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配送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2898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水产配送箱,包括箱体,还包括隔板与增氧系统;所述隔板为多块竖向交替设置在箱体内部前后侧面且互相平行的板;增氧系统由增氧泵一、增氧泵二以及增氧控制电路构成;增氧泵一与增氧泵二分别安装在箱体内部两侧;增氧控制电路由增氧泵一电机、增氧泵二电机、延时继电器KT1、延时继电器KT2、电源构成;在电源主线上接有总开关S。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隔板以及增氧系统结合运用,使箱体内水体含氧量分布更具有,同时分散了鱼群,有效避免了鱼群扎堆所导致局部含氧量低所导致的鱼群缺氧的情况发生;在整个运输过程中无需换水充氧,也不过度耗费电瓶电量,即可保证活鱼的存活,不仅节省人力物力,避免气源被污染,而且活鱼存活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产配送箱
本技术涉及鲜活水产保鲜配送
,具体涉及一种水产配送箱。
技术介绍
鲜活水产品色、香、味俱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然而,鱼类死亡后鱼体腐败,口感、营养价值下降,安全性降低。在运输过程中,很多鱼因为缺氧或不适应环境而死亡。水产品历来是人们喜爱的主要营养食品之一,水产品鲜活运输技术非常重要,有利于消费“安全食用”的水产品。现有的水产品配送箱内为了节约运输车电瓶耗电量,通常只设置了一个增氧泵(若同时多个增氧泵运行会加快电瓶耗电量,不利于长途运输),因此在配送箱内越靠近增氧泵的地方水中含氧量越高,越远离配送箱的地方水中含氧量越低,而为了节约运送成本,一般都会尽可能的装更多的鱼在配送箱内,使鱼朝向增氧泵方向扎推,该种方式经常造成远离增氧泵的鱼缺氧,降低活鱼存活率,运输途中需要多次换水充氧,人力物力耗费严重,而且增加了气源被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换水充氧,节省人力物力,避免气源被污染,活鱼存活率高的水产配送箱。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产配送箱,包括四周封闭而顶部开口的长方体状箱体,还包括隔板与增氧系统;所述隔板为多块竖向交替设置在箱体内部前后侧面且互相平行的板;所述增氧系统由增氧泵一、增氧泵二以及增氧控制电路构成;所述增氧泵一与增氧泵二分别安装在箱体内部两侧,增氧泵一与增氧泵二的出气口伸入水体内;所述增氧控制电路由增氧泵一电机、增氧泵二电机、延时继电器KT1、延时继电器KT2、电源构成;所述延时继电器KT1、延时继电器KT2常闭触点串联呈支路A-A1;所述增氧泵一电机、延时继电器KT1常闭触点串联呈支路B-B2;所述延时继电器KT2、延时继电器KT1第一常开触点串联呈支路C-C1;所述增氧泵二电机、延时继电器KT1第二常开触点串联呈支路D-D1;支路A-A1、支路B-B2、支路C-C1、支路D-D1并联连接在电源两端;在电源主线上接有总开关S。进一步地,所述隔板间距相同。进一步地,所述隔板数目为四块。进一步地,为利于水体含氧量均匀分布,所述隔板为镂空板。进一步地,所述延时继电器KT1、延时继电器KT2的延时时间都为60-300秒。更优地,所述延时继电器KT1、延时继电器KT2的延时时间都为120秒。本技术通过隔板以及增氧系统结合运用,使箱体内水体含氧量分布更具有,同时分散了鱼群,有效避免了鱼群扎堆所导致局部含氧量低所导致的鱼群缺氧的情况发生;在整个运输过程中无需换水充氧,也不过度耗费电瓶电量(由于是两个增氧泵交替运行,在保证均匀补充氧气的同时,由于始终是一台增氧泵在运行,耗费电瓶电量和现有技术基础持平),即可保证活鱼的存活,不仅节省人力物力,避免气源被污染,而且活鱼存活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水产配送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增氧系统的增氧控制电路图;图中所示:1-箱体、2-隔板、3-增氧泵一、4-增氧泵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水产配送箱,包括四周封闭而顶部开口的长方体状箱体1,还包括隔板2与增氧系统;所述隔板2为多块竖向交替设置在箱体1内部前后侧面且互相平行的板;所述增氧系统由增氧泵一3、增氧泵二4以及增氧控制电路构成;所述增氧泵一3与增氧泵二4分别安装在箱体内部两侧,增氧泵一3与增氧泵二4的出气口伸入水体内;所述增氧控制电路由增氧泵一电机、增氧泵二电机、延时继电器KT1、延时继电器KT2、电源构成;所述延时继电器KT1、延时继电器KT2常闭触点串联呈支路A-A1;所述增氧泵一电机、延时继电器KT1常闭触点串联呈支路B-B2;所述延时继电器KT2、延时继电器KT1第一常开触点串联呈支路C-C1;所述增氧泵二电机、延时继电器KT1第二常开触点串联呈支路D-D1;支路A-A1、支路B-B2、支路C-C1、支路D-D1并联连接在电源两端;在电源主线上接有总开关S。进一步地,所述隔板2间距相同。进一步地,所述隔板2数目为四块。进一步地,所述隔板2为镂空板。进一步地,所述延时继电器KT1、延时继电器KT2的延时时间都为60-300秒。更优地,所述延时继电器KT1、延时继电器KT2的延时时间都为120秒。本技术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具体为:(1)先分别设定延时继电器KT1与延时继电器KT2得电后启动运作的时间,分别都设为120秒;(2)启动总开关S,此时由于C-C1支路中延时继电器KT2未得电,故其接入支路A-A1中的延时继电器KT2常闭触点处于接通状态,同时支路A-A1中延时继电器KT1得电,延时继电器KT1得电时间达到其设定值的延时启动值120秒后方可启动;在这120秒内,支路B-B1延时继电器KT1常闭触点始终处于闭合状态且增氧泵一电机处于启动状态,使增氧泵一3持续为箱体1内补充氧气;除此之外,在延时继电器KT1得电的这120秒内,支路C-C1中的延时继电器KT1第一常开触点以及支路D-D1中的延时继电器KT1第二常开触点也都处于断开状态,此时这两支路中的延时继电器KT2与增氧泵二电机都处于断电状态;(3)在延时继电器KT1得电时间达到其设定值的延时启动值120秒后,延时继电器KT1开始动作:首先,支路B-B1中延时继电器KT1常闭触点变换成断开状态,增氧泵一电机断电;其次,支路C-C1中的延时继电器KT1第一常开触点以及支路D-D1中的延时继电器KT1第二常开触点同时闭合;使延时继电器KT2与增氧泵二电机同时得电,延时继电器KT2开始计时等待启动,增氧泵二电机则直接启动,向箱体1另一侧补充氧气;(4)在延时继电器KT2得电时间达到其设定值的延时启动值120秒,同时增氧泵二电机也启动120秒后,支路A-A1中延时继电器KT2常闭触点瞬间断开,使得延时继电器KT1瞬间断电;(5)延时继电器KT1瞬间断电后,支路C-C1中的延时继电器KT1第一常开触点以及支路D-D1中的延时继电器KT1第二常开触点都马上变换成断开状态;支路D-D1中的延时继电器KT1第二常开触点断开,使得增氧泵二电机失电停机;而支路C-C1中的延时继电器KT1第一常开触点断开,又使延时继电器KT2断电,延时继电器KT2断电后,支路A-A1中延时继电器KT2常闭触点马上变换为闭合状态;又使延时继电器KT1重新得电,重复上述步骤,反复的实现箱体1两侧增氧泵一3与增氧泵二4的交替启动。增氧泵一3与增氧泵二4的交替启动,使得箱体1两侧水体的含氧量更充分,有效避免远离增氧泵一3与增氧泵二4的鱼群缺氧情况发生。增氧泵一3与增氧泵二4交替启动时,鱼群会朝着增氧泵一3或增氧泵4二游动,由于隔板2的存在,会使得游动路程变长,也就使得鱼群分散在箱体1内更分散,避免扎堆缺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产配送箱,包括四周封闭而顶部开口的长方体状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板与增氧系统;所述隔板为多块竖向交替设置在箱体内部前后侧面且互相平行的板;所述增氧系统由增氧泵一、增氧泵二以及增氧控制电路构成;所述增氧泵一与增氧泵二分别安装在箱体内部两侧,增氧泵一与增氧泵二的出气口伸入水体内;所述增氧控制电路由增氧泵一电机、增氧泵二电机、延时继电器KT1、延时继电器KT2、电源构成;所述延时继电器KT1、延时继电器KT2常闭触点串联成支路A-A1;所述增氧泵一电机、延时继电器KT1常闭触点串联成支路B-B2;所述延时继电器KT2、延时继电器KT1第一常开触点串联成支路C-C1;所述增氧泵二电机、延时继电器KT1第二常开触点串联成支路D-D1;支路A-A1、支路B-B2、支路C-C1、支路D-D1并联连接在电源两端;在电源主线上接有总开关S。/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配送箱,包括四周封闭而顶部开口的长方体状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板与增氧系统;所述隔板为多块竖向交替设置在箱体内部前后侧面且互相平行的板;所述增氧系统由增氧泵一、增氧泵二以及增氧控制电路构成;所述增氧泵一与增氧泵二分别安装在箱体内部两侧,增氧泵一与增氧泵二的出气口伸入水体内;所述增氧控制电路由增氧泵一电机、增氧泵二电机、延时继电器KT1、延时继电器KT2、电源构成;所述延时继电器KT1、延时继电器KT2常闭触点串联成支路A-A1;所述增氧泵一电机、延时继电器KT1常闭触点串联成支路B-B2;所述延时继电器KT2、延时继电器KT1第一常开触点串联成支路C-C1;所述增氧泵二电机、延时继电器KT1第二常开触点串联成支路D-D1;支路A-A1、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祖柏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永润食品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