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2053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0:46
制冷装置(100)包括热源单元(10)、利用单元(20A)、液态制冷剂配管(31)以及气态制冷剂配管(32)。利用单元(20A)具有利用单元内部管路(29a~29c)。液态制冷剂配管(31)和气态制冷剂配管(32)连接热源单元(10)和利用单元内部管路(29a~29c)。制冷剂在热源单元(10)、利用单元(20A)、液态制冷剂配管(31)以及气态制冷剂配管(32)中循环。制冷剂包括由具有一个以上的碳‑碳不饱和键的分子式表示的化合物。在液态制冷剂配管(31)、气态制冷剂配管(32)以及利用单元内部管路(29a~29c)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内表面涂敷有对制冷剂的歧化反应进行抑制的歧化反应抑制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装置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7/002767,国际申请日为2017年01月26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为201780008218.3,名称为“制冷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冷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制冷装置中,从抑制全球变暖的观点出发,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007257号公报)公开的那样,采用氢氟烯烃(HFO)作为制冷剂。由于HFO容易被大气中的OH自由基分解,因而该HFO的温室效应系数较小。作为HFO的例子,例如能够列举1,1,2-三氟乙烯(HFO-1123)以及2,3,3,3-四氟丙烯(HFO-1234yf)。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用于制冷装置的制冷剂中,为了具有较低的热稳定性,上述制冷剂在规定条件下容易发生被称为歧化反应的自分解反应。歧化反应是指下述化学反应:同一种类的两个以上分子由于相互反应等原因而转变成两种种类以上的不同种类的物质。歧化反应的一例是HFO-1123制冷剂的聚合。由于HFO-1123是由具有一个以上的碳-碳不饱和键的分子式表示的化合物,因此该HFO-1123容易在高温和高压下进行聚合反应。聚合反应是指通过多个单体聚合而生成分子量较大的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作为由聚合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的聚合物通常具有10000以上的分子量。同样地,由于HFO-1234yf在其组成中具有双键,因此该HFO-1234yf容易通过高温等条件产生聚合。若由于歧化反应而使制冷剂的一部分变质,则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的有效量将减少,从而引起制冷剂回路的性能降低。此外,根据情况,歧化反应的生成物可能在制冷剂回路的管路中阻塞,从而阻碍制冷剂的循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在采用制冷剂的制冷装置中抑制制冷剂的歧化反应的发生。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观点的制冷装置包括热源单元、利用单元、液态制冷剂配管和气态制冷剂配管以及制冷剂。利用单元具有利用单元内部管路。液态制冷剂配管和气态制冷剂配管连接热源单元和利用单元内部管路。制冷剂在热源单元、利用单元、液态制冷剂配管以及气态制冷剂配管中循环。制冷剂包括由具有一个以上的碳-碳不饱和键的分子式表示的化合物。在液态制冷剂配管、气态制冷剂配管以及利用单元内部管路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内表面涂敷有对制冷剂的歧化反应进行抑制的歧化反应抑制剂。根据上述结构,歧化反应抑制剂涂敷于上述液态制冷剂配管、上述气态制冷剂配管以及上述利用单元内部管路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内表面。因此,由于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与歧化反应抑制剂接触,因而不容易产生制冷剂的歧化反应。在第一观点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基础上,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观点的制冷装置中,歧化反应抑制剂是对制冷剂的聚合进行抑制的聚合抑制剂。根据上述结构,歧化反应抑制剂对制冷剂的聚合进行抑制。因此,能够对由聚合的生成物引起的制冷剂回路的性能降低进行抑制。在第一观点或第二观点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基础上,在本专利技术第三观点的制冷装置中,歧化反应抑制剂包括稳定剂、抗氧化剂以及脱氧剂中的至少一个。根据上述结构,对歧化反应抑制剂的具体的内容进行指定。在第三观点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基础上,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观点的制冷装置中,歧化反应抑制剂包括稳定剂。稳定剂包括耐氧化性增强剂、耐热性增强剂以及金属减活剂中的至少一个。耐氧化性增强剂以及耐热性增强剂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个:N,N’-二苯基苯二胺、对辛基二苯胺、p,p’-二辛基二苯胺、N-苯基-1-萘胺、N-苯基-2-萘胺、N-(对十二烷基)苯基-2-萘胺、二-1-萘胺、二-2-萘胺、N-烷基吩噻嗪、6-(叔丁基)苯酚、2,6-二-(叔丁基)苯酚、4-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4,4’-亚甲基双(2,6-二-叔丁基苯酚)。金属减活剂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个:咪唑、苯并咪唑、2-巯基苯并噻唑、2,5-二巯基噻二唑、亚水杨基-丙二胺、吡唑、苯并三唑、甲苯三唑、2-甲基苯并咪唑、3,5-二甲基吡唑、亚甲基双-苯并三唑、有机酸或其酯、脂肪族伯胺、脂肪族仲胺或脂肪族叔胺、有机酸或无机酸的铵盐、杂环式含氮化合物、烷基酸磷酸酯的铵盐或其衍生物。根据上述结构,提出了作为歧化反应抑制剂的成分的稳定剂的具体的组成。在第三观点或第四观点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基础上,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五观点的制冷装置中,歧化反应抑制剂包括抗氧化剂。抗氧化剂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个:二硫代酸锌、有机硫化合物、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2,6-二-叔丁基-4-乙基苯酚、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苯基-α-萘胺、N,N’-二-苯基-对苯二胺、N,N’-二亚水杨基-1,2-二氨基丙烷。根据上述结构,提出了作为歧化反应抑制剂的成分的抗氧化剂的具体的组成。在第三观点至第五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基础上,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六观点的制冷装置中,歧化反应抑制剂包括脱氧剂。脱氧剂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个:2-乙基己基缩水甘油醚、苯基缩水甘油醚、环氧化环己基甲醇、二(烷基苯基)碳二亚胺、β-蒎烯。根据上述结构,提出了作为歧化反应抑制剂的成分的脱氧剂的具体的组成。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观点的制冷装置,不容易发生制冷剂的歧化反应。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观点的制冷装置,能够对由聚合的生成物引起的制冷剂回路的性能降低进行抑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观点至第六观点的制冷装置,对歧化反应抑制剂的具体的内容进行指定。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制冷装置100的利用单元20A和制冷剂连通配管30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采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的具体结构并不限于下述实施方式,能在不脱离专利技术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1)整体结构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00。制冷装置100例如是空调装置。制冷装置100包括热源单元10、利用单元20A、20B、制冷剂连通配管30以及制冷剂。(2)详细结构(2-1)热源单元10热源单元10用于产生温热或冷热。热源单元10具有压缩机11、四通换向阀12、热源单元热交换器13、热源单元风扇14、热源单元膨胀阀15、热源单元液体通路端口17、热源单元气体通路端口18以及热源单元内部管路19a~19g。(2-1-1)压缩机11压缩机11将低压气态制冷剂吸入并压缩成高压气态制冷剂,并且使上述高压气态制冷剂沿箭头的方向排出。(2-1-2)四通换向阀12四通换向阀12对冷热利用运转和温热利用运转进行切换。四通换向阀12在冷热利用运转时构成实线所示的制冷剂路径,在温热利用运转时构成虚线所示的制冷剂路径。(2-1-3)热源单元热交换器13热源单元热交换器13进行制冷剂和热源单元10的周围的空气的热交换。在冷热利用运转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冷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n制冷剂配管(19a~19f、29a~29c、31、32);/n连接于所述制冷剂配管的热交换器(13、22);/n连接于所述制冷剂配管的压缩机(11);/n以HFO和HFC为主要成分的、通过所述制冷剂配管的制冷剂;以及/n以烷基芳香族烃和含氧烃为主要成分的制冷机油,/n所述含氧烃包含醚和酯中的至少一方,/n所述制冷剂中的所述HFO的重量混合比率是第一制冷剂比率,/n所述制冷剂中的所述HFC的重量混合比率是第二制冷剂比率,/n所述制冷机油中的所述烷基芳香族烃的混合比率是第一油比率,/n所述制冷机油中的所述含氧烃的混合比率是第二油比率,/n在所述第一制冷剂比率大于所述第二制冷剂比率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油比率大于所述第二油比率,在所述第一制冷剂比率小于所述第二制冷剂比率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油比率小于所述第二油比率。/n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129 JP 2016-0164281.一种制冷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冷剂配管(19a~19f、29a~29c、31、32);
连接于所述制冷剂配管的热交换器(13、22);
连接于所述制冷剂配管的压缩机(11);
以HFO和HFC为主要成分的、通过所述制冷剂配管的制冷剂;以及
以烷基芳香族烃和含氧烃为主要成分的制冷机油,
所述含氧烃包含醚和酯中的至少一方,
所述制冷剂中的所述HFO的重量混合比率是第一制冷剂比率,
所述制冷剂中的所述HFC的重量混合比率是第二制冷剂比率,
所述制冷机油中的所述烷基芳香族烃的混合比率是第一油比率,
所述制冷机油中的所述含氧烃的混合比率是第二油比率,
在所述第一制冷剂比率大于所述第二制冷剂比率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油比率大于所述第二油比率,在所述第一制冷剂比率小于所述第二制冷剂比率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油比率小于所述第二油比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HFO是HFO-1123,
所述HFC是R3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制冷剂比率与所述第一油比率相等,
所述第二制冷剂比率与所述第二油比率相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制冷剂比率是40%~60%,
所述第二制冷剂比率是60%~40%,
所述第一油比率是40%~60%,
所述第二油比率是60%~40%。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制冷剂配管中的、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勝平良繁治配川知之清水義喜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