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臂式随车吊的中位操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3867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随车吊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直臂式随车吊的中位操作装置,包括车体,通过在座椅的前后两侧壁均设置有弹性束缚带,工作人员坐在座椅上时,能够通过两个弹性束缚带固定在腰部,并通过卡扣和卡槽固定,提高了工作人员在座椅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设置有挡雨板,能够在下雨天气时避免雨水落在工作人员或者控制柜上,并将挡雨板的顶部前后两侧设置为斜坡状,能够快速将雨水引流到地面,通过设置有金属梯,在使用时能够将金属梯放下,接触于地面,在不用时能够通过控制面板开启电磁铁,将金属梯通过铰链转动至吸附在两个电磁铁上,方便工作人员上下的同时,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臂式随车吊的中位操作装置
本技术涉及随车吊辅助装置
,具体为一种直臂式随车吊的中位操作装置。
技术介绍
直臂式随车吊的操作装置主要为下位操作、高位操作和中位操作三种方式。现有的这三种操作方式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下位操作方式的操作者在地面操作随车吊,操作者由于受身高、货箱栏板高度、底盘的高低等因素影响,视野不够宽阔,起吊货物不方便。高位操作方式的操作者必须处于随车吊回转立柱上面,才能视野宽阔,由于工作台太高但操作者上下时不够方便,尤其是恶劣天气时,安全性比较差,现有的中位操作装置的座椅上不具备固定装置,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差,同时不具备挡雨功能,且工作人员在上下车托时比较不方便,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鉴于现有随车吊中位操作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臂式随车吊的中位操作装置,通过在座椅的前后两侧壁均设置有弹性束缚带,在两个弹性束缚带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卡扣和卡槽,工作人员坐在座椅上时,能够通过两个弹性束缚带固定在腰部,并通过卡扣和卡槽固定,提高了工作人员在座椅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设置有挡雨板,能够在下雨天气时避免雨水落在工作人员或者控制柜上,并将挡雨板的顶部前后两侧设置为斜坡状,能够快速将雨水引流到地面,通过设置有金属梯,在使用时能够将金属梯放下,接触于地面,工作人员能够踩着金属梯上到工作位置上去,在不用时能够通过控制面板开启电磁铁,将金属梯通过铰链转动至吸附在两个电磁铁上,方便工作人员上下的同时,提高了实用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臂式随车吊的中位操作装置,其包括:车体、座椅、挡雨板、驱动箱、控制柜、电磁铁、金属梯和吊机,所述车体的右侧设置有车托,所述车托的顶部左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燃油箱和液压油箱,所述燃油箱和液压油箱的顶部设置所述座椅,所述座椅的前后两侧壁中间均设置有弹性束缚带,两个所述弹性束缚带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卡扣和卡槽,所述座椅的顶部设置所述挡雨板,所述挡雨板的顶部前后两侧均为斜坡状,所述车托的顶部设置所述驱动箱,所述驱动箱的内部设置有发动机、液压齿轮泵和电源,所述发动机通过传动齿轮连接于液压齿轮泵,所述液压齿轮泵通过油管连接于液压油箱,所述驱动箱的顶部设置所述控制柜,所述控制柜的前侧壁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车托的前侧壁左侧设置两个所述电磁铁,所述车托的底部左侧前侧设置有两个安装块,两个所述安装块上均设置有铰链,两个所述铰链上设置所述金属梯,所述车托的顶部右侧设置所述吊机,所述液压油箱通过液压油管连接所述吊机,所述控制面板通过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电磁铁。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直臂式随车吊的中位操作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座椅的上设置有海绵垫片,所述海绵垫片上设置有透气垫。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直臂式随车吊的中位操作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挡雨板的顶部前后两侧均等距的开有多个引流槽。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直臂式随车吊的中位操作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控制柜的左侧壁设置有多个操纵杆。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直臂式随车吊的中位操作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金属梯的底部等距的设置有多个金属块,所述金属块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垫。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直臂式随车吊的中位操作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燃油箱的左侧设置有液位管,所述液位管的顶端设置有密封盖,所述液位管上设置有刻度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座椅的前后两侧壁均设置有弹性束缚带,在两个弹性束缚带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卡扣和卡槽,工作人员坐在座椅上时,能够通过两个弹性束缚带固定在腰部,并通过卡扣和卡槽固定,提高了工作人员在座椅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设置有挡雨板,能够在下雨天气时避免雨水落在工作人员或者控制柜上,并将挡雨板的顶部前后两侧设置为斜坡状,能够快速将雨水引流到地面,通过设置有金属梯,在使用时能够将金属梯放下,接触于地面,工作人员能够踩着金属梯上到工作位置上去,在不用时能够通过控制面板开启电磁铁,将金属梯通过铰链转动至吸附在两个电磁铁上,方便工作人员上下的同时,提高了实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弹性束缚带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挡雨板结构示意图。图中:车体100、车托110、安装板120、燃油箱130、液压油箱140、安装块150、座椅200、弹性束缚带210、卡扣220、卡槽230、挡雨板300、驱动箱400、发动机410、液压齿轮泵420、控制柜500、控制面板510、电磁铁600、金属梯700、吊机80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臂式随车吊的中位操作装置,包括车体100、座椅200、挡雨板300、驱动箱400、控制柜500、电磁铁600、金属梯700和吊机800;请参阅图1,车体100包括车托110、安装板120、燃油箱130、液压油箱140和安装块150,车托110安装在车体100的右侧,安装板120安装在车托110的顶部左侧,燃油箱130和液压油箱140均安装在安装板120的顶部,安装块150安装在车托110的底部左侧前侧,车体100用于带动车托110进行移动,车托110用于承载各部件,安装板120用于承载燃油箱130和液压油箱140,燃油箱130和液压油箱140分别用于容纳柴油和液压油,安装块150用于通过铰链安装金属梯700;请参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臂式随车吊的中位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00)、座椅(200)、挡雨板(300)、驱动箱(400)、控制柜(500)、电磁铁(600)、金属梯(700)和吊机(800),所述车体(100)的右侧设置有车托(110),所述车托(110)的顶部左侧设置有安装板(120),所述安装板(120)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燃油箱(130)和液压油箱(140),所述燃油箱(130)和液压油箱(140)的顶部设置所述座椅(200),所述座椅(200)的前后两侧壁中间均设置有弹性束缚带(210),两个所述弹性束缚带(210)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卡扣(220)和卡槽(230),所述座椅(200)的顶部设置所述挡雨板(300),所述挡雨板(300)的顶部前后两侧均为斜坡状,所述车托(110)的顶部设置所述驱动箱(400),所述驱动箱(400)的内部设置有发动机(410)、液压齿轮泵(420)和电源,所述发动机(410)通过传动齿轮连接于液压齿轮泵(420),所述液压齿轮泵(420)通过油管连接于液压油箱(140),所述驱动箱(400)的顶部设置所述控制柜(500),所述控制柜(500)的前侧壁设置有控制面板(510),所述车托(110)的前侧壁左侧设置两个所述电磁铁(600),所述车托(110)的底部左侧前侧设置有两个安装块(150),两个所述安装块(150)上均设置有铰链,两个所述铰链上设置所述金属梯(700),所述车托(110)的顶部右侧设置所述吊机(800),所述液压油箱(140)通过液压油管连接所述吊机(800),所述控制面板(510)通过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电磁铁(6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臂式随车吊的中位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00)、座椅(200)、挡雨板(300)、驱动箱(400)、控制柜(500)、电磁铁(600)、金属梯(700)和吊机(800),所述车体(100)的右侧设置有车托(110),所述车托(110)的顶部左侧设置有安装板(120),所述安装板(120)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燃油箱(130)和液压油箱(140),所述燃油箱(130)和液压油箱(140)的顶部设置所述座椅(200),所述座椅(200)的前后两侧壁中间均设置有弹性束缚带(210),两个所述弹性束缚带(210)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卡扣(220)和卡槽(230),所述座椅(200)的顶部设置所述挡雨板(300),所述挡雨板(300)的顶部前后两侧均为斜坡状,所述车托(110)的顶部设置所述驱动箱(400),所述驱动箱(400)的内部设置有发动机(410)、液压齿轮泵(420)和电源,所述发动机(410)通过传动齿轮连接于液压齿轮泵(420),所述液压齿轮泵(420)通过油管连接于液压油箱(140),所述驱动箱(400)的顶部设置所述控制柜(500),所述控制柜(500)的前侧壁设置有控制面板(510),所述车托(110)的前侧壁左侧设置两个所述电磁铁(600),所述车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仕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佰斯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