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火线圈高压分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19793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点火线圈高压分电器,包括,一种点火线圈高压分电器,包括壳体,壳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外支撑体,外支撑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分电座,分电座的内侧还固定连接有高压输出导线,分电座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阴接头,壳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支撑体,内支撑体的中部插接有滑杆,滑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导电体,导电体靠近内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高压输入线,导电体的另一端则螺纹连接有可阳接头,壳体的中部活动连接有转速输入轴,输入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凸轮。用滑杆取代了原来的分火头,利用阴接头和阳接头的插接方式进行供电,减少了分火头放电所造成的能量损失和放电时间短的缺点,可更换的阳接头更是大大增加了分电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点火线圈高压分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圈点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点火线圈高压分电器。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汽油发动机向高转速、高压缩比、大功率、低油耗和低排放的方向发展,传统的点火装置已经不适应使用要求。点火装置的核心部件是点火线圈和开关装置,提高点火线圈的能量,火花塞就能产生足够能量的火花,这是点火装置适应现代发动机运行的基本条件。分电器是点火系中作适时控制初级电路通断,按顺序分配火花到各缸火花塞的部件,分电器主要应用于传统点火系和普通电子点火系,当前分电器的点火方式导致点火时间过于短促,因而导致分电器的逐渐不被重视。根据对比文件CN204493055U中“一种四缸汽油发动机点火系统事实上”,其中包括内燃机转速传感器、点火信号飞轮、点火器和高压点火线圈,其中点火信号飞轮装配于发动机曲轴上,飞轮角速度与曲轴角速度相同,其特征在于:点火信号飞轮上设置四个凸台,第一凸台和第四凸台对称分布,在第一凸台和第四凸台之间均匀布置有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采用此点火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涉及传感器少,控制程序简单,相对电喷系统存在一定缺点。分电器仍然具有很大潜力和用途,相对于微机控制,机械控制的可靠性摆在那里,但是当前分电器还有在分配电流时,易产生高压电弧,一方面影响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会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损失,留下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一)专利技术目的为解决分电器的点火方式导致点火时间过于短促,分电器还有在分配电流时,易产生高压电弧,一方面影响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会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损失,留下安全隐患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点火线圈高压分电器,解决了当前分电器还有在分配电流时,易产生高压电弧,一方面影响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会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损失,留下安全隐患等问题。该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新颖,能够提高分电器的使用寿命,避免分电器内部结构的损坏,同时延长了分电器的放电时间,避免电弧产生,减少能量损失,使得燃烧更加充分,使用简单,实用性强,适合广泛推广。(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点火线圈高压分电器,包括壳体、外支撑体、分电座、高压输出导线、阴接头、内支撑体、高压输入线、输入轴、滑杆、导电体、阳接头、腔体、凸轮、活动槽和回位弹簧,壳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外支撑体,外支撑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分电座,分电座的内侧还固定连接有高压输出导线,分电座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阴接头,壳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支撑体,内支撑体的中部插接有滑杆,滑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导电体,导电体靠近内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高压输入线,导电体的另一端则螺纹连接有可阳接头,壳体的中部活动连接有转速输入轴,输入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凸轮,内支撑体的内侧开设有腔体,内支撑体的外侧开设有活动槽,滑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回位弹簧。优选的,所述壳体的材料为绝缘材料——ABS,防止壳体导电,影响工作人员的使用。优选的,所述阴接头的材料为石墨材料,用阳接头在放电时插接,采用石墨材质能够使阳接头导电,且电信号在石墨中的导电性良好。优选的,所述输入轴与壳体的连接处有橡胶圈密封,其他开口部分均有相应密封设计,防止外界粉尘进入到装置内,影响装置的使用性能。优选的,所述阳接头的材料为耐摩擦石墨,数量为四个,且绕圆周均匀分布,可定期更换。优选的,所述腔体完全密闭,其内充满润滑油,以便于阳接头在腔体内进行滑动,减少其运动的阻力。优选的,所述回位弹簧共有八个,每个滑杆上有两个且对称分布,能够起到复位和导向的作用,是装置工作的更加顺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该装置通过安装壳体、外支撑体、分电座、高压输出导线、阴接头、内支撑体、高压输入线、输入轴、滑杆、导电体、阳接头、腔体、凸轮、活动槽和回位弹簧等结构,其中用滑杆取代了原来的分火头,利用阴接头和阳接头的插接方式进行供电,减少了分火头放电所造成的能量损失和放电时间短的缺点,可更换的阳接头更是大大增加了分电器的使用寿命。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新颖,能够提高分电器的使用寿命,避免分电器内部结构的损坏,同时延长了分电器的放电时间,避免电弧产生,减少能量损失,使得燃烧更加充分,使用简单,实用性强,适合广泛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点火线圈高压分电器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点火线圈高压分电器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点火线圈高压分电器的A部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点火线圈高压分电器的B部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壳体;2、外支撑体;3、分电座;4、高压输出导线;5、阴接头;6、内支撑体;7、高压输入线;8、输入轴;9、滑杆;10、导电体;11、阳接头;12、腔体;13、凸轮;14、活动槽;15、回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点火线圈高压分电器,一种点火线圈高压分电器,包括壳体1、外支撑体2、分电座3、高压输出导线4、阴接头5、内支撑体6、高压输入线7、输入轴8、滑杆9、导电体10、阳接头11、腔体12、凸轮13、活动槽14和回位弹簧15,壳体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外支撑体2,壳体1起到了保护装置的作用,外支撑体2为分电器提供支撑和依托,外支撑体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分电座3,分电座3的内侧还固定连接有高压输出导线4,高压输出导线4外界火花塞,分电座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阴接头5,壳体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支撑体6,内支撑体6的中部插接有滑杆9,滑杆9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导电体10,导电体10靠近内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高压输入线7,导电体10的另一端则螺纹连接有阳接头11,阳接头11可定期更换,有效延长整体装置的使用寿命,壳体1的中部活动连接有转速输入轴8,输入轴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凸轮13,内支撑体6的内侧开设有腔体12,内支撑体6的外侧开设有活动槽14,滑杆9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回位弹簧15,能够使阳接头11回到起始位置,保证装置的进一步运行。壳体1的材料为绝缘材料——ABS,防止壳体1导电,影响工作人员的使用,阴接头11的材料为石墨材料,用阳接头11在放电时插接,采用石墨材质能够使阳接头11导电,且电信号在石墨中的导电性良好,输入轴8与壳体1的连接处有橡胶圈密封,其他开口部分均有相应密封设计,防止外界粉尘进入到装置内,影响装置的使用性能,阳接头11的材料为耐摩擦石墨,数量为四个,且绕圆周均匀分布,可定期更换,腔体12完全密闭,其内充满润滑油,以便于阳接头11在腔体内进行滑动,减少其运动的阻力,回位弹簧15共有八个,每个滑杆9上有两个且对称分布,能够起到复位和导向的作用,是装置工作的更加顺畅。本专利技术中,输入轴8在点火系统的控制下,能够做周期性转动,输入轴8转动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点火线圈高压分电器,包括壳体(1)、外支撑体(2)、分电座(3)、高压输出导线(4)、阴接头(5)、内支撑体(6)、高压输入线(7)、输入轴(8)、滑杆(9)、导电体(10)、阳接头(11)、腔体(12)、凸轮(13)、活动槽(14)和回位弹簧(15),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外支撑体(2),外支撑体(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分电座(3),分电座(3)的内侧还固定连接有高压输出导线(4),分电座(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阴接头(5),壳体(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支撑体(6),内支撑体(6)的中部插接有滑杆(9),滑杆(9)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导电体(10),导电体(10)靠近内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高压输入线(7),导电体(10)的另一端则螺纹连接有可阳接头(11),壳体(1)的中部活动连接有转速输入轴(8),输入轴(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凸轮(13),内支撑体(6)的内侧开设有腔体(12),内支撑体(6)的外侧开设有活动槽(14),滑杆(9)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回位弹簧(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点火线圈高压分电器,包括壳体(1)、外支撑体(2)、分电座(3)、高压输出导线(4)、阴接头(5)、内支撑体(6)、高压输入线(7)、输入轴(8)、滑杆(9)、导电体(10)、阳接头(11)、腔体(12)、凸轮(13)、活动槽(14)和回位弹簧(15),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外支撑体(2),外支撑体(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分电座(3),分电座(3)的内侧还固定连接有高压输出导线(4),分电座(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阴接头(5),壳体(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支撑体(6),内支撑体(6)的中部插接有滑杆(9),滑杆(9)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导电体(10),导电体(10)靠近内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高压输入线(7),导电体(10)的另一端则螺纹连接有可阳接头(11),壳体(1)的中部活动连接有转速输入轴(8),输入轴(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凸轮(13),内支撑体(6)的内侧开设有腔体(12),内支撑体(6)的外侧开设有活动槽(14),滑杆(9)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回位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宏江蔡忠贤张学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林磁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