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螺纹转换的建筑减震消能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抗震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螺纹转换的建筑减震消能方法。
技术介绍
抗震缝,又名防震缝,是指在设计和建造房屋建筑时,设计于相邻建筑单元之间的构造缝,是为减轻或防止相邻建筑结构单元由地震作用引起的碰撞而预先设置的间隙。为防止地震使房屋破坏,应用防震缝将房屋建筑分成若干形体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部分。但抗震缝将建筑分隔为单个建筑单元后,单个建筑单元水平面积较小,自身稳定性较差,防摆动效果降低,尤其是对于一些高层建筑,单个建筑单元在一些微小型地震以及大风天气时建筑上端均会产生较大的摇摆振动,极大地影响了建筑的正常使用。同时当建筑单元高度较高时,单个建筑单元摆动幅度过大也容易造成相邻建筑单元之间的碰撞而产生损坏。为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些用于安装在抗震缝之间的减震装置专利。例如CN201920488207.6公开的一种房屋建筑防震缝防碰撞装置;CN201920880239.0曾公开的一种房屋建筑防震缝防碰撞装置;CN201721077895.4曾公开的一种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螺纹转换的建筑减震消能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抗震缝左右两侧的两个相邻建筑之间依靠两个螺纹件的配合,使得任一建筑因地震而左右摆动时,能够通过两个螺纹件的螺纹配合旋转将动能转化为内能,实现消能减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螺纹转换的建筑减震消能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抗震缝左右两侧的两个相邻建筑之间依靠两个螺纹件的配合,使得任一建筑因地震而左右摆动时,能够通过两个螺纹件的螺纹配合旋转将动能转化为内能,实现消能减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螺纹转换的建筑减震消能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依靠以下的建筑抗震缝缓冲装置实现,所述建筑抗震缝缓冲装置,包括安装在两个相邻建筑相邻侧的两侧建筑侧壁上的两个底座,还包括具有内螺纹的套筒和具有外螺纹的螺杆,套筒和螺杆水平设置且各自具有一个相互配合的配合端和一个与底座相连的安装端,螺杆的配合端插入套筒的配合端一段距离并实现螺纹配合,套筒或者螺杆的安装端和底座可转动连接,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的螺纹斜面的倾角大于摩擦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螺纹转换的建筑减震消能方法,其特征在于,套筒的安装端端面上具有一个轴向截面呈T形的连接槽,套筒对应的底座上连接有一个轴向截面呈T形的套筒连接块,套筒连接块和连接槽周向上呈圆形,套筒连接块可转动地卡接配合在连接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螺纹转换的建筑减震消能方法,其特征在于,连接槽底面为鼓起的球形面,套筒连接块外端面为对应的凹陷的球形面,连接槽底面和套筒连接块外端面依靠球形面相互配合;
套筒连接块外端具有一个弧形的硬块并用于成形出球形面,套筒连接块其余部分为弹性材料制得。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螺纹转换的建筑减震消能方法,其特征在于,螺杆的连接端具有一个沿周向外凸的凸沿,螺杆对应的底座上连接有一个螺杆连接块,螺杆连接块外端开设有一个轴向截面呈T形的安装槽,所述凸沿和安装槽周向上呈圆形,凸沿可转动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合敏,谭星,王科,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