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制冷系统的退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6646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制冷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应用于制冷系统的退料系统,包括:氮气管线,氮气管线中充入氮气,氮气管线分别与闪蒸罐与中间储罐的上端连接,闪蒸罐与中间储罐之间通过第一管线连接,中间储罐与废液处置界区通过第二管线连接,利用向闪蒸罐内充入氮气,将闪蒸罐内冷却介质的残存液经第一管线退至中间储罐,同样,利用氮气将中间储罐的冷却介质经第二管线退至废液处置界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的退冷却介质管线能够将系统内冷却介质液体完全退至废液处置界区,填补了行业内退冷却介质不彻底的空白,为检修安全提供保障,同时极大减少了检修时间,并节省了至少一套冷却介质输送泵及其运行维护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制冷系统的退料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系统
,特别涉及应用于制冷系统的退料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压缩机制冷系统在退冷却液作业中普遍采用专门设置的冷却介质输送泵将系统内冷却液退至废液处置界区,但由于冷却液多为易挥发介质,输送泵入口储罐液位过低会导致泵的汽蚀,故用输送泵无法将冷却液彻底退出系统,不利于系统置换,极大延长了检修时间,同时,也为系统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应用于制冷系统的退料系统,能够将系统内冷却介质液体完全退至废液处置界区,极大减少了检修时间,并节省了至少一套冷却介质输送泵及其运行维护费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应用于制冷系统的退料系统,包括:氮气管线,氮气管线中充入氮气,氮气管线分别与闪蒸罐与中间储罐的上端连接,闪蒸罐与中间储罐之间通过第一管线连接,中间储罐与废液处置界区通过第二管线连接;利用向闪蒸罐内充入氮气,将闪蒸罐内冷却介质的残存液经第一管线退至中间储罐,同样,利用氮气将中间储罐的冷却介质经第二管线退至废液处置界区。可选的,氮气管线内的压力高于闪蒸罐与中间储罐内的压力。可选的,氮气管线的首端依次设有第一切断阀、第一导淋阀、盲板、第二切断阀、第一压力表、第三切断阀、第二导淋阀、减压阀、第四切断阀、第二压力表、安全阀,氮气管线接入闪蒸罐与中间储罐的之前的位置处分别依次设置第五切断阀、第三导淋阀、止逆阀和第六切断阀。可选的,冷却介质为丙烯或液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的退冷却介质管线能够将系统内冷却介质液体完全退至废液处置界区,填补了行业内退冷却介质不彻底的空白,为检修安全提供保障,同时极大减少了检修时间,并节省了至少一套冷却介质输送泵及其运行维护费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制冷系统的退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氮气管线,2-闪蒸罐,3-中间储罐,4-第一管线,5-第二管线,6-盲板,7-切断阀,8-第一压力表,9-第二压力表,10-导淋阀,11-减压阀,12-安全阀,13-止逆阀,14-第二切断阀,15-第三切断阀,16-第二导淋阀,17-第四切断阀,18-第五切断阀,19-第三导淋阀,20-第六切断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制冷系统的退料系统,包括:氮气管线1,氮气管线1中充入氮气,氮气管线1分别与闪蒸罐2与中间储罐3的上端连接,闪蒸罐2与中间储罐3之间通过第一管线4连接,中间储罐3与废液处置界区通过第二管线5连接,利用向闪蒸罐2内充入氮气,将闪蒸罐2内冷却介质的残存液经第一管线4退至中间储罐3,同样,利用氮气将中间储罐3的冷却介质经第二管线5退至废液处置界区。可选的,氮气管线1内的压力高于闪蒸罐2与中间储罐3内的压力,同时低于闪蒸罐2、中间储罐3及连接管线的设计压力。可选的,氮气管线1的首端依次设有第一切断阀7、第一导淋阀10、盲板6、第二切断阀14、第一压力表8、第三切断阀15、第二导淋阀16、减压阀11、第四切断阀17、第二压力表9、安全阀12,氮气管线1接入闪蒸罐2与中间储罐3的之前的位置处分别依次设置第五切断阀18、第三导淋阀19、止逆阀13和第六切断阀20。现有的技术中,闪蒸罐2和中间储罐3之间的第一管线4上设置有一个阀组,前后切断阀中间是调节阀,还有旁路阀和阀前导淋。盲板6的作用为当生产运行正常,无需退冷却介质时,可防止介质互窜,用盲板6进行彻底隔离,切断阀用于介质隔离,第一压力表8用于检测氮气管线1的压力,防止冷却介质倒流,第二压力表9用于检测减压阀11的减压效果,确保减压阀11后的压力能达到正常工作压力,防止冷却介质倒流或管道超压,导淋阀用于各个管线的泄压或排净,减压阀11用于将压力较高的氮气减压至需要的压力,安全阀12用于防止减压阀11失效后管道超压,本专利技术系统采用盲板6隔离和双阀加导淋的形式进行隔离,采用盲板可对介质进行彻底隔离。双阀加导淋,为防止介质互窜,在管线上设置不同形式的两道切断阀门,并在阀门中间加泄压排放导淋。可选的,冷却介质为丙烯或液氨或其他同等作用和性质的介质之一。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的退冷却介质管线能够将系统内冷却介质液体完全退至废液处置界区,填补了行业内退冷却介质不彻底的空白,为检修安全提供保障,同时极大减少了检修时间,并节省了至少一套冷却介质输送泵及其运行维护费用。以上公开的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应用于制冷系统的退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氮气管线(1),所述氮气管线(1)中充入氮气,所述氮气管线(1)分别与闪蒸罐(2)与中间储罐(3)的上端连接,所述闪蒸罐(2)与所述中间储罐(3)之间通过第一管线(4)连接,所述中间储罐(3)与废液处置界区通过第二管线(5)连接;/n利用向所述闪蒸罐(2)内充入氮气,将闪蒸罐(2)内冷却介质的残存液经第一管线(4)退至中间储罐(3),同样,利用氮气将所述中间储罐(3)的冷却介质经第二管线(5)退至所述废液处置界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制冷系统的退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氮气管线(1),所述氮气管线(1)中充入氮气,所述氮气管线(1)分别与闪蒸罐(2)与中间储罐(3)的上端连接,所述闪蒸罐(2)与所述中间储罐(3)之间通过第一管线(4)连接,所述中间储罐(3)与废液处置界区通过第二管线(5)连接;
利用向所述闪蒸罐(2)内充入氮气,将闪蒸罐(2)内冷却介质的残存液经第一管线(4)退至中间储罐(3),同样,利用氮气将所述中间储罐(3)的冷却介质经第二管线(5)退至所述废液处置界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制冷系统的退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管线(1)内的压力高于所述闪蒸罐(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晓艳朱中正张俊辉李红常月付玉川郑晰瑞
申请(专利权)人: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