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渡金属锰、氮掺杂炭氧还原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225305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渡金属锰、氮掺杂炭氧还原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的过渡金属锰、氮掺杂炭氧还原电催化剂以吸附有锰离子的双金属沸石咪唑酯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为前驱体,通过在惰性气氛下炭化、氨气气氛下活化制备得到。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方法过程可控,可有效提高过渡金属锰、氮掺杂炭电催化剂的活性位点数目与传质能力,所制备的催化剂表现出优于商业Pt/C的氧还原催化活性,可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渡金属锰、氮掺杂炭氧还原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氧还原催化剂
,具体涉及一种过渡金属锰、氮掺杂炭氧还原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以氢气为燃料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具有清洁高效的优点,是一种21世纪新兴的发电技术。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为动力的燃料电池车正在世界各国推广使用,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正在加快燃料电池车的战略部署,我国也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加快燃料电池车的研发,并陆续完善相关法规标准,以推进其商业化进程。然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反应动力学缓慢,必须使用催化剂加速反应。目前广泛采用的阴极催化剂为炭载贵金属铂(Pt),其储量低、价格高,限制了燃料电池的商业化进程。因此,亟需开发价格低廉、性能优异的非Pt基氧还原催化剂。目前,已研究的非Pt基氧还原催化剂主要有金属化合物、非金属杂原子掺杂炭和过渡金属-氮-炭材料(TM-N-C,TM为过渡金属元素,如Fe、Co、Ni、Mn等)。其中以TM-N-C氧还原性能最为突出,有望代替贵金属Pt催化剂。研究表明,该类催化剂活性位为过渡金属与氮的四配位结构(TM-N4),其中Fe-N4和Co-N4活性位表现出相对较好的氧还原催化活性,受到了较多关注,成为了研究热点。然而,基于过渡金属Fe、Co的Fe-N-C和Co-N-C催化剂,其溶解的金属离子易与过氧化氢(H2O2)发生芬顿反应,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羟基自由基会攻击膜和电极,造成电池性能的下降。因此,开发高活性、高稳定性的非铁非钴基TM-N-C催化剂材料对于提高燃料电池用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的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过渡金属锰、氮掺杂炭氧还原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过渡金属锰、氮掺杂炭催化剂与过氧化氢芬顿反应活性微弱,可有效提高TM-N-C催化剂的稳定性,可应用于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催化反应中。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过渡金属锰、氮掺杂炭氧还原催化剂,采用吸附有锰离子的双金属沸石咪唑酯为前驱体在惰性气氛下炭化、氨气气氛下活化处理后制备得到过渡金属锰、氮掺杂炭氧还原催化剂。所制备的氧还原催化剂呈现分级多孔结构,各元素分布均匀,活性位点数目多,催化剂反应活性得到有效提高。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双金属沸石咪唑酯采用金属盐、有机配体在有机溶剂中自组装形成三维有序的锌/锰双金属沸石咪唑酯材料。所述双金属沸石咪唑酯材料具有比表面积高、孔隙发达的特点,该结构有利于含锰的金属盐的吸附,可有效提高Mn-N4活性位点数目。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氨气气氛下活化处理主要是利用氨气在高温下与炭基底发生活化反应,进而造孔提高比表面积,增大孔隙率,促进反应物传质;其次,氨气与炭基底在反应中可引入更多的可作为活性位点的氮,提高催化剂的本征活性。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过渡金属锰、氮掺杂炭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二甲基咪唑溶于有机溶剂中,超声分散10-20min;(2)将硝酸锌和硝酸锰加入有机溶剂中,超声分散10-20min后,倒入步骤(1)得到的溶液中,高速搅拌1-5min;(3)将上述所得混合溶液置于烘箱中,进行水热反应,经洗涤、干燥后,得到锌/锰双金属沸石咪唑酯白色粉末;(4)将上述所得的锌/锰双金属沸石咪唑酯白色粉末与含锰的金属盐分别分散在有机溶剂中,超声分散10-20min后,将两者混合搅拌;(5)将上述所得混合溶液过滤洗涤,于烘箱中干燥后,放入管式炉中,于惰性气氛下进行热处理,炭化温度为800-1100℃,时间为1-3h,升温速率为1-10℃min-1;(6)将步骤(5)获得的黑色粉末再次放入管式炉中,于氨气气氛下进行热处理,氨气流量为60-80mLmin-1,活化温度为800-1000℃,时间为0.5-2h,即获得所述的过渡金属锰、氮掺杂炭氧还原电催化剂。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步骤(1)、(2)和(4)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步骤(2)中,所述的锌/锰摩尔比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30,总金属离子与二甲基咪唑摩尔比为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步骤(2)中,匀速倒入速率为2-4mLs-1;步骤(3)中,水热温度为120℃,水热反应时间为6-12h;步骤(4)中,混合搅拌时间为2-8h。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步骤(4)中混合搅拌顺序为含锰金属盐溶液倒入锌/锰双金属沸石咪唑酯溶液中,含锰金属盐与锌/锰双金属沸石咪唑酯的质量比为0.1-0.6。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步骤(3)和步骤(5)中的干燥温度为60-80℃,干燥时间为12-24h。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步骤(4)中,含锰的金属盐为醋酸锰、硝酸锰、氯化锰、硫酸锰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还保护所述的过渡金属锰、氮掺杂炭氧还原电催化剂用于高效催化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或金属-空气电池的阴极氧还原反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过程可控性好,实验条件易实现,可用于工业化生产。(2)本专利技术采用比表面积高、孔隙发达的双金属沸石咪唑酯材料吸附含锰的金属盐制备过渡金属锰、氮掺杂炭氧还原电催化剂,该吸附过程可有效提高活性位点数目。(3)本专利技术采用氨气作为活化剂对催化剂进行活化处理,该过程不仅能对催化剂进行造孔,丰富孔隙率,促进反应物传质,而且可增加可作为活性位点的氮含量,提高催化剂本征活性。(4)本专利技术通过吸附有锰离子的双金属沸石咪唑酯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为前驱体,通过在惰性气氛下特定的炭化过程,和氨气气氛下特定的活化过程制备得到过渡金属锰、氮掺杂炭氧还原电催化剂,所述的过渡金属锰、氮掺杂炭氧还原电催化剂具有优于商业化20%Pt/C的氧还原催化活性,可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或金属-空气电池等领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前驱体锌/锰双金属沸石咪唑酯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图2是实施例1中前驱体锌/锰双金属沸石咪唑酯材料(Mn-Zn-ZIF)的氮气吸脱附曲线(a)和孔径分布图(b);图3是实施例1中吸附有锰离子的锌/锰双金属沸石咪唑酯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图4是实施例1中过渡金属锰、氮掺杂炭氧还原电催化剂(Mn-N-C)和商业20%Pt/C的极化曲线图;图5是实施例2中过渡金属锰、氮掺杂炭氧还原电催化剂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专利技术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绝非限于这些例子。实施例1:以吸附有锰离子的锌/锰双金属沸石咪唑酯材料为前驱体,通过高温热解制备过渡金属锰、氮掺杂炭氧还原电催化剂,包括如下步骤:将二甲基咪唑(1051mg,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渡金属锰、氮掺杂炭氧还原催化剂,其特征在于,采用吸附有锰离子的双金属沸石咪唑酯为前驱体在惰性气氛下炭化、氨气气氛下活化处理后制备得到过渡金属锰、氮掺杂炭氧还原催化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渡金属锰、氮掺杂炭氧还原催化剂,其特征在于,采用吸附有锰离子的双金属沸石咪唑酯为前驱体在惰性气氛下炭化、氨气气氛下活化处理后制备得到过渡金属锰、氮掺杂炭氧还原催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金属沸石咪唑酯采用金属盐、有机配体在有机溶剂中自组装形成三维有序的锌/锰双金属沸石咪唑酯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渡金属锰、氮掺杂炭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二甲基咪唑溶于有机溶剂中,超声分散10-20min;
(2)将硝酸锌和硝酸锰加入有机溶剂中,超声分散10-20min后,倒入步骤(1)得到的溶液中,高速搅拌1-5min;
(3)将上述所得混合溶液置于烘箱中,进行水热反应,经洗涤、干燥后,得到锌/锰双金属沸石咪唑酯白色粉末;
(4)将上述所得的锌/锰双金属沸石咪唑酯白色粉末与含锰的金属盐分别分散在有机溶剂中,超声分散10-20min后,将两者混合搅拌;
(5)将上述所得混合溶液过滤洗涤,于烘箱中干燥后,放入管式炉中,于惰性气氛下进行热处理,炭化温度为800-1100℃,时间为1-3h,升温速率为1-10℃min-1;
(6)将步骤(5)获得的黑色粉末再次放入管式炉中,于氨气气氛下进行热处理,氨气流量为60-80mLmin-1,活化温度为800-1000℃,时间为0.5-2h,即获得所述的过渡金属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美玲杨亚楠王琨王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