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态水质监测的水下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371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生态水质监测的水下机器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一端两侧对称设置有螺旋筒,所述螺旋筒与机体的连接处连接有支架,所述螺旋筒两端表面对称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部贯穿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两侧对称固定有刀片,所述刀片的平面与螺旋筒端面相互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的插孔,便于安装板和刀片的快速插入安装,通过设计的刀片,刀片位于螺旋筒内部,进而起到切割作用,对其缠绕的水草进行快速裁切,避免其缠绕在螺旋桨上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增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使用稳定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态水质监测的水下机器人
本技术属于生态水质监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态水质监测的水下机器人。
技术介绍
潜航器是一款用于水下拍摄、观测和探索的智能水下机器人,主要应用于生态水质监测,它操作简单、方便携带,续航3.5小时,能够潜入水下100米进行高清拍摄和实时观测,潜航器小巧轻便,可以放入背包,拥有四驱推进器可以超各个方向前进,顶部的双推进器和自稳定算法保证了水中稳定拍摄,并且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实时观看和下载机器人所拍摄的视频画面。现有的水质监测用机器人在使用的时候,将其从背包内取出,然后置于水内,通过遥控设备对其进行遥控操作,使其潜入到水底进而进行拍摄录像,以便于工作人员对水质的分析,现有的水质监测用机器人的动力主要通过螺旋桨进行转动提供动力,但是水底具有较多的水藻,进而容易缠在螺旋桨上,对其进行缠绕阻碍,影响机器人的行进,同时容易造成电机的负载转动而发生损坏的问题,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生态水质监测的水下机器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态水质监测的水下机器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生态水质监测的水下机器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一端两侧对称设置有螺旋筒,所述螺旋筒与机体的连接处连接有支架,所述螺旋筒两端表面对称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部贯穿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两侧对称固定有刀片,所述刀片的平面与螺旋筒端面相互平行。优选的,所述机体底部表面对称固定有侧架,所述侧架内侧固定有底架,所述底架内侧固定有挡板。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两端均固定有压块,所述压块表面贯穿有螺钉,所述螺钉与螺旋筒通过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与刀片呈九十度夹角分布,所述螺旋筒内侧设置有螺旋桨。优选的,所述螺旋桨一端连接有轴杆,所述轴杆固定在机体端面。优选的,所述机体另一端两侧对称设置有灯管,所述机体另一端中心处设置有摄像头。优选的,所述机体表面开设有升降孔,所述升降孔内侧设置有升降螺旋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计的插孔,便于安装板和刀片的快速插入安装,通过设计的刀片,刀片位于螺旋筒内部,进而起到切割作用,对其缠绕的水草进行快速裁切,避免其缠绕在螺旋桨上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增加本技术的使用稳定可靠性,通过设计的压块,压块与螺旋筒相互通过螺钉固定,进而对安装板进行固定,避免其从插孔内脱离。(2)通过设计的侧架,侧架安装在机体的底部,从而便于对底架进行安装,通过设计的底架,底架安装在机体的底部,起到对机体底部保护作用,避免其碰撞到石壁而发生损坏,通过设计的挡板,挡板等距排列在底架上,进而起到隔离作用的同时,不影响升降螺旋叶的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A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螺旋桨、螺旋筒和刀片的安装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底架与挡板的安装示意图;图中:1、机体;2、刀片;3、压块;4、安装板;5、插孔;6、螺旋筒;7、轴杆;9、螺旋桨;10、侧架;11、底架;12、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生态水质监测的水下机器人,包括机体1,机体1一端两侧对称设置有螺旋筒6,螺旋筒6与机体1的连接处连接有支架,螺旋筒6两端表面对称开设有插孔5,通过设计的插孔5,便于安装板4和刀片2的快速插入安装,插孔5内部贯穿有安装板4,安装板4两侧对称固定有刀片2,通过设计的刀片2,刀片2位于螺旋筒6内部,进而起到切割作用,对其缠绕的水草进行快速裁切,避免其缠绕在螺旋桨9上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增加本技术的使用稳定可靠性,刀片2的平面与螺旋筒6端面相互平行,安装板4两端均固定有压块3,通过设计的压块3,压块3与螺旋筒6相互通过螺钉固定,进而对安装板4进行固定,避免其从插孔5内脱离,压块3表面贯穿有螺钉,螺钉与螺旋筒6通过螺纹连接,安装板4与刀片2呈九十度夹角分布,螺旋筒6内侧设置有螺旋桨9。实施例2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生态水质监测的水下机器人,包括机体1,机体1一端两侧对称设置有螺旋筒6,螺旋筒6与机体1的连接处连接有支架,螺旋筒6两端表面对称开设有插孔5,通过设计的插孔5,便于安装板4和刀片2的快速插入安装,插孔5内部贯穿有安装板4,安装板4两侧对称固定有刀片2,通过设计的刀片2,刀片2位于螺旋筒6内部,进而起到切割作用,对其缠绕的水草进行快速裁切,避免其缠绕在螺旋桨9上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增加本技术的使用稳定可靠性,刀片2的平面与螺旋筒6端面相互平行,安装板4两端均固定有压块3,通过设计的压块3,压块3与螺旋筒6相互通过螺钉固定,进而对安装板4进行固定,避免其从插孔5内脱离,压块3表面贯穿有螺钉,螺钉与螺旋筒6通过螺纹连接,安装板4与刀片2呈九十度夹角分布,螺旋筒6内侧设置有螺旋桨9。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机体1底部表面对称固定有侧架10,通过设计的侧架10,侧架10安装在机体1的底部,从而便于对底架11进行安装,侧架10内侧固定有底架11,通过设计的底架11,底架11安装在机体1的底部,起到对机体1底部保护作用,避免其碰撞到石壁而发生损坏,底架11内侧固定有挡板12,通过设计的挡板12,挡板12等距排列在底架11上,进而起到隔离作用的同时,不影响升降螺旋叶的工作。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在使用的时候,将其置于水内,然后通过遥控装置对其进行遥控作业,使其潜入到水底,在水底通过摄像头进行摄像工作,进而方便工作人员通过图像对水质进行分析,在工作过程中,其中螺旋桨9进行转动,进而推动本技术进行工作,在转动过程中,当其缠绕有水草的时候,水草跟随螺旋桨9进行转动,进而与刀片2相互接触,对其进行裁断,使其停止对螺旋桨9的缠绕阻碍,本技术在水底潜游中,其底部的挡板12连通底架11对机体1底部进行保护,避免其与水底石块发生碰撞,在保护的同时,挡板12之间都留有一定的间距,进而不会影响本技术的升降操作。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生态水质监测的水下机器人,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一端两侧对称设置有螺旋筒(6),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筒(6)与机体(1)的连接处连接有支架,所述螺旋筒(6)两端表面对称开设有插孔(5),所述插孔(5)内部贯穿有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两侧对称固定有刀片(2),所述刀片(2)的平面与螺旋筒(6)端面相互平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态水质监测的水下机器人,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一端两侧对称设置有螺旋筒(6),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筒(6)与机体(1)的连接处连接有支架,所述螺旋筒(6)两端表面对称开设有插孔(5),所述插孔(5)内部贯穿有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两侧对称固定有刀片(2),所述刀片(2)的平面与螺旋筒(6)端面相互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水质监测的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底部表面对称固定有侧架(10),所述侧架(10)内侧固定有底架(11),所述底架(11)内侧固定有挡板(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水质监测的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4)两端均固定有压块(3),所述压块(3)表面贯穿有螺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平杨健康
申请(专利权)人:云禾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