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菊秀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脱模的模具用二次顶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3583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脱模的模具用二次顶出结构,包括托座、顶杆一、顶杆二、气管一、气缸二、气管二以及气缸一,下模仁内部装配有顶杆一,顶杆一内部装配有顶杆二,顶杆一下侧连接有气缸一,顶杆二下侧连接有气缸二,气缸一下端面连接有气管一,气缸二下端面连接有气管二,下模体下端面装配有托座,该设计解决了原有模具不便于二次脱模,加工胶件容易变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便于提高模具加工胶件二次脱模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脱模的模具用二次顶出结构
本技术是一种便于脱模的模具用二次顶出结构,属于模具加工

技术介绍
模具加工是指成型和制坯工具的加工,此外还包括剪切模和模切模具。通常情况下,模具有上模和下模两部分组成。将钢板放置在上下模之间,在压力机的作用下实现材料的成型,当压力机打开时,就会获得由模具形状所确定的工件或去除相应的废料。小至电子连接器,大至汽车仪表盘的工件都可以用模具成型。级进模是指能自动的把加工工件从一个工位移动到另一个工位,并在最后一个工位得到成型零件的一套模具。模具加工工艺包括:裁模、冲坯模、复合模、挤压模、四滑轨模、级进模、冲压模、模切模具等。以往进行模具加工过程中,加工胶件一般一次成型顶出,这样胶件变形较大,影响加工后效果,二次顶出可使加工胶件具备足够的缓冲变形空间,加工胶件不易变形,现有的模具不便于二次脱模,加工胶件容易变形现在急需一种便于脱模的模具用二次顶出结构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脱模的模具用二次顶出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便于提高模具加工胶件二次脱模的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于脱模的模具用二次顶出结构,包括上模体、上模仁、限位杆、下模体二次顶出机构以及下模仁,所述上模体下端面装配有上模仁,所述上模体下侧安装有下模体,所述下模体上端面装配有上模仁,所述上模体和下模体之间连接有限位杆,所述下模仁上端面设置有二次顶出机构,所述二次顶出机构包括托座、顶杆一、顶杆二、气管一、气缸二、气管二以及气缸一,所述下模仁内部装配有顶杆一,所述顶杆一内部装配有顶杆二,所述顶杆一下侧连接有气缸一,所述顶杆二下侧连接有气缸二,所述气缸一下端面连接有气管一,所述气缸二下端面连接有气管二,所述下模体下端面装配有托座。进一步地,所述气缸一和气缸二深度相同,所述顶杆一高度为1/2顶杆二高度。进一步地,所述顶杆一和顶杆二环形侧面装配有滑块,所述气缸一和气缸二内壁开设有滑槽,且滑槽与滑块相匹配,所述顶杆一内部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径与顶杆二直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托座前端面装配有导气口,所述气管一和气管二前端面与导气口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模体内部开设有限位滑槽,且限位滑槽与限位杆相匹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便于脱模的模具用二次顶出结构,因本技术添加了托座、顶杆一、顶杆二、气管一、气缸二、气管二以及气缸一,该设计能对模具进行二次脱模,解决了原有模具不便于二次脱模,加工胶件容易变形的问题,提高了本技术的二次脱模效果。因气缸一和气缸二深度相同,顶杆一高度为1/2顶杆二高度,该设计使顶杆一和顶杆二灵活伸缩移动,因顶杆一和顶杆二环形侧面装配有滑块,气缸一和气缸二内壁开设有滑槽,且滑槽与滑块相匹配,顶杆一内部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径与顶杆二直径相同,该设计使顶杆二在顶杆一内部灵活伸缩移动,因托座前端面装配有导气口,气管一和气管二前端面与导气口相连接,该设计便于顶杆一和顶杆二的上下伸缩移动,本技术结构合理,便于提高模具加工胶件二次脱模的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便于脱模的模具用二次顶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便于脱模的模具用二次顶出结构中二次顶出机构的正视剖面图;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图中:1-上模体、2-上模仁、3-限位杆、4-下模体、5-二次顶出机构、6-上模仁、51-托座、52-顶杆一、53-顶杆二、54-气管一、55-气缸二56-气管二、57-气缸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脱模的模具用二次顶出结构,包括上模体1、上模仁2、限位杆3、下模体4、二次顶出机构5以及下模仁6,上模体1下端面装配有上模仁2,上模体1下侧安装有下模体4,下模体4上端面装配有上模仁2,上模体1和下模体4之间连接有限位杆3,下模仁6上端面设置有二次顶出机构5。二次顶出机构5包括托座51、顶杆一52、顶杆二53、气管一54、气缸二55、气管二56以及气缸一57,下模仁6内部装配有顶杆一52,顶杆一52内部装配有顶杆二53,顶杆一52下侧连接有气缸一57,顶杆二53下侧连接有气缸二55,气缸一57下端面连接有气管一54,气缸二55下端面连接有气管二56,下模体4下端面装配有托座51,该设计解决了原有模具不便于二次脱模,加工胶件容易变形的问题。气缸一57和气缸二55深度相同,顶杆一52高度为1/2顶杆二53高度,该设计使顶杆一52和顶杆二53灵活伸缩移动,顶杆一52和顶杆二53环形侧面装配有滑块,气缸一57和气缸二55内壁开设有滑槽,且滑槽与滑块相匹配,顶杆一52内部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径与顶杆二53直径相同,该设计使顶杆二53在顶杆一52内部灵活伸缩移动。托座51前端面装配有导气口,气管一54和气管二56前端面与导气口相连接,该设计便于顶杆一52和顶杆二53的上下伸缩移动,上模体1内部开设有限位滑槽,且限位滑槽与限位杆3相匹配,该设计便于上模体1和下模体4进行限位垂直移动。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上模体1沿限位杆3向下移动后,与下模体4进行冲压加工,上模仁2与下模仁6使加工胶件挤压成型,首先气管二56通过导管与外界气泵相连接,气管一54吸气,气缸一57带动顶杆一52回缩,为胶件提供变形空间,然后将气管二56通过导管与外界气泵相连接,气管二56吸气,气缸二55带动顶杆二53回缩,胶件强行脱模,最大限度的减少胶件中间位置的形变,提高模具的顶出效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脱模的模具用二次顶出结构,包括上模体、上模仁、限位杆、下模体、二次顶出机构以及下模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下端面装配有上模仁,所述上模体下侧安装有下模体,所述下模体上端面装配有上模仁,所述上模体和下模体之间连接有限位杆,所述下模仁上端面设置有二次顶出机构;/n所述二次顶出机构包括托座、顶杆一、顶杆二、气管一、气缸二、气管二以及气缸一,所述下模仁内部装配有顶杆一,所述顶杆一内部装配有顶杆二,所述顶杆一下侧连接有气缸一,所述顶杆二下侧连接有气缸二,所述气缸一下端面连接有气管一,所述气缸二下端面连接有气管二,所述下模体下端面装配有托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脱模的模具用二次顶出结构,包括上模体、上模仁、限位杆、下模体、二次顶出机构以及下模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下端面装配有上模仁,所述上模体下侧安装有下模体,所述下模体上端面装配有上模仁,所述上模体和下模体之间连接有限位杆,所述下模仁上端面设置有二次顶出机构;
所述二次顶出机构包括托座、顶杆一、顶杆二、气管一、气缸二、气管二以及气缸一,所述下模仁内部装配有顶杆一,所述顶杆一内部装配有顶杆二,所述顶杆一下侧连接有气缸一,所述顶杆二下侧连接有气缸二,所述气缸一下端面连接有气管一,所述气缸二下端面连接有气管二,所述下模体下端面装配有托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脱模的模具用二次顶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菊秀
申请(专利权)人:程菊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