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楼板的干式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1913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楼板的干式连接节点,包括预制混凝土梁以及预制混凝土楼板,预制混凝土楼板为带边肋楼板,预制混凝土梁的顶部预埋高强螺栓,侧面预埋螺丝套筒;预制混凝土楼板上与预制混凝土梁的连接部位预留有上大下小的锥形孔、与相邻预制混凝土楼板的连接部位的顶部预留预埋螺栓;预制混凝土梁顶的预埋高强螺栓穿过预制混凝土楼板上的锥形孔,锥形填充快插入锥形孔,上覆垫片并用螺母紧固;预制混凝土楼板的边肋采用螺栓与混凝土梁侧面预埋的螺丝套筒紧固连接;相邻预制混凝土楼板的相互连接,是通过其顶面的预埋螺栓与连接钢板、楼板边肋的高强螺栓对拉实现并设置柔性填充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现浇混凝土,构造简洁施工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楼板的干式连接节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楼板的干式连接节点,属于结构工程

技术介绍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与信息化、工业化结合,是一种采用精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和智能化管理的建造方式。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可以大幅度的减少建筑垃圾,提高劳动生产率,施工速度快,建造周期短,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工程造价,具有显著的综合经济效益。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的主要结构构件有预制柱、预制梁和预制楼板,而柱、梁、板的连接方式则是装配式结构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根本区别,它们的形式决定着装配式结构的分类,它们的性能直接决定了结构的整体性能。目前,现有的装配式结构的楼板大多采用现浇叠合板,湿作业规模大,工序较多,养护周期长等缺点。因此,高效快捷、性能可靠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连接方案亟待开发,以便充分发挥装配式结构的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为解决以上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楼板的干式连接节点。该连接结构通过高强度螺栓、螺母及预埋螺丝套筒实现预制混凝土楼板与混凝土梁的连接以及相邻预制混凝土楼板之间的连接。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楼板的干式连接节点,包括预制混凝土梁以及预制混凝土楼板,所述预制混凝土楼板为带边肋楼板,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顶部预埋高强螺栓,侧面预埋螺丝套筒;位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楼板上,在其与预制混凝土梁的连接部位,预留有上大下小的锥形孔,位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楼板上,在其与相邻所述预制混凝土楼板的连接部位的顶部预留预埋螺栓;所述预制混凝土梁顶的预埋高强螺栓穿过预制混凝土楼板上的锥形孔,锥形填充快插入楼板锥形孔,上覆垫片并用高强螺母紧固;所述预制混凝土楼板的边肋采用螺栓与所述混凝土梁侧面预埋的螺丝套筒紧固连接;相邻所述预制混凝土楼板的相互连接,是通过其顶面的预埋螺栓与连接钢板、楼板边肋的高强螺栓对拉实现的,相邻的预制混凝土楼板之间设置柔性填充层。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楼板的干式连接节点,相邻的预制混凝土楼板连接一侧的楼板顶面,设有向下凹的连接钢板槽,其凹进深度等于连接钢板的厚度,槽内预埋螺栓。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楼板的干式连接节点,所述预制混凝土楼板为带边肋楼板,其与预制混凝土梁连接一侧的边肋紧挨混凝土梁的内侧,该边肋侧面的预留螺孔与混凝土梁内侧的预埋螺丝套筒一一对应,通过高强螺栓连接所述混凝土梁内侧和预制板肋;与相邻的预制混凝土楼板连接一侧的边肋设置在其边缘,该边肋的侧边预留螺孔,与其相邻的预制混凝土楼板的边肋上的螺孔一一对应,通过高强螺栓和螺母将两块相邻的预制混凝土楼板连接在一起,并于二者之间设置柔性填充层。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楼板的干式连接节点,其构造简单,配件较少,装配便捷,性能可靠。预制混凝土楼板的装配只需采用高强度螺栓紧固并施加预应力,预制楼板、连接件等配件均在工厂预制,施工快捷、整体性能可靠。基于以上优势,该装配式混凝土楼板的干式连接方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截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混凝土梁预埋件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板缝柔性填充层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预制混凝土楼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楔形垫块的示意图;图中:混凝土柱1、预制混凝土梁2、预制混凝土楼板3、预埋高强螺栓4、螺母5、钢垫片6、锥形垫块7、连接钢板8、柔性填充层9、螺栓10、预埋螺丝套筒11、预埋螺栓12、跨中高强螺栓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方式,并非全部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中有关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7,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混凝土楼板的干式连接节点包括预制混凝土梁2、预制混凝土楼板3。所述预制混凝土梁2的顶部预埋高强螺栓4,侧面预埋螺丝套筒11。所述预制混凝土楼板3为带边肋楼板,边肋上预留螺孔。预制混凝土楼板3与混凝土梁2连接的部位,预留上大下小的锥形孔,预制混凝土楼板3之间连接部位的顶部预留预埋螺栓12。所述预制混凝土梁2顶的预埋高强螺栓4穿过预制混凝土楼板的锥形孔,锥形填充快插入楼板锥形孔,上覆垫片并用高强螺母紧固,螺母紧固可协助实现预制楼板定位的微调。所述预制混凝土楼板3的边肋,采用螺栓10与所述混凝土梁2侧预埋的螺丝套筒11紧固连接。所述预制混凝土楼板3之间的相互连接,是通过板顶面的预埋螺栓12与连接钢板8、楼板边肋的高强螺栓对拉实现的,可确保楼板接缝具有良好的刚度和承载力;预制楼板之间设置柔性填充层9,以确保板缝具有良好的保温、防水特性。所述预制混凝土楼板3搭在混凝土梁2上的部分,预留锥形孔,该孔的截面由板顶至板底逐缩小。所述垫块形状与锥形孔尺寸一致,垫块中部设有螺栓通孔。所述垫片6的尺寸略大于锥形孔的尺寸。所述相邻楼板连接一侧的楼板顶面,设有向下凹的连接钢板槽,其凹进深度等于连接钢板8的厚度,槽内预埋高强度螺栓12。所述预制混凝土楼板3为带肋楼板。与预制混凝土梁2连接一侧的肋紧挨混凝土梁的内侧,该板肋侧面的预留螺孔与混凝土梁内侧的预埋螺丝套筒一一对应,通过高强螺栓连接所述混凝土梁内侧和预制板肋。与另一块预制楼板连接一侧的肋设置在楼板的边缘,该楼板肋的侧边预留螺孔,与另一块预制板的肋上螺孔一一对应,通过高强螺栓和螺母将两块相邻的预制混凝土楼板连接在一起,并于二者之间设置柔性填充层。所述预埋螺栓4、预埋螺丝套筒11和螺栓10、13、螺母5均为高强度材质。所述柔性填充层9的材质为橡胶等柔性材料。所述楔形垫块7的材质可为高强度混凝土或橡胶等柔性材料或软钢、铝等柔软金属。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预制混凝土楼板的干式连接节点中,预制混凝土楼板、连接配件等均在工厂预制,现场组装只需对高强螺栓与螺母进行紧固操作,工序简便操作快捷。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操作方法,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楼板的干式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混凝土梁(2)以及预制混凝土楼板(3),所述预制混凝土楼板(3)为带边肋楼板,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顶部预埋高强螺栓(4),侧面预埋螺丝套筒(11);位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楼板(3)上,在其与预制混凝土梁(2)的连接部位,预留有上大下小的锥形孔,位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楼板(3)上,在其与相邻所述预制混凝土楼板(3)的连接部位的顶部预留预埋螺栓(12);所述预制混凝土梁(2)顶的预埋高强螺栓(4)穿过预制混凝土楼板(3)上的锥形孔,锥形填充快(7)插入预制混凝土楼板(3)的锥形孔,上覆垫片并用高强螺母(5)紧固;所述预制混凝土楼板(3)的边肋采用螺栓(10)与所述混凝土梁(2)侧面预埋的螺丝套筒(11)紧固连接;相邻所述预制混凝土楼板(2)的相互连接,是通过其顶面的预埋螺栓(4)与连接钢板(8)、楼板边肋的高强螺栓对拉实现的,相邻的预制混凝土楼板之间设置柔性填充层(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楼板的干式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混凝土梁(2)以及预制混凝土楼板(3),所述预制混凝土楼板(3)为带边肋楼板,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顶部预埋高强螺栓(4),侧面预埋螺丝套筒(11);位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楼板(3)上,在其与预制混凝土梁(2)的连接部位,预留有上大下小的锥形孔,位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楼板(3)上,在其与相邻所述预制混凝土楼板(3)的连接部位的顶部预留预埋螺栓(12);所述预制混凝土梁(2)顶的预埋高强螺栓(4)穿过预制混凝土楼板(3)上的锥形孔,锥形填充快(7)插入预制混凝土楼板(3)的锥形孔,上覆垫片并用高强螺母(5)紧固;所述预制混凝土楼板(3)的边肋采用螺栓(10)与所述混凝土梁(2)侧面预埋的螺丝套筒(11)紧固连接;相邻所述预制混凝土楼板(2)的相互连接,是通过其顶面的预埋螺栓(4)与连接钢板(8)、楼板边肋的高强螺栓对拉实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君李爱群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