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塞的分水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31442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堵塞的分水包,包括分水包主体和设置在分水包主体侧壁上的分水支路,分水包主体一端设置有入水口,所述分水支路位于分水包主体的上半部分,分水包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数个排污支路。具有减小分水包堵塞的可能性、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堵塞的分水包
本技术涉及分水包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堵塞的分水包。
技术介绍
分水包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当中用于分配用水的设备,将水流根据实际需要实现分流灌装或者浇灌的目的,在钢铁生产的行业当中,需要使用分水包对钢铁表面或者是轧制钢铁后的设备表面喷水,进行降温。目前已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4606250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分水包,包括围成环状的环状水包和多个支路,环状水包上设置进水口,支路位于环状水包的底部,水从进水口进入到环状水包内,从支路流出,导引到各个方向。但是由于在钢铁行业的生产环境当中,水中可能会有杂质积沉物,长时间后,积沉物可能会堵塞支路,那么水则难以从支路中流动出来,影响生产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堵塞的分水包,具有减小分水包堵塞的可能性、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堵塞的分水包,包括分水包主体和设置在分水包主体侧壁上的分水支路,分水包主体一端设置有入水口,所述分水支路位于分水包主体的上半部分,分水包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数个排污支路。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水从入水口进入分水包主体后,从分水支路分流出去,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中的沉淀物击沉在排污支路中,打开排污支路即可将分水包主体内积存的积沉物排出。并且由于分水支路设置在分水包主体的上部分,因此水中的积沉物难以从分水支路中排出,进而堵塞分水支路。排污支路的设置减少的分水包堵塞的可能性,并且方便于清理。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污支路包括连接在分水包主体上的排污管道,排污管道上设置有阀门。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打开排污管道上的阀门,分水包内的水将分水包主体底部的沉积物冲刷出来,通过排污管道排出,当分水包主体内的沉积物清理干净后,关闭阀门即可。清理方便,防止堵塞。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污管道上的阀门下方可拆卸连接有沉淀槽。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在排出沉积物的时候,沉积物会随着水流出来,这些污水会影响工作环境,因此沉淀槽能减少水流冲击,在清理的时候将沉淀槽拆下来,既可以实现清理沉积物的目的,又优化工厂环境。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沉淀槽上固定有连接管,连接管与排污管道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分水包使用的时候,关闭排污管道上的阀门,当需要清理沉积物的时候,首先关闭排污管道上的阀门,然后转动连接管,把沉淀槽拆下来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把沉淀槽安装到排污管道上后,把阀门打开即可。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分水包主体侧壁上有向下凸出的沉淀区,排污支路设置在沉淀区的底部。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水中的沉积物自身有一定重力,沉积到沉淀区之后,难以从沉淀区上浮出来,因此沉积物能更容易随着水流动沉积在沉淀区内,而减小沉积物从分水支路流出的可能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分水支路包括连接在分水包主体上的支路管道,支路管道上设置有阀门。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支路管道将分水包主体内的水分流到各个方向,打开对应的阀门,水流就从分流支路流出去。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分水包主体上与入水口相对的一端设置有出水口。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打开入水口,水流入到分水包主体内,打开出水口可以调节分水包主体内的水压。当分水包主体内水压太大的时候,可以调节出水口上的阀门进行调节。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污支路靠近入水口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积沉物随着水流从入水口进入到分水包主体内的时候,积沉物逐渐沉淀,因此大部分积沉物沉淀在靠近入水口的位置。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水中的沉淀物击沉在排污支路中,打开排污支路即可将分水包主体内积存的积沉物排出,排污支路的设置减少的分水包堵塞的可能性,并且方便于清理,提高工作效率;2.沉淀槽存留沉积物,方便拆卸清理,优化生产环境;3.沉淀区减小沉积物从分水支路流出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分水包主体;2、入水口;3、出水口;4、阀门;5、分水支路;51、支路管道;6、排污支路;61、排污管道;62、沉淀槽;63、连接管;64、沉淀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防堵塞的分水包,分水包包括分水包主体1,分水包主体1为圆柱体,在分水包主体1的两端端面上分别有入水口2和出水口3,入水口2和出水口3上均设置有可打开的阀门4。出水口3用于调节分水包内的水压,当水压过大时,打开出水口3上的阀门4,以缓解分水包主体1内的水压。在分水包主体1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分水支路5和排污支路6,分水支路5设置在分水包主体1的上半部分,减少沉积物从分水支路5中排出的可能。其中排污支路6位于分水包主体1的底部。当水从入水口2进入到分水包主体1内的时候,水能从分水支路5引向各个方向,而水中的杂质会逐渐沉淀到分水包主体1的底部,打开排污支路6即可同时排出沉淀物。分水支路5包括由分水包主体1侧壁上支出的数个支路管道51,支路管道51与分水包主体1内部连通,支路管道51上设置有阀门4。打开响应支路管道51上的阀门4,分水包主体1内的水即从支路管道51流出。支路管道51连接管道将水引向钢铁生产中需要降温的地方。排污支路6包括由分水包主体1侧壁底部支出的数个排污管道61,排污管道61与分水包主体1内部连通。排污管道61上设置有阀门4。当水流动着的时候,打开阀门4,分水包主体1内的沉积物即随着流水从排污管道61中排出,即是使用流水将沉积物带出。分水包主体1内沉积物减少,因此减小对支路管道51堵塞的可能性。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分水包使用时,首先关闭出水口3,打开入水口2和分水支路5,水从分水包主体1流入到支路管道51中。支路管道51连接管道将水引向钢铁生产中需要降温的地方。一段时间以后,需要排污的时候,打开排污支路6上的阀门4,沉积物从排污管道61中流出。实施例二:参照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防堵塞的分水包,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排污支路6还包括设置在排污管道61上的沉淀槽62。由于实施例一中的分水包在排出积沉物的时候,需要使用流水将积沉物冲出,这些污水会影响工作环境。沉淀槽62能将水中的积沉物留存下来,单独拆卸沉淀槽62,则无需用流水冲出沉积物,因此沉淀槽62能减少水流冲击,即可以实现清理沉积物的目的。沉淀槽62为空心的圆球状,并且一端固定有带有内螺纹的连接管63,排污管道61底端管道外侧壁有外螺纹,连接管63与排污管道61的底端螺纹连接。当分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堵塞的分水包,包括分水包主体(1)和设置在分水包主体(1)侧壁上的分水支路(5),分水包主体(1)一端设置有入水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支路(5)位于分水包主体(1)的上半部分,分水包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数个排污支路(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堵塞的分水包,包括分水包主体(1)和设置在分水包主体(1)侧壁上的分水支路(5),分水包主体(1)一端设置有入水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支路(5)位于分水包主体(1)的上半部分,分水包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数个排污支路(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分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支路(6)包括连接在分水包主体(1)上的排污管道(61),排污管道(61)上设置有阀门(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分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道(61)上的阀门(4)下方可拆卸连接有沉淀槽(6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分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槽(62)上固定有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兵王利兵张春江吴学军
申请(专利权)人:迁安轧一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