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科术后患者背带式引流袋固定装置,包括盒体和与盒体可拆卸连接的背带,背带的长度能够调节,盒体的上端开放,盒体的下端封闭,盒体的后表面上部设有挂孔,盒体的前表面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向中部方向凹陷的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术后患者离床时引流袋的固定,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增强康复期早期活动依从性,有效预防因患者活动牵拉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对引流袋起到保护作用,减少转运患者等过程中挤压碰撞引流袋,盒体为透明塑料材质,便于引流情况的观察,并且盒体上下为向内的圆弧形,便于护士测量引流液及更换引流袋,减轻护士工作负担,同时操作便捷,易于将引流袋取、放于盒体中,方便患者及家属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科术后患者背带式引流袋固定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护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外科术后患者背带式引流袋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预防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并满足病情观察的需要,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常留置多根引流管。在患者术后康复期间,由于留置管路导致患者舒适度下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运动及早期下床活动的依从性。同时,传统引流袋固定装置是使用别针将引流袋固定于床边,不利于患者离床活动,并且易发生因患者翻身或下床活动引起管路牵拉导致非计划性拔管;别针等锐器有扎伤患者导致患者发生意外伤害的风险;转运患者时,将引流袋裸露的挂于床边,存在转运过程中挤压碰撞引流袋的风险;临床中已有将造口袋应用于引流装置中的技术,以及多种新型引流带挂钩固定装置,但其造价较高,且透明度差,不利于术后引流情况的观察,同时固定方式比较繁琐,不利于患者及家属操作,仅适用于术后卧床期间的患者。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外科术后患者背带式引流袋固定装置,在患者离床活动与卧床时均能够对引流袋起到保护作用,减少患者活动和转运患者等过程中挤压碰撞引流袋的风险。一种外科术后患者背带式引流袋固定装置,包括盒体和与所述盒体可拆卸连接的背带,所述背带的长度能够调节,所述盒体的上端开放,所述盒体的下端封闭,所述盒体的后表面上部设有挂孔,所述盒体的前表面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向中部方向凹陷的缺口。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盒体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外侧的中部的上方均设有第一连接部,连接件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件用于部分覆盖所述盒体的上端的开口。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子按扣或子魔术贴,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母按扣或母魔术贴。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盒体的后表面的内侧的上部设有绑带,所述绑带位于所述挂孔的左侧或右侧。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挂孔上设有挂带,所述挂带的一端选择性的穿过所述挂孔,所述挂带的一端设有母按扣,所述挂带的另一端设有一个或多个子按扣,多个所述子按扣沿所述挂带的长度方向分布。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挂孔上设有挂带,所述挂带的一端选择性的穿过所述挂孔,所述挂带的一端设有母魔术贴,所述挂带的另一端设有子魔术贴。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背带的两端均设有卡钩,所述盒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外侧壁的上部相应的设有第三连接部。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缺口呈圆弧状。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盒体采用透明塑料材质。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外科术后患者背带式引流袋固定装置,当患者离床活动时,可将引流袋置于盒体内,并使用背带将引流袋固定装置挂于身上,当患者卧床时拆下背带,通过挂孔或挂带挂置在病床上,患者离床活动与卧床时均能够对引流袋起到保护作用,减少转运患者等过程中挤压碰撞引流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引流袋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挂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盒体;2、背带;3、排液口;4、挂孔;5、缺口;6、第一连接部;7、第二连接部;8、绑带;9、挂带;10、母按扣;11、子按扣;12、卡钩;13、第三连接部;14、调节扣;15、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外科术后患者背带式引流袋固定装置,如图1和2所示,包括盒体1和与盒体1可拆卸连接的背带2,背带2的长度能够调节,盒体1的上端开放,用于取放引流袋,盒体1的下端封闭,盒体1的下表面设有排液口3,便于排液;盒体1的后表面上部设有挂孔4,便于通过挂孔4将盒体1挂于病床上,患者卧床时,将背带2拆下,将引流袋放置于盒体1内,能够对引流袋起保护作用;盒体1的尺寸比引流袋尺寸稍大,因此取放引流袋不太方便,盒体1的前表面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向中部方向凹陷的缺口5,缺口5的设置便于护士观察引流量及更换引流袋,减轻护士工作负担,同时操作便捷,易于将引流袋取、放于盒体1中,方便患者及家属的使用。为了防止患者弯腰可能造成引流袋从上端开口掉出,盒体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外侧的中部的上方均设有第一连接部6,连接件15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连接部7,第一连接部6与第二连接部7可拆卸连接,连接件15用于部分覆盖盒体1的上端的开口,引流袋的大小与盒体1大小大致相同,中部设置的连接件15能够防止引流袋的掉出。具体的,第一连接部6为子按扣或子魔术贴,第二连接部7为母按扣或母魔术贴,连接件15为具有一定宽度的弹性带或布条等。由于连接引流袋的导流管的长度较长,当患者活动或卧床时,较长的导流管存在被钩挂的风险,可能引起非计划性拔管。因此本实施例中盒体1的后表面的内侧的上部设有绑带8,绑带8位于挂孔4的左侧或右侧,确认好患者体位或站立好后,放置好引流袋,将多余长度的导流管捋顺卷绕,采用绑带8将多余的导流管固定在盒体1内,能够减小导流管被钩挂的风险。绑带8可以采用打结的方式将导流管固定于盒体1内,绑带8的两端也可以设置子魔术贴和母魔术贴,采用子魔术贴和母魔术贴粘合的方式将导流管固定于盒体1内。部分病床上无法通过挂孔4挂置盒体1,本实施例可选地,挂孔4上设有挂带9,挂带9的一端选择性的穿过挂孔4,挂带9的一端设有母按扣10,挂带9的另一端设有一个或多个子按扣11,多个子按扣11沿挂带9的长度方向分布,子按扣11与母按扣10扣合使挂带9形成环状,便于挂置在病床上。多个子按扣11沿挂带9的长度方向分布能够便于调节盒体1的挂置高度,通过调节母按扣10与不同的子按扣11的连接,能够调节挂带9形成的环状的大小,从而调节盒体1的挂置高度,进而调节引流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科术后患者背带式引流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和与所述盒体可拆卸连接的背带,所述背带的长度能够调节,所述盒体的上端开放,所述盒体的下端封闭,所述盒体的后表面上部设有挂孔,所述盒体的前表面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向中部方向凹陷的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科术后患者背带式引流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和与所述盒体可拆卸连接的背带,所述背带的长度能够调节,所述盒体的上端开放,所述盒体的下端封闭,所述盒体的后表面上部设有挂孔,所述盒体的前表面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向中部方向凹陷的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术后患者背带式引流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外侧的中部的上方均设有第一连接部,连接件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件用于部分覆盖所述盒体的上端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科术后患者背带式引流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子按扣或子魔术贴,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母按扣或母魔术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术后患者背带式引流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后表面的内侧的上部设有绑带,所述绑带位于所述挂孔的左侧或右侧。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新春,李静,许祖存,胡连莲,叶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