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簧自锁式连接件及应用该连接件的感应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3682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卡簧自锁式连接件及应用该连接件的感应头,属于刹车磨损感应器领域,用于刹车片监测,其包括磨损部,在磨损部的下方位置处设有卡接部,卡接部的底部为本体连接部,本体连接部的底部为磨损头限位部,其中本体连接部的外表面与本体的内表面贴合,锥形部,底部限位位于磨损头限位部上,卡接部与卡爪弯折形成上限位板的部位接触;所述卡接部、本体连接部以及磨损头限位部的两侧加工有连通的凹槽,凹槽在磨损部顶部位置贯通并在凹槽内放置有导线。鉴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感应头与安装孔之间的稳定连接,以实现保证感应头工作状态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卡簧自锁式连接件及应用该连接件的感应头
本技术属于刹车磨损传感器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卡簧自锁式连接件及应用该连接件的感应头。
技术介绍
在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第7.9.5条款的规定,安装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装置的客车、货车和总质量大于3500Kg的专项作业车辆,当行车制动器制动衬片需要进行更换时,应当采用光学或声学的报警装置向在驾驶室座椅上的驾驶人报警。而制动衬片多位于制动器总成内部,通过肉眼无法从外部获知其磨损程度,为了避免因衬片磨损过大所导致的制动力矩下降、左右轮制动力矩不平衡的问题,一般通过采用安装刹车磨损报警传感器来实现。刹车磨损报警传感器的感应头与摩擦片接触,并且随摩擦片一同磨损,当刹车磨损报警传感器内原有的导线回路被磨损断开后,车辆ECU中会接收到上述信号并将报警灯点亮,提醒驾乘人员注意及时更换刹车片。刹车磨损报警传感器一般安装于钢背或者制动蹄铁上,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摩擦片一同磨损,刹车磨损报警传感器的感应头安装是否牢固直接影响着传感器的工作状态及感应结果,如何实现感应头在钢背或制动蹄铁上的稳定固定,成为行业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簧自锁式连接件及应用该连接件的感应头,其能够实现感应头与安装孔之间的稳定连接,以实现保证感应头工作状态的稳定。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卡簧自锁式连接件,包括本体,在本体的底部向外弯折形成底部限位,在本体的顶部沿本体的边沿分布有卡爪;在卡爪的顶部板体向外弯折形成上限位板。进一步地讲,本技术中所述的卡爪在向上延伸的过程中逐渐向本体的中心轴线处靠近。进一步地讲,本技术中所述的本体的横截面为圆形,在本体的一侧设有缺口部。一种安装有上述卡簧自锁式连接件的感应头,包括磨损部,在磨损部的下方位置处设有卡接部,卡接部的底部为本体连接部,本体连接部的底部为磨损头限位部,其中本体连接部的外表面与本体的内表面贴合,锥形部,底部限位位于磨损头限位部上,卡接部与卡爪弯折形成上限位板的部位接触;所述卡接部、本体连接部以及磨损头限位部的两侧加工有连通的凹槽,凹槽在磨损部顶部位置贯通并在凹槽内放置有导线。进一步地讲,本技术中所述的卡接部与本体连接部之间加工有锥形部,锥形部的外表面与卡爪的内表面贴合,且在锥形部处加工有供导线放置的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感应头与安装部(如制动蹄铁)安装孔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保证了感应头所在安装位置的状态稳定性,进而保证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2、本技术通过连接件上的卡爪及上限位板、底部限位之间的配合,有效抵消安装位置的安装误差,实现感应头的稳定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卡簧自锁式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感应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卡簧自锁式连接件与感应头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使用状态图一。图5是本技术的技术图二。图中:1、本体;2、卡爪;3、上限位板;4、下限位板;5、缺口部;6、磨损部;7、卡接部;8、锥形部;9、本体连接部;10、磨损头限位部;11、导线;12、安装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段落可能涉及的方位名词,包括但不限于“上、下、左、右、前、后”等,其所依据的方位均为对应说明书附图中所展示的视觉方位,其不应当也不该被视为是对本技术保护范围或技术方案的限定,其目的仅为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技术方案。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一种卡簧自锁式连接件,包括本体1,在本体1的底部向外弯折形成底部限位4,在本体1的顶部沿本体1的边沿分布有卡爪2;在卡爪2的顶部板体向外弯折形成上限位板3;所述卡爪2在向上延伸的过程中逐渐向本体1的中心轴线处靠近;所述本体1的横截面为圆形,在本体1的一侧设有缺口部5。实施例2一种感应头,包括磨损部6,在磨损部6的下方位置处设有卡接部7,卡接部7的底部为本体连接部9,本体连接部9的底部为磨损头限位部10,其中本体连接部9的外表面与本体1的内表面贴合,锥形部8,底部限位4位于磨损头限位部10上,卡接部7与卡爪2弯折形成上限位板3的部位接触;所述卡接部7、本体连接部9以及磨损头限位部10的两侧加工有连通的凹槽,凹槽在磨损部6顶部位置贯通并在凹槽内放置有导线11;所述卡接部7与本体连接部9之间加工有锥形部8,锥形部8的外表面与卡爪2的内表面贴合,且在锥形部8处加工有供导线11放置的凹槽。其余部分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前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相同,为避免行文繁琐,此处不再赘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继续对其中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及该技术特征在本技术中所起到的功能、作用进行详细的描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且予以重现。如图1、图3、图4所示,本体1采用板体弯折而成,其横截面可以为圆形,为了便于加工、装配,在本体1的一侧加工有缺口部5。在本体1的顶部分布有与其一体的由向上延伸的板体构成的卡爪2。为了实现卡爪2更好地固定内部感应头,卡爪2在向上延伸的过程中逐渐向本体1的中心位置靠近,这样当感应头穿过本体1后能够向外撑开卡爪2以实现与连接件之间的稳定连接。在卡爪2的顶部向外弯折形成上限位板3,上限位板3的内表面与卡爪2的外表面之间留有足够的间隙。上限位板3的自由端在使用时与安装部12对应表面接触,以实现与后面段落中介绍的下限位板4配合完成连接件与安装部12之间的夹持与稳定连接。在本体1的底部分布有向下延伸的板体,在向下延伸的板体与本体1底部连接位置处向外弯折,形成本技术中所述的下限位板4。下限位板4的上表面与对应一侧的安装部12表面在使用时贴合。如图2所示,本技术中所述的感应头为注塑件,其顶部为磨损部6,磨损部6的底部为卡接部7。卡接部7为在感应头上去掉多余料体后形成的台阶结构。在卡接部7的下方为锥形部8,锥形部8的底部为圆柱形结构的本体连接部9,本体连接部9的底部为环形凸台所构成的磨损头限位部10,磨损头限位部10的外径大于本体连接部9的外径。在卡接部7、锥形部8、本体连接部9、磨损头限位部10的两侧对称加工有凹槽,两侧的凹槽在磨损部6处贯通,并且单根导线11在磨损部6所处位置处弯折后放入两侧的凹槽内。在使用时,将卡簧自锁式连接件经卡爪2、上限位板3所在一端穿入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卡簧自锁式连接件,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在本体(1)的底部向外弯折形成底部限位(4),在本体(1)的顶部沿本体(1)的边沿分布有卡爪(2);在卡爪(2)的顶部板体向外弯折形成上限位板(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簧自锁式连接件,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在本体(1)的底部向外弯折形成底部限位(4),在本体(1)的顶部沿本体(1)的边沿分布有卡爪(2);在卡爪(2)的顶部板体向外弯折形成上限位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卡簧自锁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2)在向上延伸的过程中逐渐向本体(1)的中心轴线处靠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簧自锁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横截面为圆形,在本体(1)的一侧设有缺口部(5)。


4.一种感应头,包括磨损部(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卡簧自锁式连接件,其中在磨损部(6)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齐放许振飞李化刚
申请(专利权)人:临沂高新区鸿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