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活率的渣土区苗木栽植养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2876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园林栽植养护的技术领域,针对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的缺点,旨在提供一种高成活率的渣土区苗木栽植养护结构,包括种植穴,种植穴的内壁上设置有难透水的养护层,苗木根部与养护层之间插接有浇灌管,浇灌管上开设有出水孔。通过在苗木和养护层之间设置浇灌管,在需要对苗木浇水时,水通过浇灌管流到地下,流进浇灌管的水通过出水孔进入到土壤内,以实现浇灌苗木的目的,水无需经过土壤层层的传递,靠近地面处的土壤不易蓄水过多,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成活率的渣土区苗木栽植养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园林栽植养护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成活率的渣土区苗木栽植养护结构。
技术介绍
在渣土区栽种苗木主要的目的是进行土壤改良。苗木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不定时对苗木进行喷淋,以对苗木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分。现有的苗木树干或苗木树干的一旁一般都安装喷淋头,通过喷淋头的喷淋实现对苗木的浇灌。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因为喷淋头安装在地面,以使得每次浇灌时,都需要浇灌大量的水,等上层土壤内的水饱和后,水才能渗透上层的土壤到达苗木位于地下较深的部分,但是,这样会造成一定的水资源浪费,需要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成活率的渣土区苗木栽植养护结构。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成活率的渣土区苗木栽植养护结构,包括种植穴,所述种植穴的内壁上设置有难透水的养护层,苗木根部与养护层之间插接有浇灌管,所述浇灌管的一端高出地面,所述浇灌管上沿浇灌管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的出水孔,若干所述出水孔的直径从浇灌管伸出地面的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增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种植穴与苗木的根部之间设置养护层,以使得在苗木刚栽种的前期,土壤内有害成分不易渗透到苗木的根部,对苗木根系生长造成影响,有助于苗木前期的生长。通过在苗木和养护层之间设置浇灌管,在需要对苗木浇水时,水通过浇灌管流到地下,流进浇灌管的水通过出水孔进入到土壤内,以实现浇灌苗木的目的,水无需经过土壤层层的传递,靠近地面处的土壤不易蓄水过多,提高了水的利用率。通过沿浇灌管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出水孔,使得苗木地下部分均得到浇灌。越往深处的出水孔的直径越大,靠近地面处的出水孔的出水速度小于远离地面的出水孔的出水速度,以使得更多的水被送到地下进行浇灌,靠近地面处的土壤内的水分不易过多,有助于苗木的生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浇灌管位于地下的一端连通有中空的储水球,所述储水球上开有若干的透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浇灌管位于地下的一端设置储水球,以使得在往浇灌管内灌水的过程中,浇灌管不易一下子被灌满,有利于持续往浇灌管内注水;而且,储水球与土壤的接触面积较大,浇灌管内的水可以通过储水球上的透水孔喷向土壤的不同方向,有利于对苗木进行分散浇灌,苗木的根部被浇灌得更加的均匀。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出水孔和所述透水孔靠近土壤的一侧均设置有防堵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透水孔和出水孔外设置防堵件,以使得土壤内的泥土或其他颗粒物质不易堵住透水孔和出水孔上,进而使得浇灌管内的水和储水球内的水可以从出水孔和透水孔处流到土壤内,对苗木进行浇灌。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堵件包括石子层,所述石子层的体积大于透水孔的孔径和最大出水孔的孔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出水孔和透水孔的外侧设置石子层,以对土壤起到拦截的作用,水可以通过石子层之间的缝隙处流到土壤内进行浇灌,同时,石子层还具有一定的过滤效果,减少了水中的杂质对土壤造成的影响。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浇灌管和所述储水球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浇灌管和多个所述储水球均绕苗木的周向间隔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根浇灌管和储水球,以对苗木各个方位进行浇灌,以使得苗木的根茎在生长的过程中,可以往苗木的四周进行扎根固定,有利于提高苗木各个方向抗倒伏能力。往四周生长的根茎有利于吸收苗木四周土壤内的有害物质,有利于扩大苗木的净化范围,进而有利于对土壤的改良。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石子层和所述浇灌管之间设有柔性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柔性层以使得石子层不易挤压到浇灌管,以使得石子层不易将浇灌管压坏,有利于浇灌管内的水从浇灌管传输到地下,以对苗木进行浇灌,同时也延长了浇灌管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养护层包括塑料薄膜,所述塑料薄膜贴合固定在种植穴的内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塑料薄膜式花盘设计,以使得在苗木栽种的前期,土壤内的有害物质不易透过塑料薄膜接触苗木的根茎,有利于苗木前期的扎根生长。同时,因为苗木在栽种的前期,需水量较大,塑料薄膜还可以起到水分渗透隔绝的效果,以便苗木获得充足的水分生长。在苗木生长五到七个月之后,通过工具在塑料薄膜上扎孔,以连通苗木的根部和种植穴,以实现苗木成活之后底部的透气和蓄积水分兼顾,有效促进苗木二次扎根生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若干储水球之间连接有连通管,连通管侧壁开有若干渗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通管以增加对苗木的根部的浇灌面积,以增加水传输的范围,连通管内的水通过渗透管流出到土壤内,以对苗木的根部进行浇灌,提高了对水的利用率。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在种植穴与苗木的根部之间设置养护层,以使得在苗木刚栽种的前期,土壤内有害成分不易渗透到苗木的根部,对苗木根系生长造成影响,有助于苗木前期的生长。通过在苗木和养护层之间设置浇灌管,在需要对苗木浇水时,水通过浇灌管流到地下,流进浇灌管的水通过出水孔进入到土壤内,以实现浇灌苗木的目的,水无需经过土壤层层的传递,靠近地面处的土壤不易蓄水过多,提高了水的利用率。通过沿浇灌管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出水孔,使得苗木地下部分均得到浇灌。越往深处的出水孔的直径越大,靠近地面处的出水孔的出水速度小于远离地面的出水孔的出水速度,以使得更多的水被送到地下进行浇灌,靠近地面处的土壤内的水分不易过多,有助于苗木的生长;2.通过在出水孔和透水孔的外侧设置石子层,以对土壤起到拦截的作用,水可以通过石子层之间的缝隙处流到土壤内进行浇灌,同时,石子层还具有一定的过滤效果,减少了水中的杂质对土壤造成的影响;3.通过塑料薄膜式花盘设计,以使得在苗木栽种的前期,土壤内的有害物质不易透过塑料薄膜接触苗木的根茎,有利于苗木前期的扎根生长。同时,因为苗木在栽种的前期,需水量较大,塑料薄膜还可以起到水分渗透隔绝的效果,以便苗木获得充足的水分生长。在苗木生长五到七个月之后,通过工具在塑料薄膜上扎孔,以连通苗木的根部和种植穴,以实现苗木成活之后底部的透气和蓄积水分兼顾,有效促进苗木二次扎根生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种植穴的内部示意图。图中,1、种植穴;2、塑料薄膜;3、苗木;4、浇灌管;5、出水孔;6、储水球;7、透水孔;8、石子层;9、柔性件;10、连通管;11、渗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高成活率的渣土区苗木栽植养护结构,包括种植穴1以及设置在种植穴1内壁上的难透水的养护层,苗木3种植在种植穴1内,苗木3的根部与养护层之间插接有浇灌管4,浇灌管4的一端高出地面(图中浇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成活率的渣土区苗木栽植养护结构,包括种植穴(1),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穴(1)的内壁上设置有难透水的养护层,苗木(3)根部与养护层之间插接有浇灌管(4),所述浇灌管(4)的一端高出地面,所述浇灌管(4)上沿浇灌管(4)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的出水孔(5),若干所述出水孔(5)的直径从浇灌管(4)伸出地面的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增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成活率的渣土区苗木栽植养护结构,包括种植穴(1),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穴(1)的内壁上设置有难透水的养护层,苗木(3)根部与养护层之间插接有浇灌管(4),所述浇灌管(4)的一端高出地面,所述浇灌管(4)上沿浇灌管(4)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的出水孔(5),若干所述出水孔(5)的直径从浇灌管(4)伸出地面的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成活率的渣土区苗木栽植养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灌管(4)位于地下的一端连通有中空的储水球(6),所述储水球(6)上开有若干的透水孔(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成活率的渣土区苗木栽植养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5)和所述透水孔(7)靠近土壤的一侧均设置有防堵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成活率的渣土区苗木栽植养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件包括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湛吴晴霞程世勇黄成荣江倩群刘哲妮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园中园绿化景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