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可转动的楠竹蒸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2998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可转动的楠竹蒸笼,包括主体、支架和旋转盘,所述主体侧壁的顶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主体侧壁的内部分布有若干个通水内管,所述主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集水孔,所述支架底部的中央位置处固定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盘,所述旋转盘通过旋转孔套设安装在固定盘顶部的连接柱上,所述固定盘与旋转盘上均分布开设有若干个相同大小的扇形开口,所述旋转盘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拨动条,所述主体的内部位于支架的顶面上安放设置有楠竹蒸网,所述楠竹蒸网边缘处固定设置有内倾环边,该组合式可转动的楠竹蒸笼设计合理,功能多样,能够方便的控制蒸汽的流通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可转动的楠竹蒸笼
本技术涉及蒸笼
,具体为一种组合式可转动的楠竹蒸笼。
技术介绍
蒸笼起源于汉代,是一种古老的手工厨具,竹蒸笼的种类主要分为青皮慈竹蒸笼和去青皮楠竹蒸笼,目前青皮慈竹蒸笼比较罕见,主要因为价格低廉,质量不好,80年代初期比较普遍,去青皮的蒸笼材质多为楠竹制作,采用竹片绑接,因为材料坚硬且结实,比较厚所以都必须把楠竹祛除部分厚度,留下5-6毫米左右的竹篾作为主要材料。现有的蒸笼在使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在日常使用中常由多个蒸笼相互叠加组合在一起的方式对食物进行蒸熟,当进行蒸熟的食物由于食材或蒸笼所在高度的不同导致蒸熟程度不一致时,往往需要对蒸熟较慢的蒸笼转移到上层受热较多的地方,操作过于繁琐,另一方面,现有的蒸笼在长时间蒸熟食物的过程中容易在内部凝结大量的水滴,如不及时排除容易在移动蒸笼的过程中流淌而出,造成使用者衣物被水弄湿或食物过多吸水口感变差的情况发生,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可转动的楠竹蒸笼。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可转动的楠竹蒸笼,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设计合理,功能多样,能够方便的控制蒸汽的流通位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组合式可转动的楠竹蒸笼,包括主体、支架和旋转盘,所述主体的外侧壁上对称安装有一对提手,所述主体顶部开口处的内侧设置有开口卡环,所述主体底部开口处的内侧设置有开口内槽,所述主体侧壁的顶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主体侧壁的内部分布有若干个通水内管,所述通水内管连通环形凹槽和主体侧壁的底部,所述主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集水孔,所述集水孔与通水内管相连通,所述支架固定安装在主体的内侧壁上,所述支架底部的中央位置处固定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盘,所述旋转盘的中央位置处开设有旋转孔,所述旋转盘通过旋转孔套设安装在固定盘顶部的连接柱上,所述固定盘与旋转盘上均分布开设有若干个相同大小的扇形开口,所述旋转盘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拨动条,所述主体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主体的内部位于支架的顶面上安放设置有楠竹蒸网,所述楠竹蒸网边缘处固定设置有内倾环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固定盘与旋转盘均为中部较高边缘较底的锥形圆盘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拨动条穿插在滑槽中并延伸至主体的外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主体的外壁上位于滑槽的两侧的位置处均雕刻有标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集水孔的开口位置与内倾环边的位置相对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组合式可转动的楠竹蒸笼,包括主体、提手、开口卡环、开口内槽、环形凹槽、通水内管、集水孔、支架、连接柱、固定盘、旋转盘、旋转孔、扇形开口、拨动条、滑槽、标识、楠竹蒸网和内倾环边。1.此组合式可转动的楠竹蒸笼能够通过转动旋转盘使旋转盘与固定盘上的扇形开口对齐相通或交错阻隔,能够实现堆叠蒸笼蒸熟食物时控制蒸汽限制流通的最高层位来控制不同层数蒸笼的蒸熟速率。2.此组合式可转动的楠竹蒸笼主体内壁上的集水孔与楠竹蒸网上的内倾环边能够相互配合,能够收集蒸笼内壁上流淌下的水滴导入到通水内管中,相互叠加的蒸笼能够通过环形凹槽与通水内管将每一层的水分一直向下传递回流到蒸锅中,防止蒸笼内水分存留过多影响食物口感或移动时流淌而出弄湿衣物。3.此组合式可转动的楠竹蒸笼的主体外壳与楠竹蒸网均由天然楠竹材料制成,绿色天然,纹理美观,且楠竹蒸网边缘处的内倾环边不仅能够收集主体内壁上的水分,而且便于通过其内倾结构将楠竹蒸网抠出,能够将经常与食物接触的楠竹蒸网单独更换清洗,保证其干净卫生,并提高使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组合式可转动的楠竹蒸笼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组合式可转动的楠竹蒸笼内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组合式可转动的楠竹蒸笼的旋转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组合式可转动的楠竹蒸笼支架与固定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2-提手、3-开口卡环、4-开口内槽、5-环形凹槽、6-通水内管、7-集水孔、8-支架、9-连接柱、10-固定盘、11-旋转盘、12-旋转孔、13-扇形开口、14-拨动条、15-滑槽、16-标识、17-楠竹蒸网、18-内倾环边。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可转动的楠竹蒸笼,包括主体1、支架8和旋转盘11,所述主体1顶部开口处的内侧设置有开口卡环3,所述主体1底部开口处的内侧设置有开口内槽4,所述主体1侧壁的顶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5,所述主体1侧壁的内部分布有若干个通水内管6,所述通水内管6连通环形凹槽5和主体1侧壁的底部,所述主体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集水孔7,所述集水孔7与通水内管6相连通,所述支架8固定安装在主体1的内侧壁上,所述支架8底部的中央位置处固定设置有连接柱9,所述连接柱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盘10,所述旋转盘11的中央位置处开设有旋转孔12,所述旋转盘11通过旋转孔12套设安装在固定盘10顶部的连接柱9上,所述固定盘10与旋转盘11上均分布开设有若干个相同大小的扇形开口13,所述旋转盘1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拨动条14,所述主体1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15,所述主体1的内部位于支架8的顶面上安放设置有楠竹蒸网17,所述楠竹蒸网17边缘处固定设置有内倾环边1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固定盘10与旋转盘11均为中部较高边缘较底的锥形圆盘结构,其表面水汽凝结的水珠能够因锥面的倾斜流淌到主体1的内壁上,防止水珠直接滴落到下层蒸笼的食物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拨动条14穿插在滑槽15中并延伸至主体1的外侧,能够方便使用者推动拨动条14使旋转盘11进行旋转。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主体1的外壁上位于滑槽15的两侧的位置处均雕刻有标识16,能够方便使用者根据标识16指示调整旋转盘11与固定盘10交错的状态。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集水孔7的开口位置与内倾环边18的位置相对应,内倾环边18能够汇集主体1侧壁上流淌下的水分并将其导入到集水孔7中。工作原理:在使用此组合式可转动的楠竹蒸笼进行叠加蒸熟食物时,能够通过滑槽15漏出的拨动条14来转动旋转盘11,使旋转盘11与固定盘10上的扇形开口13进行对齐相通或交错阻隔,能够实现堆叠蒸笼蒸熟食物时控制蒸汽限制流通的最高层位来控制不同层数蒸笼的蒸熟速率,此蒸笼在蒸熟食物时,固定盘10与旋转盘11均为中部较高边缘较底的锥形圆盘结构,其表面水汽凝结的水珠能够因锥面的倾斜流淌到主体1的内壁上,防止水珠直接滴落到下层蒸笼的食物上,然后水滴将沿着上层蒸笼的内壁流入到下层蒸笼的内壁上,然后下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可转动的楠竹蒸笼,包括主体(1)、支架(8)和旋转盘(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外侧壁上对称安装有一对提手(2),所述主体(1)顶部开口处的内侧设置有开口卡环(3),所述主体(1)底部开口处的内侧设置有开口内槽(4),所述主体(1)侧壁的顶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5),所述主体(1)侧壁的内部分布有若干个通水内管(6),所述通水内管(6)连通环形凹槽(5)和主体(1)侧壁的底部,所述主体(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集水孔(7),所述集水孔(7)与通水内管(6)相连通,所述支架(8)固定安装在主体(1)的内侧壁上,所述支架(8)底部的中央位置处固定设置有连接柱(9),所述连接柱(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盘(10),所述旋转盘(11)的中央位置处开设有旋转孔(12),所述旋转盘(11)通过旋转孔(12)套设安装在固定盘(10)顶部的连接柱(9)上,所述固定盘(10)与旋转盘(11)上均分布开设有若干个相同大小的扇形开口(13),所述旋转盘(1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拨动条(14),所述主体(1)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15),所述主体(1)的内部位于支架(8)的顶面上安放设置有楠竹蒸网(17),所述楠竹蒸网(17)边缘处固定设置有内倾环边(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可转动的楠竹蒸笼,包括主体(1)、支架(8)和旋转盘(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外侧壁上对称安装有一对提手(2),所述主体(1)顶部开口处的内侧设置有开口卡环(3),所述主体(1)底部开口处的内侧设置有开口内槽(4),所述主体(1)侧壁的顶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5),所述主体(1)侧壁的内部分布有若干个通水内管(6),所述通水内管(6)连通环形凹槽(5)和主体(1)侧壁的底部,所述主体(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集水孔(7),所述集水孔(7)与通水内管(6)相连通,所述支架(8)固定安装在主体(1)的内侧壁上,所述支架(8)底部的中央位置处固定设置有连接柱(9),所述连接柱(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盘(10),所述旋转盘(11)的中央位置处开设有旋转孔(12),所述旋转盘(11)通过旋转孔(12)套设安装在固定盘(10)顶部的连接柱(9)上,所述固定盘(10)与旋转盘(11)上均分布开设有若干个相同大小的扇形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伟华冯加应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绿知堂竹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