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装置及自动化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3809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翻转装置及自动化系统。该翻转装置包括:安装架;翻转驱动机构,设置于安装架上;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架和吸附组件,翻转架的一端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于安装架,翻转架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于安装架,吸附组件设置于翻转架上,翻转驱动机构连接于旋转轴的一端,旋转轴沿其轴向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的一端与吸附组件连通;旋转式快换接头,包括相连通且转动连接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与通气孔的另一端连通,第二部连接有供气管;电滑环,连接于连接轴的一端,电滑环的内圈与翻转机构的通电导线连接,电滑环的外圈与供电导线连接,内圈与外圈能够相对转动。翻转装置可使导线、供气管均不会缠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翻转装置及自动化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翻转装置及自动化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数量需求也不断加大,同时也加快了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电子产品的数量需求大和更新换代之快,对其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人工成本的提高,及手工作业带来的产品不良问题,人工作业的组装方式已无法满足电子产品质量高、更新快、数量需求多的市场要求。翻转装置在产品加工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现有技术中的翻转装置包括机架和翻转组件。其中,机架沿竖直方向设置,翻转组件设置在机架上,产品放置在翻转组件上,翻转组件能使产品翻转预设角度。翻转角度通过限位开关和限位块来实现。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产品放置在翻转组件上,需要定位和夹紧组件实现产品的固定,使得翻转装置结构复杂;另外,夹紧组件和限位开光均通过导线实现通电,因此,翻转组件往复翻转会导致导线缠绕,进而导致翻转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转装置,避免导线发生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装架(1);/n翻转驱动机构(2),设置于所述安装架(1)上;/n翻转机构(3),包括翻转架(31)和吸附组件(33),所述翻转架(31)的一端通过旋转轴(32)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1),所述翻转架(3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34)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1),所述吸附组件(33)设置于所述翻转架(31)上,所述翻转驱动机构(2)连接于所述旋转轴(32)的一端,所述旋转轴(32)沿其轴向开设有通气孔(321),所述通气孔(321)的一端与所述吸附组件(33)连通;/n旋转式快换接头(4),包括相连通且转动连接的第一部(41)和第二部(42),所述第一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架(1);
翻转驱动机构(2),设置于所述安装架(1)上;
翻转机构(3),包括翻转架(31)和吸附组件(33),所述翻转架(31)的一端通过旋转轴(32)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1),所述翻转架(3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34)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1),所述吸附组件(33)设置于所述翻转架(31)上,所述翻转驱动机构(2)连接于所述旋转轴(32)的一端,所述旋转轴(32)沿其轴向开设有通气孔(321),所述通气孔(321)的一端与所述吸附组件(33)连通;
旋转式快换接头(4),包括相连通且转动连接的第一部(41)和第二部(42),所述第一部(41)与所述通气孔(321)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部(42)连接有供气管;
电滑环(5),连接于所述连接轴(34)的一端,所述电滑环(5)的内圈与所述翻转机构(3)的通电导线连接,所述电滑环(5)的外圈与供电导线连接,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能够相对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架(31)包括依次连接并形成U型结构的第一侧板(311)、顶板(312)和第二侧板(313),所述顶板(312)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311)和所述第二侧板(31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311)上开设有第一容置孔(3111),所述旋转轴(32)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孔(3111)、另一端与所述翻转驱动机构(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311)远离所述第二侧板(313)一侧的第一轴承座(11),所述第一轴承座(11)上设置有第三容置孔(111),所述第三容置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丰张宝峰刘斌朱均超赵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赛腾精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