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腔镜下胸骨锯
本技术涉及胸骨后板切断
,具体为一种胸腔镜下胸骨锯。
技术介绍
目前NUSS手术是公认的治疗漏斗胸的标准矫治方法,但对于成年重度漏斗胸患者,由于骨质僵硬,部分患者术后矫正效果不满意,术后疼痛感强烈。既往针对部分重度成人漏斗胸患者,需要在剑突下方加做辅助切口,部分截断胸骨后板,减轻反向应力,但此种手术方式创伤较大,患者术后疼痛感强烈,目前临床上尚无胸腔镜下胸骨锯断装置。现有技术无法完成全胸腔镜下胸骨后板切断术,需要加做剑突下辅助切口协助完成,但这种方法额外增加患者创伤,增加患者术后疼痛,延长患者术后恢复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腔镜下胸骨锯,可以完成全胸腔镜下操作,在有效切断胸骨后板的同时,不损伤胸腔内血管、神经和重要脏器,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胸腔镜下胸骨锯,包括握持杆、弧形连接杆、以及直杆,所述握持杆、弧形连接杆、以及直杆一体成型,在直杆的前端内侧壁上向下凹陷形成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内放置有锯头,所述锯头的下端固定有顶板,所述顶板滑动连接在收纳腔中,所述锯头的锯齿面穿出收纳腔的开口,在锯头的外部套设有矩形弹簧,所述矩形弹簧的两端分别顶紧在顶板的上端面与收纳腔的顶壁之间,在收纳腔朝向弧形连接杆一侧的侧壁底部开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放置有用于顶出锯头的顶块,所述握持杆和弧形连接杆均为中空杆,且其内部连通,在握持杆和弧形连接杆的内部滑动穿插有弹性杆,所述弹性杆的前端穿入容置腔中并固定在顶块的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胸腔镜下胸骨锯,包括握持杆、弧形连接杆、以及直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杆、弧形连接杆、以及直杆一体成型,在直杆的前端内侧壁上向下凹陷形成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内放置有锯头,所述锯头的下端固定有顶板,所述顶板滑动连接在收纳腔中,所述锯头的锯齿面穿出收纳腔的开口,在锯头的外部套设有矩形弹簧,所述矩形弹簧的两端分别顶紧在顶板的上端面与收纳腔的顶壁之间,在收纳腔朝向弧形连接杆一侧的侧壁底部开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放置有用于顶出锯头的顶块,所述握持杆和弧形连接杆均为中空杆,且其内部连通,在握持杆和弧形连接杆的内部滑动穿插有弹性杆,所述弹性杆的前端穿入容置腔中并固定在顶块的后端面上,所述握持杆的尾部侧壁上开设有沿其轴线分布的滑槽孔,所述滑槽孔连通握持杆的内部,弹性杆的尾部弯折呈90度穿出滑槽孔后与推块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腔镜下胸骨锯,包括握持杆、弧形连接杆、以及直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杆、弧形连接杆、以及直杆一体成型,在直杆的前端内侧壁上向下凹陷形成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内放置有锯头,所述锯头的下端固定有顶板,所述顶板滑动连接在收纳腔中,所述锯头的锯齿面穿出收纳腔的开口,在锯头的外部套设有矩形弹簧,所述矩形弹簧的两端分别顶紧在顶板的上端面与收纳腔的顶壁之间,在收纳腔朝向弧形连接杆一侧的侧壁底部开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放置有用于顶出锯头的顶块,所述握持杆和弧形连接杆均为中空杆,且其内部连通,在握持杆和弧形连接杆的内部滑动穿插有弹性杆,所述弹性杆的前端穿入容置腔中并固定在顶块的后端面上,所述握持杆的尾部侧壁上开设有沿其轴线分布的滑槽孔,所述滑槽孔连通握持杆的内部,弹性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单,谢亮,林少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