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3047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装置,包括SPR生物传感检测装置、入射光通道、出射光通道和智能分析处理平台;SPR生物传感检测装置包括SPR生物传感器和可调检测光源;入射光通道包括巡航可调式偏振光源,巡航可调式偏振光源包括偏振光源及其控制系统;出射光通道包括会聚透镜和光电探测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准确分析标本中多种物质的相互间作用(多因素的作用),避免了单一测定带来的系统偏差;并且极大减少了检测时间,加速了检测过程;携带方便,检测灵敏度高,能够应用于多个领域和多种环境,特别是能充分满足野外环境的使用需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物传感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是一种物理光学现象。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检测是 一种利用表面等离子体波(SPW, Surface Plasma Wave )进行^r测的技术,具有 无须标记、高速化、专一性、灵敏度高以及大量平行筛选等优点。表面等离子 体(SP)是沿着金属和电介质间界面传播的电^兹波形成的。当平行表面的偏振 光以称之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角入射在界面上,发生衰减全反射时,入射光被 耦合入表面等离子体内,光能大量被吸收,在这个角度上由于表面等离子体共 振引起界面反射光显著减少。由于SPR对金属表面电介质的折射率非常敏感, 不同电介质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角不同。同种电介质,其附在金属表面的量不 同,则SPR的响应强度不同。基于这种原理,SPR生物传感器通常将一种具特 异识别属性的分子即配体固定于金属膜表面,监控溶液中的被分析物与该配体 的结合过程。在复合物形成或解离过程中,金属膜表面溶液的折射率发生变化, 随即被SPR生物传感器^r测出来。与传统的相互作用技术如超速离心、荧光法、热量测定法等相比,SPR生 物传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装置,包括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检测装置、入射光通道、出射光通道和智能分析处理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射光通道包括巡航可调式偏振光源,所述巡航可调式偏振光源包括偏振光源(6)及偏振光源控制系统(7);  所述出射光通道包括会聚透镜(8)和光电探测器(9),所述光电探测器(9)设置在会聚透镜(8)的焦点上,所述光电探测器(9)的输出端与智能分析处理平台相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府伟灵罗阳王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