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铜柱生产下引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3403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铜柱生产下引炉,包括熔炼炉、倾斜机构、模具、冷却水管、冷却水池、牵引柱,所述熔炼炉两侧设置有转轴,所述熔炼炉由倾斜机构控制绕该转轴旋转,所述熔炼炉在旋转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出料斗,该出料斗在熔炼炉水平状态时向上翘起,所述出料斗底部设置有至少三个出料口,每个出料口由一柱塞密封,该柱塞上下贯穿出料斗,所述模具设置在出料斗下方,每个模具均与冷却水管相连,所述冷却水池设置在所述模具下方,所述牵引柱可升降式的设置在所述冷却水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倾斜机构使熔炼炉完成出料,通过模具和牵引柱加以冷却水对铜柱进行成型,熔炼炉设置有多个出料口,可同时生产多根铜柱,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铜柱生产下引炉
本技术涉及一种铜材重铸设备,尤其是指一种高效铜柱生产下引炉。
技术介绍
铜作为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物料性能,因此具有极高的回收价值。在铜材回收过程中,需要将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铜材投入熔炼炉中,将其熔化后由模具挤压成型、冷却后形成铜柱。传统下引炉仅设置有单个出料口,而由于铜柱需要的冷却时间远远大于原料熔炼所需时间,极大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铜柱生产下引炉,可同时生产多根铜柱,提高生产效率。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二)技术方案一种高效铜柱生产下引炉,包括熔炼炉、倾斜机构、模具、冷却水管、冷却水池、牵引柱,所述熔炼炉两侧设置有转轴,所述熔炼炉由所述倾斜机构控制绕该转轴旋转,所述熔炼炉在旋转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出料斗,该出料斗在所述熔炼炉水平状态时向上翘起,所述出料斗底部设置有至少三个出料口,每个所述出料口由一柱塞密封,该柱塞上下贯穿所述出料斗,所述模具的数量与所述出料口相同并与之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出料斗下方,所述每个模具均与所述冷却水管相连,所述冷却水池设置在所述模具下方,所述牵引柱可升降式的设置在所述冷却水池中并且其数量与所述模具相同并一一对应。进一步,所述倾斜机构为液压杆,其通过铰链与所述熔炼炉底部相连。进一步,所述倾斜机构为电机,其通过齿轮与所述转轴连接。进一步,所述柱塞通过螺纹与所述出料斗相配合。(三)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利用倾斜机构使熔炼炉完成出料,通过模具和牵引柱加以冷却水对铜柱进行成型,熔炼炉设置有多个出料口,可同时生产多根铜柱,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本技术整体外形示意图;图2是出料斗12底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熔炼炉11、转轴12、出料斗121、出料口13、柱塞2、倾斜机构3、模具4、冷却水管5、冷却水池6、冷却水7、牵引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一种高效铜柱生产下引炉,包括熔炼炉1、倾斜机构2、模具3、冷却水管4、冷却水池5、牵引柱7,所述熔炼炉1两侧设置有转轴11,所述熔炼炉1由所述倾斜机构2控制绕该转轴11旋转,所述熔炼炉1在旋转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出料斗12,该出料斗12在所述熔炼炉1水平状态时向上翘起,所述出料斗12底部设置有至少三个出料口121,每个所述出料口121由一柱塞13密封,该柱塞13上下贯穿所述出料斗12,所述模具3的数量与所述出料口121相同并与之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出料斗12下方,所述每个模具3均与所述冷却水管4相连,所述冷却水池5设置在所述模具3下方,所述牵引柱7可升降式的设置在所述冷却水池5中并且其数量与所述模具3相同并一一对应。作为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倾斜机构2为电机,其通过齿轮与所述转轴11连接,利用电机将熔炼炉1向出料斗12一端倾斜,使其内熔化的铜液由出料口121流出至模具3。作为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倾斜机构2为液压杆,其通过铰链与所述熔炼炉1底部相连,出料时将熔炼炉1一侧顶起,使出料斗12向下倾斜,从而令熔化的铜液由出料口121流出至模具3。为方便取下柱塞13使铜液流出,所述柱塞13通过螺纹与所述出料斗12相配合。本技术的使用原理为:将原料投入熔炼炉1中,待其充分熔化后,启动倾斜机构2,使熔炼炉1倾斜,同时将牵引柱7向上升起,使其贴合模具下端;随后拧动柱塞13,使铜液从出料口121流入模具3中,同时冷却水管4进行通水;随着铜液的流出,牵引柱7缓慢下降,冷却水管4中的冷却水不断对铜液降温,使其凝固成为铜柱;最后,随着牵引柱7的下降,铜柱浸入冷却水池5中,由冷却水进行充分冷却,完成生产。本技术的设计要点在于利用倾斜机构使熔炼炉完成出料,通过模具和牵引柱加以冷却水对铜柱进行成型,熔炼炉设置有多个出料口,可同时生产多根铜柱,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铜柱生产下引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熔炼炉、倾斜机构、模具、冷却水管、冷却水池、牵引柱,所述熔炼炉两侧设置有转轴,所述熔炼炉由所述倾斜机构控制绕该转轴旋转,所述熔炼炉在旋转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出料斗,该出料斗在所述熔炼炉水平状态时向上翘起,所述出料斗底部设置有至少三个出料口,每个所述出料口由一柱塞密封,该柱塞上下贯穿所述出料斗,所述模具的数量与所述出料口相同并与之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出料斗下方,所述每个模具均与所述冷却水管相连,所述冷却水池设置在所述模具下方,所述牵引柱可升降式的设置在所述冷却水池中并且其数量与所述模具相同并一一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铜柱生产下引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熔炼炉、倾斜机构、模具、冷却水管、冷却水池、牵引柱,所述熔炼炉两侧设置有转轴,所述熔炼炉由所述倾斜机构控制绕该转轴旋转,所述熔炼炉在旋转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出料斗,该出料斗在所述熔炼炉水平状态时向上翘起,所述出料斗底部设置有至少三个出料口,每个所述出料口由一柱塞密封,该柱塞上下贯穿所述出料斗,所述模具的数量与所述出料口相同并与之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出料斗下方,所述每个模具均与所述冷却水管相连,所述冷却水池设置在所述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炳锋彭保太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广厚科技协同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