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肿瘤科用引流装置,包括接管主体和引流袋,接管主体一体成型有宝塔接头、输出通道和输入通道,宝塔接头的外侧壁套接有针筒,且针筒的上侧壁一体成型有穿刺导管,输入通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防逆流瓣膜和第二防逆流瓣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双头引流结构,使得一处置入结构处就可以实现上药及引流的双重作用,从而减少埋置针头的数量,避免患者产生不适感。通过设置双通道的分流装置,使得无需大量收集的引流液体能够实现直接排出体外,避免影响排液的速度以及后续的处理工作。通过设置液体通入结构以及单向结构,保证输入液体能够直接流入患者体内,实现上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肿瘤科用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引流器具
,具体为一种肿瘤科用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长有肿瘤的患者来说,通常需要将其腹腔内的大量积液不断排出,才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是在实现腹腔穿刺后,医护人员在进行上药处理时通常需要频发插入其他针口,这样就会导致患者的不适,长期如此处理还会导致细菌感染等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一款肿瘤科用引流装置处理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肿瘤科用引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肿瘤科用引流装置,包括接管主体和引流袋,所述接管主体一体成型有宝塔接头、输出通道和输入通道,所述宝塔接头的外侧壁套接有针筒,且针筒的上侧壁一体成型有穿刺导管,所述输出通道处设有调速开关,所述输入通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防逆流瓣膜和第二防逆流瓣膜,所述第一防逆流瓣膜和第二防逆流瓣膜间的输入通道的侧壁嵌入安装有压力装置,所述输出通道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支管的一端,所述支管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引流袋,所述支管处设有分流装置。优选的,所述压力装置包括乳胶球,所述乳胶球的出气端固定安装有橡胶软管,且橡胶软管嵌入安装于输入通道。优选的,所述分流装置包括分流壳体,所述分流壳体的壁内开设有T形通道,所述T形通道的侧壁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壁插接有L形挡板。优选的,所述橡胶软管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防水膜片。优选的,所述L形挡板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T形通道的外侧壁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的内壁螺接螺纹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双头引流结构,使得一处置入结构处就可以实现上药及引流的双重作用,从而减少埋置针头的数量,避免患者产生不适感。通过设置双通道的分流装置,使得无需大量收集的引流液体能够实现直接排出体外,避免影响排液的速度以及后续的处理工作。通过设置液体通入结构以及单向结构,保证输入液体能够直接流入患者体内,实现上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压力装置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分流装置处示意图。图中:1接管主体、2引流袋、3宝塔接头、4输出通道、5输入通道、6针筒、7调速开关、8第一防逆流瓣膜、9第二防逆流瓣膜、10压力装置、11乳胶球、12橡胶软管、13支管、14分流装置、15分流壳体、16T形通道、17插槽、18L形挡板、19螺纹杆、20螺纹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肿瘤科用引流装置,包括接管主体1和引流袋2,接管主体1一体成型有宝塔接头3、输出通道4和输入通道5,宝塔接头3的外侧壁套接有针筒6,且针筒6的上侧壁一体成型有穿刺导管,实现连接病灶处,输出通道4处设有调速开关7,输入通道5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防逆流瓣膜8和第二防逆流瓣膜9,保证单向输入接管主体1,第一防逆流瓣膜8和第二防逆流瓣膜9间的输入通道5的侧壁嵌入安装有压力装置10,实现压力输入,输出通道4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支管13的一端,支管1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引流袋2,支管13处设有分流装置14,方便将无需收存的流出液排出。为了实现向接管主体1接入外界的药液,压力装置10包括乳胶球11,乳胶球11的出气端固定安装有橡胶软管12,且橡胶软管12嵌入安装于输入通道5,这样只需不断挤压,即可保证输入通道5处连接的外界溶液不断鼓入接管主体1,实现上药效果。为了实现对于无需收存在引流袋2的废液的排出,分流装置14包括分流壳体15,分流壳体15的壁内开设有T形通道16,T形通道16的侧壁开设有插槽17,插槽17的内壁插接有L形挡板18,只需将L形挡板18完整遮挡T形通道16的下端和右端开口即可实现单向流出的效果。具体而言,橡胶软管1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防水膜片,具体为防水透气膜,避免液体逆流。为了实现L形挡板18的位置调整,L形挡板18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9,T形通道16的外侧壁开设有螺纹孔20,且螺纹孔20的内壁螺接螺纹杆19,通过旋转螺纹杆19即可实现L形挡板18的调位。工作原理:本技术为一种肿瘤科用引流装置,工作时,将穿刺导管连接患者的病灶处,实现将肿瘤处的引流,但是对于引流出的液体,通常需要将其回收,从而便于后续的观察处理,通过将L形挡板18遮挡T形通道16的右端开口,即可保证液体单向流入引流袋2,当流出废液无需回收,只需将L形挡板18遮挡T形通道16的下端开口,即可保证废液的直接排出。当需要实现病灶处的上药时,只需将输入通道5外接供药端,不断挤压乳胶球11并关闭调速开关7,使得药液单向流出,从而实现上药效果。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肿瘤科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管主体(1)和引流袋(2),所述接管主体(1)一体成型有宝塔接头(3)、输出通道(4)和输入通道(5),所述宝塔接头(3)的外侧壁套接有针筒(6),且针筒(6)的上侧壁一体成型有穿刺导管,所述输出通道(4)处设有调速开关(7),所述输入通道(5)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防逆流瓣膜(8)和第二防逆流瓣膜(9),所述第一防逆流瓣膜(8)和第二防逆流瓣膜(9)间的输入通道(5)的侧壁嵌入安装有压力装置(10),所述输出通道(4)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支管(13)的一端,所述支管(1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引流袋(2),所述支管(13)处设有分流装置(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肿瘤科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管主体(1)和引流袋(2),所述接管主体(1)一体成型有宝塔接头(3)、输出通道(4)和输入通道(5),所述宝塔接头(3)的外侧壁套接有针筒(6),且针筒(6)的上侧壁一体成型有穿刺导管,所述输出通道(4)处设有调速开关(7),所述输入通道(5)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防逆流瓣膜(8)和第二防逆流瓣膜(9),所述第一防逆流瓣膜(8)和第二防逆流瓣膜(9)间的输入通道(5)的侧壁嵌入安装有压力装置(10),所述输出通道(4)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支管(13)的一端,所述支管(1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引流袋(2),所述支管(13)处设有分流装置(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科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装置(10)包括乳胶球(1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宇,
申请(专利权)人:杨海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