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惠仪专利>正文

充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1986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包括气囊、弹簧、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气囊包括上部和与所述上部配合形成收容空间的下部,所述弹簧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分别抵接于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所述上部的顶部中心处设有进气口,所述下部一侧设有出气口,所述第一单向阀固设于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二单向阀固设于所述出气口,通过按压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靠近,实现将所述气囊内的空气从所述出气口排出,放开所述气囊后,所述弹簧通过恢复力将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恢复充气状态,此时,所述进气口外的空气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气囊内。通过设置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于气囊上,按压的气囊的上部和下部即可实现对充气产品的充气,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放气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气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充气产品的充气装置大多采用一个气囊和与该气囊连接的阀体构成,对于小型的充气产品而言,一般采用人工吹起,而对于一些大型的充气产品则必须借助外置的充气装置进行充气,中小型的充气产品则设置内置的充气装置来充气,然而,内置的充气产品容易占用部分充气空间,阀体的零固件在组装时较为复杂,且其具有固定的的体积和重量,充气产品放气后不便于携带。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充气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信号路灯。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包括气囊、弹簧、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和固定部,所述气囊包括上部和与所述上部配合形成收容空间的下部,所述弹簧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分别抵接于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所述上部的顶部中心处设有进气口,所述下部一侧设有出气口,所述第一单向阀固设于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二单向阀固设于所述出气口,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且所述固定部围设于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的连接处,通过按压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靠近,实现将所述气囊内的空气从所述出气口排出,放开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后,所述弹簧通过恢复力将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恢复充气状态,此时,所述进气口外的空气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气囊内。优选的,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气囊一侧还设有定位圆环,所述定位圆环用于固定放气所述充气产品的放气阀。优选的,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一密封片以及第一芯体,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盖设于所述进气口并开设有第一贯穿孔的第一支撑凸台、设于所述第一贯穿孔的第一支撑圆环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凸台和所述第一支撑圆环的第一支撑条,所述第一芯体活动插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圆环内,所述第一密封片活动盖设于所述第一贯穿孔,且所述第一密封片的中心位置固设于所述第一芯体远离所述进气口一端。优选的,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支撑部、第二密封片以及第二芯体,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盖设于所述出气口并开设有第二贯穿孔的第二支撑凸台、设于所述第二贯穿孔的第二支撑圆环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凸台和所述第二支撑圆环的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二芯体活动插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圆环内,所述第二密封片活动盖设于所述第二贯穿孔,且所述第二密封片的中心位置固设于所述第二芯体远离所述收容空间一端。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凸台包括设有凸缘的底座和插设于所述凸缘的凸盖,所述底座和所述凸盖分别设于所述出气口的两侧。优选的,所述进气口还设有防堵盖,所述防堵盖为十字结构,所述第一芯体远离所述第一密封片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防堵盖的中心位置。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于气囊上,按压气囊的上部和下部即可实现对充气产品的充气,气囊内设有恢复气囊充气状态的弹簧,在气囊的进气口处还设有防堵盖,避免按压时堵住进气口,气囊的一侧设有用于定位放气阀的定位圆环,便于配合放气阀完成充气产品的充放气,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占用体积小,方便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充气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充气产品组装图1沿I-I线的充气装置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B部分的局部方法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二支撑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气装置100,其用于充气产品200的充气,所述充气装置100包括气囊1、弹簧2、第一单向阀3、第二单向阀4、固定部5以及定位圆环6。所述气囊1包括上部11和与所述上部11配合形成收容空间10的下部12,所述弹簧2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并分别抵接于所述上部11和所述下部12,所述上部11的顶部中心处设有进气口110,所述下部12一侧设有出气口120,所述第一单向阀3固设于所述进气口110,所述第二单向阀4固设于所述出气口120,通过按压所述上部11和所述下部12靠近,实现将所述气囊1内的空气从所述出气口120排出,放开所述上部11和所述下部12后,所述弹簧2通过恢复力将所述上部11和所述下部12恢复充气状态,此时,所述进气口110外的空气通过所述进气口110进入所述气囊1内,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固定部5用于固定所述上部11和所述下部12,且所述固定部5围设于所述上部11和所述下部12的连接处,所述定位圆环6固设于所述固定部5远离所述气囊1一侧,其用于固定放气所述充气产品200的放气阀(图未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110还设有防堵盖7,所述防堵盖7为十字结构,所述第一芯体35远离所述第一密封片33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防堵盖7的中心位置,在按压所述上部11时,避免手指或其他部位将所述进气口110堵塞,保证空气的进出。请结合参阅图3、图4和图5,所述第一单向阀3包括第一支撑部31、第一密封片33以及第一芯体35,所述第一支撑部31包括盖设于所述进气口110并开设有第一贯穿孔3110的第一支撑凸台311、设于所述第一贯穿孔3110的第一支撑圆环31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凸台311和所述第一支撑圆环313的第一支撑条315,所述第一芯体35活动插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圆环313内,所述第一密封片33活动盖设于所述第一贯穿孔3110,且所述第一密封片33的中心位置固设于所述第一芯体35远离所述进气口110一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装置,用于充气产品的充气,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弹簧、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和固定部,所述气囊包括上部和与所述上部配合形成收容空间的下部,所述弹簧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分别抵接于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所述上部的顶部中心处设有进气口,所述下部一侧设有出气口,所述第一单向阀固设于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二单向阀固设于所述出气口,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且所述固定部围设于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的连接处,通过按压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靠近,实现将所述气囊内的空气从所述出气口排出,放开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后,所述弹簧通过恢复力将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恢复充气状态,此时,所述进气口外的空气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气囊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装置,用于充气产品的充气,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弹簧、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和固定部,所述气囊包括上部和与所述上部配合形成收容空间的下部,所述弹簧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分别抵接于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所述上部的顶部中心处设有进气口,所述下部一侧设有出气口,所述第一单向阀固设于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二单向阀固设于所述出气口,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且所述固定部围设于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的连接处,通过按压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靠近,实现将所述气囊内的空气从所述出气口排出,放开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后,所述弹簧通过恢复力将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恢复充气状态,此时,所述进气口外的空气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气囊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气囊一侧还设有定位圆环,所述定位圆环用于固定放气所述充气产品的放气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一密封片以及第一芯体,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盖设于所述进气口并开设有第一贯穿孔的第一支撑凸台、设于所述第一贯穿孔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钦丁惠仪
申请(专利权)人:丁惠仪陈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