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复位多级减震耗能碟簧软钢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1909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复位多级减震耗能碟簧软钢阻尼器,包括矩形框架,加载控件穿入所述矩形框架内,所述加载控件在所述矩形框架内的两端分别对称套有至少一个抛物线耗能钢板;所述抛物线耗钢板呈抛物线状;所述加载控件在两个抛物线耗钢板之间安装有碟簧自恢复装置,所述碟簧自恢复装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拦阻滑块和多个碟簧组。加载过程中,加载控件轴间凸起推动拦阻滑块移动,拦阻滑块接触抛物线耗能钢板后,碟簧组及抛物线耗能钢板同时发生线弹性变形并均具有可恢复能力;随着碟簧组达到变形上限,则将推动抛物线钢板发生屈服变形并耗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复位多级减震耗能碟簧软钢阻尼器
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土木建筑结构,具体是一种自复位多级减震耗能碟簧软钢阻尼器。
技术介绍
近年数次强烈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虽已下降,经抗震设计的结构已实现了大震不倒的目标,但结构过大的塑性残余变形不仅使建筑结构使用功能中断,给震后修复工作带来巨大困难。结构虽然满足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但震后存在较大的残余变形仍可能进一步加大结构的倒塌概率。一旦残余位移角大于0.5%时,修复或加固成本将高于重建成本,最后只能推倒重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自复位耗能装置兼具耗能和复位系统的双重功能,耗能系统可有效耗散外部输入能量,保护主体结构免于严重损坏,复位系统则能够有效降低甚至消除结构的残余变形。因此,开发震后残余变形小、具有自复位功能并能对非结构构件进行更换的新型抗震结构体系对降低震害产生的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自复位多级减震耗能碟簧软钢阻尼器。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自复位多级减震耗能碟簧软钢阻尼器,包括矩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复位多级减震耗能碟簧软钢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框架,加载控件穿入所述矩形框架内,所述加载控件在所述矩形框架内的两端分别对称套有至少一个抛物线耗能钢板;/n所述抛物线耗钢板的纵截面呈抛物线状,且所述抛物线耗能钢板的对称轴与所述加载控件的对称轴重合,所述抛物线耗能钢板的开口端朝向所述矩形框架,且抛物线耗能钢板的开口端与所述矩形框架相抵,所述抛物线耗能钢板远离其开口端的一端与加工在所述加载控件上的轴肩凸起的端面相抵;/n所述加载控件在两个所述轴肩凸起之间安装有碟簧自恢复装置,所述碟簧自恢复装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拦阻滑块,且所述拦阻滑块套设在所述加载控件上,并与所述加载控件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复位多级减震耗能碟簧软钢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框架,加载控件穿入所述矩形框架内,所述加载控件在所述矩形框架内的两端分别对称套有至少一个抛物线耗能钢板;
所述抛物线耗钢板的纵截面呈抛物线状,且所述抛物线耗能钢板的对称轴与所述加载控件的对称轴重合,所述抛物线耗能钢板的开口端朝向所述矩形框架,且抛物线耗能钢板的开口端与所述矩形框架相抵,所述抛物线耗能钢板远离其开口端的一端与加工在所述加载控件上的轴肩凸起的端面相抵;
所述加载控件在两个所述轴肩凸起之间安装有碟簧自恢复装置,所述碟簧自恢复装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拦阻滑块,且所述拦阻滑块套设在所述加载控件上,并与所述加载控件活动连接,两个所述拦阻滑块之间设有多个套设在所述加载控件上的多个碟簧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多级减震耗能碟簧软钢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控件在所述矩形框架内的两端分别对称套有多个依次接触连接的所述抛物线耗能钢板,且每个所述抛物线耗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斌丰茂东王世鹏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