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运皮带转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3806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运皮带转弯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机尾架、若干中间架和机头架,电动滚筒安装在机头架上,转向滚筒安装在机尾架上,所述中间架由转弯子架铰接连接组成,中间架的两端分别与机头架和机尾架铰接;所述转弯子架上至少具有四个铰接接头,分别设置在转弯子架的两端上部和下部,皮带安装在电动滚筒和转向滚筒上,承载和回程皮带均位于转弯子架内,在转弯子架内设置托带辊和限位转弯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铰接接头的设计,实现了整个架体左右的自由转弯,框架体的结构保证了皮带在整机中的正常运行,在转弯时不会导致皮带脱落或撕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运皮带转弯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二运皮带转弯装置,属于采矿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二运转载装置包含转向滚筒,缓冲床,机尾滑靴,挡煤帘,铰接部,行走铰接点,机头电动滚筒,滑轮装置等。转向滚筒调整二运皮带的松紧度与跑偏度;机头电动滚筒为二运转载的动力部分,在承煤料斗下部设置挡煤帘,接煤与运煤过程中机尾滑靴接地卸载煤流冲力,并有效随着动力部推移在地板上滑动位移,机尾承煤部分与中间架部分采用铰接连接,中间架为钢架结构,装设照明灯座与电缆钩,中间架采用三角连接板进行连接,组成双层连接方式,增大中间架强度防止其塌腰,中间架上设有二运皮带,二运皮带位于承煤料斗下至二运转载装置的尾部。中间架配合铰接升降油缸实现机尾滑靴离地与接地,滑轮装置在机头电动滚筒上采用电缆钢丝绳呈之字型缠绕,有效带动中间架在延伸机尾部滑道上进退时电缆及时离地伸缩同步运行。滑轨行走车实现二运转载架在延伸机尾部的滑道上前后移动,整机通过行走铰接点实现左右摆动,以跟随掘进机在巷道内的左右摆动。然而现有的二运转载装置由于结构的限制,不能实现转弯,导致需要转弯时,要拆解后人工绕过转弯面,再重新组装,而转弯面掘进时,二运转载无法使用,但现有技术不能解决这一问题,急需一种能实现转弯的二运转载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二运皮带转弯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二运皮带转弯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机尾架、若干中间架和机头架,电动滚筒安装在机头架上,转向滚筒安装在机尾架上,所述中间架由转弯子架铰接连接组成,中间架的两端分别与机头架和机尾架铰接;所述转弯子架上至少具有四个铰接接头,分别设置在转弯子架的两端上部和下部,皮带安装在电动滚筒和转向滚筒上,承载和回程皮带均位于转弯子架内,在转弯子架内设置托带辊和限位转弯辊。进一步的,所述转弯子架包括一个框架体,在框架体的两端的端面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铰接接头。更进一步的,所述铰接接头为两个插头和两个接插头,其中插头为一片具有铰接孔的板,接插头为两片具有铰接孔的板,接插头的两片板直接留有插头板的插入空隙,通过铰接孔铰接。更进一步的,所述铰接接头位于上部的插头和位于下部的插头的铰接孔不在一个轴心线上。更进一步的,所述铰接接头位于上部插头的铰接孔圆心与位于下部插头的铰接孔圆心连线与框架体端面所呈夹角大于0°,小于60°。更进一步的,所述铰接接头与框架体端面所呈夹角大于90°。更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体包括上框架、中隔架和下框架,以及连接上框架、中隔架和下框架的连接杆,在上框架、中隔架和下框架上安装若干托带辊,在上框架和中框架之间,中框架和下框架之间安装若干内凹弧形限位转弯辊,皮带位于托带辊上,并位于限位转弯辊之间。更进一步的,所述托带辊设置六个,在上框架、中隔架和下框架的两端分别设置两个;所述限位转弯辊设置八个,两两对称安装,并位于托带辊之间的框架体内。更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转弯辊两端面圆的直径与限位转弯辊中部最小直径的比大于2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铰接接头的设计,实现了整个架体左右的自由转弯,框架体的结构保证了皮带在整机中的正常运行,在转弯时不会导致皮带脱落或撕裂。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实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阐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转弯子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转弯子架结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转弯子架立体图。图中:1、转向滚筒,2、机尾架,3、中间架,4、限位转弯辊,5、托带辊,6、机头架,7、电动滚筒,8、转弯子架,81、铰接接头,811、插头,812、接插头,813、铰接孔,82、上框架,83、中隔架,84、下框架,85、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二运皮带转弯装置,包括机尾架2、若干中间架3和机头架6,电动滚筒7安装在机头架6上,转向滚筒1安装在机尾架2上,所述中间架3由转弯子架8铰接连接组成,中间架3的两端分别与机头架6和机尾架2铰接;所述转弯子架8上至少具有四个铰接接头81,分别设置在转弯子架8的两端上部和下部,皮带安装在电动滚筒7和转向滚筒1上,承载和回程皮带均位于转弯子架8内,在转弯子架8内设置托带辊5和限位转弯辊4。实现转弯的结构在铰接的转弯子架上,由于设计了铰接点,每个铰接点可实现一定的转弯角度,多个转弯子架即可实现大角度转弯。架体转弯中,如果实现皮带跟随转弯而又不发生问题(跑料、撕裂皮带等),依赖每个转弯架内设计的托带辊和限位转弯辊。实施例2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技术方案,如图2、3、4所示,所述转弯子架8包括一个框架体,在框架体的两端的端面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铰接接头81。所述铰接接头81为两个插头811和两个接插头812,其中插头811为一片具有铰接孔813的板,接插头812为两片具有铰接孔813的板,接插头812的两片板直接留有插头板的插入空隙,通过铰接孔813铰接。所述铰接接头81位于上部的插头和位于下部的插头的铰接孔不在一个轴心线上。所述铰接接头81位于上部插头的铰接孔圆心与位于下部插头的铰接孔圆心连线与框架体端面所呈夹角大于0°,小于60°。所述铰接接头81与框架体端面所呈夹角大于90°。铰接接头的结构设计,可以使每个转弯子架实现最大13°的转弯,而所有转弯子架的转弯汇聚即可形成整个架体的一个90°转弯。而且,左右转弯是一样的。实施例3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技术方案,如图2、3、4所示,所述框架体包括上框架82、中隔架83和下框架84,以及连接上框架82、中隔架83和下框架84的连接杆85,在上框架82、中隔架83和下框架84上安装若干托带辊5,在上框架82和中框架83之间,中框架83和下框架84之间安装若干内凹弧形限位转弯辊4,皮带位于托带辊上,并位于限位转弯辊4之间。所述托带辊5设置六个,在上框架82、中隔架83和下框架84的两端分别设置两个;所述限位转弯辊4设置八个,两两对称安装,并位于托带辊5之间的框架体内。所述限位转弯辊4两端面圆的直径与限位转弯辊4中部最小直径的比大于2倍。对于实施例2中,实现转弯的结构虽然有了,但是对于转弯过程中,要保证皮带能跟随转弯正常运行,不抛洒料,不撕裂皮带。就需要有结构能够保证,本实施例子给出了具体的结构设计,上下层结构中,特别是托带辊和限位转弯辊的设计,使得皮带能跟随架体自由转弯,而限位转弯辊的内凹弧形结构,起到了承托转弯,纠偏,防撕裂的作用,使皮带在转弯时和未转弯状态下的承载能力一致,承载和回程皮带同时,同样的动作,也保证了皮带的正常运转。通过上述实施例能看出,本技术通过铰接接头的设计,实现了整个架体左右的自由转弯,框架体的结构保证了皮带在整机中的正常运行,在转弯时不会导致皮带脱落或撕裂。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运皮带转弯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机尾架、若干中间架和机头架,电动滚筒安装在机头架上,转向滚筒安装在机尾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架由转弯子架铰接连接组成,中间架的两端分别与机头架和机尾架铰接;所述转弯子架上至少具有四个铰接接头,分别设置在转弯子架的两端上部和下部,皮带安装在电动滚筒和转向滚筒上,承载和回程皮带均位于转弯子架内,在转弯子架内设置托带辊和限位转弯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运皮带转弯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机尾架、若干中间架和机头架,电动滚筒安装在机头架上,转向滚筒安装在机尾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架由转弯子架铰接连接组成,中间架的两端分别与机头架和机尾架铰接;所述转弯子架上至少具有四个铰接接头,分别设置在转弯子架的两端上部和下部,皮带安装在电动滚筒和转向滚筒上,承载和回程皮带均位于转弯子架内,在转弯子架内设置托带辊和限位转弯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运皮带转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弯子架包括一个框架体,在框架体的两端的端面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铰接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运皮带转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接头为两个插头和两个接插头,其中插头为一片具有铰接孔的板,接插头为两片具有铰接孔的板,接插头的两片板直接留有插头板的插入空隙,通过铰接孔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运皮带转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接头位于上部的插头和位于下部的插头的铰接孔不在一个轴心线上。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孝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皖矿机电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