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泵用电机,通过将电机轴内部设置为空心结构,电机轴在所述止推环、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相接处的径向均开有通孔,屏蔽套与所述电机转子组件之间形成内部介质通道,预存冷却介质于所述介质通道内,所述内部介质通道通过通孔与所述电机轴的中空部分相连通,冷却介质在电机转动过程时,形成电机内冷却循环,带走轴承摩擦及电机转子、电机定子的热量,定子绕组与内外壳体之间灌封有环氧树脂,大大提高绕组的散热能力。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轴承系统寿命,防止磁钢退磁,同时也能显著降低电机运行噪音和震动,无泄露风险,无机械密封免维护,提高电机效率,拓展了电机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泵用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高速泵用电机。
技术介绍
屏蔽式电机无机械密封,由输送的介质可直接通过定转子之间,起到润滑冷却轴承系统,也可以带走定转子的热量。而高速电机特别是永磁同步电机近年来发展迅速,电机转速可以提高到传统市电运行频率2900RPM(50HZ),3500RPM(60HZ)两倍甚至三倍以上,达到8000~10000RPM以上,到提高以后可以大大缩小电机及其负载的体积和重量,提高功率密度和效率。传统屏蔽电机采用石墨径向滑动轴承,无法承受高转速的载荷,寿命短。且高转速高功率密度会带来更高的散热需求,永磁转子磁钢耐热性差,高温会瞬间使磁钢退磁,导致电机性能下降甚至失效。有鉴于此,急需对现有的电机的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散热效果,保证轴承系统寿命,提升电机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电机在高速运行时散热效果差,容易引发磁钢退磁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速泵用电机,包括设置在电机外壳内的电机轴、电机转子组件和电机定子组件,所述电机轴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电机轴穿过止推环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电机内部,上端设置有第一轴承,下端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电机轴在所述止推环、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相接处的径向均开有通孔,所述电机轴带动所述电机转子组件转动,所述电机转子组件外部包裹设置有屏蔽套,所述屏蔽套与所述电机转子组件之间形成内部介质通道,预存冷却介质于所述介质通道内,所述内部介质通道通过通孔与所述电机轴的中空部分相连通,所述电机定子组件环绕所述电机转子组件设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机转子组件包括:转子护套,包裹于所述电机转子设置,所述转子护套两端通过旋压转卷边的方式两侧压紧;塑料盖板,分为转子上盖板和转子下盖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电机转子的两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机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绕组,所述绕组放置于密封的腔体内,所述密封的腔体内填充有环氧树脂。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止推环设置于所述转子上盖板与第一轴承之间设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止推环采用注塑方式成型,端部分布有径向凹槽,内侧面有齿状凹槽与电机轴径向通孔处过盈配合。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机轴的上端穿过止推环可旋转地设置于上法兰内,下端穿过下法兰设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法兰下方设置有上轴承座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下法兰的下方设置有下轴承座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子下盖板与第二轴承之间设置有平面推力轴承组件,所述推力轴承组件包括抱轴的推力轴承座,石墨平面推力轴承动环,以及推力轴承座外侧的薄壁护套,所述第二轴承的上端面径向分布有多个径向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机轴表面设置有耐磨涂层。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法兰上设置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用于平衡电机内外压力和排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速泵用电机,通过将电机轴内部设置为空心结构,电机轴在所述止推环、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相接处的径向均开有通孔,屏蔽套与所述电机转子组件之间形成内部介质通道,预存冷却介质于所述介质通道内,所述内部介质通道通过通孔与所述电机轴的中空部分相连通,冷却介质在电机转动过程时,形成电机内冷却循环,带走轴承摩擦及电机转子、电机定子的热量,定子绕组与内外壳体行成的腔体内灌封有高热导系数的环氧树脂,大大提高了绕组的散热能力,从而提高轴承系统寿命,防止磁钢退磁,同时也能显著降低电机运行噪音和震动,无泄露风险,无机械密封免维护,提高电机效率,拓展了电机的应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高速泵用电机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高速泵用电机的电机转子组件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高速泵用电机的推力轴承组件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高速泵用电机的推力轴承组件的主视图。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00电机轴,200电机转子组件,300电机定子组件,400电机外壳,101止推环,102第一轴承,103第二轴承,104屏蔽套,105内部介质通道,106上法兰,107下法兰,108排气阀,201转子上盖板,202转子下盖板,203转子护套,204转子铁芯,205磁钢,301定子铁芯,302绕组,303环氧树脂,1021径向槽,109推力轴承组件,1091推力轴承座,1092推力轴承动环,1093薄壁护套。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速泵用电机,能够实现电机内冷却循环,带走轴承系统和电机定子及电机转子热量,保证轴承系统寿命。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出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速泵用电机,包括设置在电机外壳400内的电机轴100、电机转子组件200和电机定子组件300,电机轴100内部为空心结构,电机轴100穿过止推环101可旋转地设置于电机内部,上端设置有第一轴承102,下端设置有第二轴承103,电机轴100在止推环101、第一轴承102和第二轴承103相接处的径向均开有通孔,电机轴100带动电机转子组件200转动,电机转子组件200外部包裹设置有屏蔽套104,屏蔽套104与电机转子组件200之间形成内部介质通道105,预存冷却介质于介质通道内,内部介质通道105通过通孔与电机轴100的中空部分相连通,电机定子组件300环绕电机转子组件200设置,电机轴100通过联轴器与泵轴相连接。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电机轴100内部设置为空心结构,电机轴100在止推环101、第一轴承102和第二轴承103相接处的径向均开有通孔,屏蔽套104与电机转子组件200之间形成内部介质通道105,预存冷却介质于介质通道内,内部介质通道105通过通孔与电机轴100的中空部分相连通,冷却介质在电机转动过程时,形成电机内冷却循环,带走轴承摩擦及电机转子、电机定子的热量,提高轴承系统寿命,防止磁钢205退磁,同时也能显著降低电机运行噪音和震动,无泄露风险,无机械密封免维护,提高电机效率,拓展了电机的应用范围。其中,第一轴承102和第二轴承103的材料采用碳化硅氧化锆等硬质材料,根据高转速高载荷的特性,减少配合段高度,内径高度比设置为0.4~0.8之间,优选为0.5~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电机转子组件200包括:转子护套203,包裹于电机转子整体设置,转子护套203两端通过旋压转卷边的方式两侧压紧;塑料盖板,分为转子上盖板201和转子下盖板202,分别设置于电机转子整体的两端。在该实施例中,转子护套203包裹于电机转子组件200整体设置,转子护套203两端通过旋压转卷边的方式两侧压紧,介质通道在转子护套203与屏蔽套104之间,转子护套203能够有效地防止介质进入转子内部,防止转子铁芯204和磁钢205氧化,提升电机使用寿命,提升用户体验,转子护套203属于薄壁壳体,在翻边后可以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泵用电机,包括设置在电机外壳内的电机轴、电机转子组件和电机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电机轴穿过止推环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电机内部,上端设置有第一轴承,下端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电机轴在所述止推环、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相接处的径向均开有通孔,所述电机轴带动所述电机转子组件转动,所述电机转子组件外部包裹设置有屏蔽套,所述屏蔽套与所述电机转子组件之间形成内部介质通道,预存冷却介质于所述介质通道内,所述内部介质通道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电机轴的中空部分相连通,所述电机定子组件环绕所述电机转子组件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泵用电机,包括设置在电机外壳内的电机轴、电机转子组件和电机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电机轴穿过止推环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电机内部,上端设置有第一轴承,下端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电机轴在所述止推环、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相接处的径向均开有通孔,所述电机轴带动所述电机转子组件转动,所述电机转子组件外部包裹设置有屏蔽套,所述屏蔽套与所述电机转子组件之间形成内部介质通道,预存冷却介质于所述介质通道内,所述内部介质通道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电机轴的中空部分相连通,所述电机定子组件环绕所述电机转子组件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泵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转子组件包括:
转子护套,包裹于电机转子设置,所述转子护套两端通过旋压转卷边的方式两侧压紧;
塑料盖板,分为转子上盖板和转子下盖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电机转子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泵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绕组,所述绕组放置于密封的腔体内,所述密封的腔体内填充有环氧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速泵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推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涛松,陈恩才,陈伟达,张博峰,刘进,陆增鑫,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锴晟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