板(4)的一端均与所述砖槽(3)固定,另一端镶砌固定在所述炉门内衬(2)的相对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炉门内衬(2)内部还具有第一喷嘴,以及所述炉门内衬(2)中的位于所述冷却工质通道(201)和所述砖槽(3)之间的空间内,且对应所述两个砖槽侧板(4)的两侧均具有条形槽,每个所述条形槽、所述砖槽(3)与对应的砖槽侧板(4)组成一个荒煤气通道(203),所述冷却工质空间还包括所述两个荒煤气通道(203)内的空间;
所述荒煤气通道(203)具有第一通道口(204)、第二通道口(205)以及第三通道口(206),所述荒煤气通道(203)的第一通道口(204)贯穿所述砖槽侧板(4)与荒煤气汇集空间(6)连通,所述荒煤气汇集空间(6)为所述炉门本体(1)、所述砖槽侧板(4)和所述炭化室的炉门框(5)组成的空间,所述荒煤气通道(203)的第三通道口(206)与所述冷却工质通道(201)连通,所述第一喷嘴布设在所述第三通道口(206)中,所述荒煤气通道(203)的第二通道口(205)与预设收集区域连通;
所述第一喷嘴将所述冷却工质通道(201)中的冷却工质喷入所述荒煤气通道(203)中,以使冷却工质在所述荒煤气通道(203)中按照预设方向流动,所述荒煤气通道(203)中按照所述预设方向流动的冷却工质吸引所述荒煤气汇集空间(6)的荒煤气进入所述荒煤气通道(203)中、并按照所述预设方向流动,当所述荒煤气通道(203)中的荒煤气与冷却工质按照所述预设方向流动到所述荒煤气通道(203)的预设区域时,通过所述第二通道口(205)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印文宝贾楠赵楠楠王福生王奇
申请(专利权)人:华泰永创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