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建筑隔震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1910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防震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隔震减震恢复装置,包括地梁,所述地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圈梁,所述圈梁内腔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筋,两个所述固定板筋相靠近一侧的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外转柄。该高层建筑隔震减震恢复装置,通过减震滑杆、减震弹簧、减震套筒之间的相互配合,减震弹簧具有缓冲作用,减震滑杆可在减震套筒内部左右移动,在通过内部橡胶以及内部钢板的相互作用,使得该高层建筑减震装置对地震波的横波和纵波都可以起到防护减震作用,从使该高层建筑减震装置可有效的对建筑进行保护,进而提高了该高层建筑减震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层建筑隔震减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震设备
,具体为一种高层建筑隔震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减震装置不仅仅用在机械加工领域,随着减震技术的进步以及建筑建造安全的需要,高层建筑也开始逐渐采用减震装置进行施工建造,采用减震装置进行建造的建筑可以降低建筑主体在地震中受到的损坏,从而有效的保证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现有高层建筑都是利用固定安装在地梁和地基之间的减震支座来缓冲和消耗地震带给高层建筑的震动,现有缓冲支座主要由钢板和橡胶层依次叠放而制成,地震的震动波分为横波和纵波,当地震纵波与横波共同作用形成面波扩散时,现有的减震支座结构过于单一并且无法针对地震波的波形而进行防震工作致使减震效果不理想,不能最大限度的对建筑进行保护,在房屋受到地震震动时,减震支座也会直接受到地震的震动横向滑动倾斜从而失去减震作用,并且受过震动的建筑因为减震支座的横向倾斜而无法继续使用,同时现有的减震支座在施工的过程中安装方式极为复杂,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进而降低了现有减震支座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层建筑隔震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层建筑隔震减震装置,包括地梁(1)等,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梁(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圈梁(12),所述圈梁(12)内腔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2),两个所述连接板(2)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筋(10),两个所述固定板筋(10)相靠近一侧的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外转柄(4),所述外转柄(4)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外转轴(21),所述外转轴(21)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位于外转柄(4)背部的减震滑杆(20),所述减震滑杆(20)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位于两个固定板筋(10)之间的减震套筒(22),所述减震滑杆(20)位于减震套筒(22)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滑块(13),所述滑块(13)的上下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建筑隔震减震装置,包括地梁(1)等,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梁(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圈梁(12),所述圈梁(12)内腔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2),两个所述连接板(2)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筋(10),两个所述固定板筋(10)相靠近一侧的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外转柄(4),所述外转柄(4)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外转轴(21),所述外转轴(21)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位于外转柄(4)背部的减震滑杆(20),所述减震滑杆(20)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位于两个固定板筋(10)之间的减震套筒(22),所述减震滑杆(20)位于减震套筒(22)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滑块(13),所述滑块(13)的上下两端均与减震套筒(22)的内壁活动套接,所述减震套筒(22)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减震弹簧(19),所述减震弹簧(19)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减震套筒(22)的内壁和滑块(13)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套筒(22)的数量有四个且两个为一组分上下两组,每组所述减震套筒(22)相靠近的一端均活动套接有内转轴(6),两个所述内转轴(6)的外表面均固定套接有内转柄(5),两个所述内转柄(5)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保护钢板(7),两个所述橡胶保护钢板(7)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内部橡胶(8),两个所述内部橡胶(8)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内部钢板(9),两个所述橡胶保护钢板(7)之间由内部橡胶(8)和内部钢板(9)依次粘接填充而成,所述橡胶保护钢板底面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座(23),两个所述连接座(23)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杆(18),两个所述限位杆(18)的外表面均活动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冬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曼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