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曼莉专利>正文

一种机械自动化纺纱用便于上下料的纺纱卷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1624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自动化纺纱用便于上下料的纺纱卷轴,涉及纺纱卷轴技术领域,具体为主体和顶板,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履带,且履带的内侧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转轮,所述转轮的前侧安置有安装杆,所述顶板上方安装有第二液压杆,且顶板位于主体的顶部,所述顶板内部安装有第一液压杆,且第一液压杆与顶板之间为嵌合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杆的底部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内侧之间安装有卷轴本体,所述顶板中间前侧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表面设置有滑道。该种机械自动化纺纱用便于上下料的纺纱卷轴,通过履带和转轮的设置,履带与转轮之间相互配合构成转动结构,履带通过转轮进行转动,履带的设置,能够对主体内部的卷轴本体进行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自动化纺纱用便于上下料的纺纱卷轴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纱卷轴
,具体为一种机械自动化纺纱用便于上下料的纺纱卷轴。
技术介绍
现代的纺织业一直以来都是国民经济中支柱产业,从传统的手工纺纱到如今各大工厂中的机械纺纱技术的使用,机械纺纱技术的出现给纺纱产业带来了非常的经济效益,而在机械纺纱中卷轴是必不可少的装置之一,纺纱的开始和结束都需要用到卷轴,因此,卷轴的好坏决定纺纱过程中的工作效率。随着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带动了纺织业大力发展,因此,对纺织业中机械原件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卷轴这类零件的设计,现在的卷轴会对纱线进行缠绕,帮助纱线进行定型收卷,方便进行出厂使用,同时功能性也比较单一。现在的卷轴功能比较单一,具有不方便进行上料下料的缺点,这样一来导致卷轴安装过程麻烦,影响工作效率,同时在工作结束后,不方便进行拆卸,导致纱线缠绕后无法取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械自动化纺纱用便于上下料的纺纱卷轴,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在的卷轴功能比较单一,具有不方便进行上料下料的缺点,这样一来导致卷轴安装过程麻烦,影响工作效率,同时在工作结束后,不方便进行拆卸,导致纱线缠绕后无法取下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自动化纺纱用便于上下料的纺纱卷轴,包括主体和顶板,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履带,且履带的内侧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转轮,所述转轮的前侧安置有安装杆,所述转轮与安装杆之间为嵌合连接,所述安装杆与主体之间为固定焊接,所述顶板上方安装有第二液压杆,且顶板位于主体的顶部,所述第二液压杆与顶板之间为固定粘接,所述顶板内部安装有第一液压杆,且第一液压杆与顶板之间为嵌合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杆的底部连接有侧板,且侧板与第一液压杆之间为粘性连接,所述侧板的内侧之间安装有卷轴本体,所述顶板中间前侧固定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与主体之间为固定焊接,所述固定板的表面设置有滑道,且滑道与顶板之间为嵌合连接。可选的,所述顶板包括有竖杆、转轴、斜杆和卷线轴,所述竖杆位于顶板的表面,且竖杆与顶板之间安装有转轴,所述竖杆的表面设置有斜杆,且斜杆的外侧放置有卷线轴。可选的,所述竖杆通过转轴与顶板之间相互连接,且转轴与竖杆之间相互配合构成转动结构,并且斜杆沿竖杆的竖直方向等距设置。可选的,所述卷轴本体包括有电机和安装轴,所述电机位于卷轴本体的内侧中间,且卷轴本体的内部安装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与卷轴本体之间为嵌合连接。可选的,所述安装轴与电机之间相互配合构成转动结构,且安装轴的水平中心线与卷轴本体的水平中心线相互重合,并且卷轴本体沿顶板的水平方向均匀设置。可选的,所述卷轴本体还包括有卡板、支板、滑槽和移动轴,所述支板位于安装轴的表面,且支板的内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安装有移动轴,所述卡板位于支板远离安装轴的一端。可选的,所述移动轴与滑槽之间相互配合构成滑动关系,且滑槽之间和支板之间均关于安装轴的中心线呈“十”字型分布。可选的,所述卷轴本体还包括有卡槽、弹簧、夹板和转杆,所述卡槽位于移动轴的后侧,所述移动轴的前侧连接有弹簧,所述卷轴本体的表面安装有夹板,且夹板的中间设置有转杆。可选的,所述卡槽与移动轴之间尺寸相互配合,且卡槽的外部形状呈弧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械自动化纺纱用便于上下料的纺纱卷轴,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种机械自动化纺纱用便于上下料的纺纱卷轴,通过履带和转轮的设置,履带与转轮之间相互配合构成转动结构,履带通过转轮进行转动,履带的设置,能够对主体内部的卷轴本体进行输送,主体内部一共设置有六组卷轴本体,如果人工搬运的话,不仅仅会增加劳动强度,同时,也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使用履带进行输送,能够更快的完成工作,大大提高机械的自动化。2、该种机械自动化纺纱用便于上下料的纺纱卷轴,通过设置顶板,顶板上方设置有第二液压杆,顶板的中间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滑道,滑道与顶板之间相互配合构成滑动结构,第二液压杆的设置,能够给顶板施压,进而对顶板的高度进行调整,这样就可以将顶板靠近履带的位置,以便于履带对卷轴本体进行输送。3.该种机械自动化纺纱用便于上下料的纺纱卷轴,通过竖杆的设置,竖杆通过转轴与顶板之间相互连接,竖杆通过与转轴之间的转动结构,能够对竖杆的角度进行调整,大大增加了竖杆的灵活性,另外,竖杆上设置有斜杆,斜杆能够放置卷线轴,进而方便将纱线与卷轴本体连接在一起。4.该种机械自动化纺纱用便于上下料的纺纱卷轴,通过卷轴本体的设置,卷轴本体本身就是纺纱装置的重要零件,卷轴本体的表面分布有网格槽,这样能够在收卷过程中防止纱线打滑,影响纱线的缠绕,电机位于卷轴本体的中间位置,电机为双向电机,能够同时带动两个卷轴本体进行转动,卷轴本体每两个为一组,一共设置有六组,大大增加了纱线的缠绕的工作效率。5.该种机械自动化纺纱用便于上下料的纺纱卷轴,通过安装轴的设置,安装轴一方面能够对卷轴本体进行安装,另一方面,安装轴与侧板之间尺寸相互配合,进而完成对安装轴之间的安装和固定,移动轴与卡板之间相互连接,通过利用移动轴与滑槽之间的滑动关系,进而能够对卷轴本体和卡板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当卡板远离卷轴本体时,可以松开卷轴本体,进而方便将卷轴本体拆下,反之,卡板会抵住卷轴本体的内侧,进而固定好卷轴本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顶板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卷轴本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卷轴本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顶板上方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2、履带;3、转轮;4、顶板;401、竖杆;402、转轴;403、斜杆;404、卷线轴;5、第一液压杆;6、第二液压杆;7、侧板;8、卷轴本体;801、电机;802、安装轴;803、支板;804、滑槽;805、移动轴;806、卡板;807、卡槽;808、弹簧;809、夹板;810、转杆;9、固定板;10、滑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自动化纺纱用便于上下料的纺纱卷轴,包括主体(1)和顶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履带(2),且履带(2)的内侧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转轮(3),所述转轮(3)的前侧安置有安装杆,所述转轮(3)与安装杆之间为嵌合连接,所述安装杆与主体(1)之间为固定焊接,所述顶板(4)上方安装有第二液压杆(6),且顶板(4)位于主体(1)的顶部,所述第二液压杆(6)与顶板(4)之间为固定粘接,所述顶板(4)内部安装有第一液压杆(5),且第一液压杆(5)与顶板(4)之间为嵌合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杆(5)的底部连接有侧板(7),且侧板(7)与第一液压杆(5)之间为粘性连接,所述侧板(7)的内侧之间安装有卷轴本体(8),所述顶板(4)中间前侧固定有固定板(9),且固定板(9)与主体(1)之间为固定焊接,所述固定板(9)的表面设置有滑道(10),且滑道(10)与顶板(4)之间为嵌合连接;所述顶板(4)包括有竖杆(401)、转轴(402)、斜杆(403)和卷线轴(404),所述竖杆(401)位于顶板(4)的表面,且竖杆(401)与顶板(4)之间安装有转轴(402),所述竖杆(401)的表面设置有斜杆(403),且斜杆(403)的外侧放置有卷线轴(404),所述竖杆(401)通过转轴(402)与顶板(4)之间相互连接,且转轴(402)与竖杆(401)之间相互配合构成转动结构,并且斜杆(403)沿竖杆(401)的竖直方向等距设置;所述安装轴(802)与电机(801)之间相互配合构成转动结构,且安装轴(802)的水平中心线与卷轴本体(8)的水平中心线相互重合,并且卷轴本体(8)沿顶板(4)的水平方向均匀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自动化纺纱用便于上下料的纺纱卷轴,包括主体(1)和顶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履带(2),且履带(2)的内侧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转轮(3),所述转轮(3)的前侧安置有安装杆,所述转轮(3)与安装杆之间为嵌合连接,所述安装杆与主体(1)之间为固定焊接,所述顶板(4)上方安装有第二液压杆(6),且顶板(4)位于主体(1)的顶部,所述第二液压杆(6)与顶板(4)之间为固定粘接,所述顶板(4)内部安装有第一液压杆(5),且第一液压杆(5)与顶板(4)之间为嵌合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杆(5)的底部连接有侧板(7),且侧板(7)与第一液压杆(5)之间为粘性连接,所述侧板(7)的内侧之间安装有卷轴本体(8),所述顶板(4)中间前侧固定有固定板(9),且固定板(9)与主体(1)之间为固定焊接,所述固定板(9)的表面设置有滑道(10),且滑道(10)与顶板(4)之间为嵌合连接;所述顶板(4)包括有竖杆(401)、转轴(402)、斜杆(403)和卷线轴(404),所述竖杆(401)位于顶板(4)的表面,且竖杆(401)与顶板(4)之间安装有转轴(402),所述竖杆(401)的表面设置有斜杆(403),且斜杆(403)的外侧放置有卷线轴(404),所述竖杆(401)通过转轴(402)与顶板(4)之间相互连接,且转轴(402)与竖杆(401)之间相互配合构成转动结构,并且斜杆(403)沿竖杆(401)的竖直方向等距设置;所述安装轴(802)与电机(801)之间相互配合构成转动结构,且安装轴(802)的水平中心线与卷轴本体(8)的水平中心线相互重合,并且卷轴本体(8)沿顶板(4)的水平方向均匀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曼莉
申请(专利权)人:张曼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