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流管口周围渗液收集袋,包括柔性材料制成的袋体,所述袋体上设有引流管穿入孔、引流管穿出孔及粘贴装置,所述粘贴装置设于所述引流管穿入孔周侧,所述引流管穿出孔周边设有调节并固定孔径大小的收缩装置,所述引流管穿入孔与引流管间隙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引流管口周围渗液收集袋,设有引流管穿出孔,使用时过长的引流管可直接穿出于袋体外,不需要进行剪短引流管,从而避免了剪短引流管引起的引流管缩进体腔的风险;引流管穿出孔设有收缩装置,可使引流穿出孔紧贴引流管,保证渗液不会从引流管穿出孔渗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引流管口周围渗液收集袋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腹腔手术后病人用引流管口周围渗液收集袋。
技术介绍
在腹腔手术后,许多病人需要插上腹腔引流管,而引流管口周围容易发生渗液,使病人的伤口发生感染,降低了病人的舒适度。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是直接在引流管处套上引流袋1收集渗液,由于引流管2比较长,无法直接将引流管套进袋内,一般是采用将引流管先剪短后套引流袋,然而这样容易导致引流管缩进体腔内,对病人的康复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现有的腹腔引流管及引流袋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其结构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引流管口周围渗液收集袋,可在不剪短引流管的情况下有效地收集渗液,使用方便安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引流管口周围渗液收集袋,包括柔性材料制成的袋体,所述袋体上设有引流管穿入孔、引流管穿出孔及粘贴装置,所述粘贴装置设于所述引流管穿入孔周侧,所述引流管穿出孔周边设有调节并固定孔径大小的收缩装置,所述引流管穿入孔与引流管间隙配合。进一步的,所述收缩装置包括松紧带及松紧扣,所述引流管穿出孔周边设有环形带腔,所述松紧带设于环形带腔内且两端外露于环形带腔,所述松紧扣扣住所述松紧带的两个外露端。进一步的,所述粘贴装置为粘贴圆盘,所述粘贴圆盘一面与所述袋体固定连接,另一面设有亲肤胶层,所述粘贴圆盘上设有与所述引流管穿入孔对应的通孔。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内径由所述亲肤胶层面向与所述袋体相连面逐渐减小,最终与所述引流管穿入孔内径相等。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管穿出孔至所述袋体顶部的距离小于所述引流管穿入孔至所述袋体顶部的距离。进一步的,所述袋体的底部设有排液口及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液口的活塞。进一步的,所述袋体为透明袋体,所述袋体上设置有刻度。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所述的引流管口周围渗液收集袋,设有引流管穿出孔,使用时过长的引流管可直接穿出于袋体外,不需要进行剪短引流管,从而避免了剪短引流管引起的引流管缩进体腔的风险;引流管穿出孔设有收缩装置,可使引流穿出孔紧贴引流管,保证渗液不会从引流管穿出孔渗出。2)本技术的引流管口周围渗液收集袋,使用起来方便、快捷、安全,可减少伤口感染机会,提高患者舒适度,并且可以大大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引流管口周围渗液收集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引流管口周围渗液收集袋结构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引流管口周围渗液收集袋结构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引流管口周围渗液收集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其中:1、引流管;2、引流袋;3、袋体;31、引流管穿入孔;32、引流管穿出孔;33、环形带腔;4、粘贴装置;41、通孔;5、收缩装置;51、松紧带;52、松紧扣;6、排液口;7、活塞;8、刻度。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2-3所示,本技术的引流管口周围渗液收集袋,其袋体3采用透明的柔性材料制成,该袋体3上设有引流管穿入孔31、引流管穿出孔32、粘贴装置4及收缩装置5。该引流管穿入孔31与引流管1间隙配合,以使引流管口周围的渗液可从间隙中注入袋体3内。该引流管穿出孔32至袋体3顶部的距离小于引流管穿入孔31至袋体3顶部的距离,以保证使用时引流管穿出孔32处的引流管1高于引流管穿入孔31的引流管1,从而渗液不会从引流管穿出孔32流出袋体3。该粘贴装置4为粘贴圆盘,粘贴圆盘一面与袋体3固定连接,另一面设有亲肤胶层,可确保其与人体粘连的更加牢固。粘贴圆盘上设有与引流管穿入孔31对应的通孔41。进一步的,该通孔41的内径由亲肤胶层一面向与该袋体3相连的一面逐渐减小,最终与引流管穿入孔31的内径相等,喇叭形的通孔41有利于使用时引流管1插入袋体3内,也有利于渗液的收集。该收缩装置5包括松紧带51及松紧扣52。该引流管穿出孔32周边设有环形带腔33,该松紧带51设于环形带腔33内且两端外露于环形带腔33,松紧扣52扣住松紧带51的两个外露端。通过调节松紧扣52在松紧带51外露端上的位置,即可对引流管穿出孔32的孔径进行调节固定,从而确保使用时引流管穿出孔32能够紧贴引流管1,防止渗液流出,保证袋体3的密闭性。为了在该袋体3装满时排出渗液,袋体3的底部设有排液口6及活塞7,活塞7与排液口6相匹配。该袋体3上还设有刻度8,可以直接观察袋体3内渗液的量。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引流管口周围渗液收集袋,其使用方法如下:首先,将引流管1依次穿过通孔41、引流管穿入孔31及引流管穿出孔32;再调节松紧带51使引流管穿出孔32与引流管1紧贴,移动松紧扣52固定;最后将粘贴装置4粘到人体上,引流管口周围处的渗液即可通过通孔41和引流管穿入孔31流入袋体3内。以上内容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构思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根据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在由本技术所确定的保护范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流管口周围渗液收集袋,包括柔性材料制成的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上设有引流管穿入孔、引流管穿出孔及粘贴装置,所述粘贴装置设于所述引流管穿入孔周侧,所述引流管穿出孔周边设有调节并固定孔径大小的收缩装置,所述引流管穿入孔与引流管间隙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管口周围渗液收集袋,包括柔性材料制成的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上设有引流管穿入孔、引流管穿出孔及粘贴装置,所述粘贴装置设于所述引流管穿入孔周侧,所述引流管穿出孔周边设有调节并固定孔径大小的收缩装置,所述引流管穿入孔与引流管间隙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口周围渗液收集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装置包括松紧带及松紧扣,所述引流管穿出孔周边设有环形带腔,所述松紧带设于环形带腔内且两端外露于环形带腔,所述松紧扣扣住所述松紧带的两个外露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流管口周围渗液收集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装置为粘贴圆盘,所述粘贴圆盘一面与所述袋体固定连接,另一面设有亲肤胶层,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艳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