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登车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1618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登车桥,包括踏板、转轴、连杆、气缸和测距雷达,踏板的一端通过转轴与装货平台铰接连接,踏板与转轴固定连接,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杆,连杆的一端与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铰接,气缸缸底一端与装货平台铰接连接,气缸的活塞杆的伸缩控制踏板转动,测距雷达设置在装货平台上,测距雷达对着货车车厢的停靠区域,测距雷达接入装货平台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输出端连接有扬声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登车桥,实现了全自动化控制,省去了倒车协助人员和登车桥的操作人员,降低了人员配置,节约了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登车桥
本专利技术属于物流
,具体涉及一种登车桥。
技术介绍
现有的物流技术,为了便于装货,常常修建装货平台,装货平台高度为货车车厢底板的标准高度,但由于货车整体的加工、装配公差、或是车轮的气压状态,都会使装货平台与货车车厢底板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常常通过登车桥连接装货平台与货车车厢,解决高度差问题,如公开号为CN208103443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无动力式登车桥,包括:机座、桥板、搭接板和弹簧装置,所述桥板的两端分别旋转连接所述机座和所述搭接板,所述弹簧装置连接在所述机座和所述搭接板之间,通过设置在所述机座和所述搭接板之间的弹簧装置和旋转连接所述机座和所述搭接板的所述桥板,可以方便快捷地调整所述搭接板和桥板的位置、高度,但该登车桥需要配置人员进行操作,自动化程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登车桥,实现了全自动化控制,省去了倒车协助人员和登车桥的操作人员,降低了人员配置,节约了人力成本。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登车桥,设置在装货平台边缘,包括踏板、转轴、连杆、气缸和测距雷达,踏板的一端通过转轴与装货平台铰接连接,踏板与转轴固定连接,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杆,连杆的一端与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铰接,气缸缸底一端与装货平台铰接连接,气缸的活塞杆的伸缩控制踏板转动,测距雷达设置在装货平台上,测距雷达对着货车车厢的停靠区域,测距雷达接入装货平台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输出端连接有扬声器。在没有货车进行装货时,气缸驱动踏板向上转动使其保持竖直状态,即踏板为收起状态;装货前,货车在排队等待装货时,货车驾驶员会提前打开车厢厢门,装货时,货车倒车停靠装货平台的过程中,测距雷达对货车车厢尾部进行实时距离监控,同时监控数据通过控制系统转化为电信号,由扬声器转化为声音信息反馈给货车驾驶员,便于驾驶员控制倒车距离,省去了倒车协助人员,降低了人员配置需求,货车停靠在设定的距离后,气缸驱动踏板向下转动,踏板的另一端搭接在货车车厢的底板上,连接货车车厢与装货平台,便于装货,同时也省去了登车桥的操作人员,进一步降低了人员配置,为实现登车桥的全自动化控制打下基础。所述装货平台边缘设置有耳座,踏板的一端通过转轴与耳座铰接,测距雷达设置在耳座上,使得整个转动结构伸出装货平台,减少遮挡,便于维护。所述踏板水平放置时,踏板的下端面设置有光电开关,在踏板收起状态时,光电开关能够监控货车车厢的厢门是否已经打开,确保厢门已打开的状态下,才会放下踏板,连接货车车厢与装货平台,避免踏板与厢门碰撞产生损失,配合测距雷达,能够实现登车桥的全自动化控制。所述踏板数量为两块,两块踏板分别设置有光电开关,对于对开式厢门,两个光电开关能够分别监控两扇厢门的状态,确保两扇厢门均已打开,才会放下踏板。所述踏板数量为一块,光电开关数量为两个,两个光电开关分别设置踏板的中部两侧,对于对开式厢门,两个光电开关能够分别监控两扇厢门的状态,确保两扇厢门均已打开,才会放下踏板。所述踏板的下端面设置有肋板,保证踏板的强度。所述踏板水平放置时,踏板贴近装货平台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斜面,当货车车厢高度低于装货平台高度,且高度差较大时,踏板转动时,限位斜面将抵靠住装货平台,限制踏板的最大转角,对气缸进行保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气缸控制踏板转动,同时设置测距雷达对货车车厢尾部进行实时距离监控,由扬声器转化为声音信息反馈给货车驾驶员,便于驾驶员控制倒车距离,货车停靠在设定的距离后,踏板能够自动放下,连接货车车厢与装货平台,便于装货,省去了倒车协助人员和登车桥的操作人员,降低了人员配置,节约了人力成本。通过设置光电开关,在踏板收起状态时,光电开关能够监控货车车厢的厢门是否已经打开,确保厢门已打开的状态下,才会放下踏板,连接货车车厢与装货平台,避免踏板与厢门碰撞产生损失,配合测距雷达,实现登车桥的全自动化控制。通过设置限位斜面,限制踏板的最大转角,对气缸进行保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踏板收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向的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踏板收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B-B向的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货平台,2-踏板,3-转轴,4-连杆,5-气缸,6-测距雷达,7-耳座,8-光电开关,9-肋板,10-限位斜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登车桥,设置在装货平台1边缘,包括踏板2、转轴3、连杆4、气缸5和测距雷达6,踏板2的一端通过转轴3与装货平台1铰接连接,踏板2与转轴3固定连接,转轴3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杆4,连杆4的一端与气缸5的活塞杆端部铰接,气缸5缸底一端与装货平台1铰接连接,气缸5的活塞杆的伸缩控制踏板2转动,装货平台1上设置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电磁阀控制气缸5中的气压,进而控制踏板2转动,测距雷达6设置在装货平台1上,测距雷达6对着货车车厢的停靠区域,测距雷达6接入装货平台1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输出端连接有扬声器。在没有货车进行装货时,气缸5驱动踏板2向上转动使其保持竖直状态,即踏板2为收起状态,如图2所示;装货前,货车在排队等待装货时,货车驾驶员会提前打开车厢厢门,装货时,货车倒车停靠装货平台1的过程中,测距雷达6对货车车厢尾部进行实时距离监控,同时监控数据通过控制系统转化为电信号,由扬声器转化为声音信息反馈给货车驾驶员,便于驾驶员控制倒车距离,省去了倒车协助人员,降低了人员配置需求,货车停靠在设定的距离后,测距雷达6监测与货车车厢尾部的距离一段时间内未发生变化,判断货车已停稳,然后气缸5驱动踏板2向下转动,踏板2的另一端搭接在货车车厢的底板上,连接货车车厢与装货平台,便于装货,同时也省去了登车桥的操作人员,进一步降低了人员配置,为实现登车桥的全自动化控制打下基础。装货完成后,踏板2自动收起,等待下一辆货车进场装货。所述装货平台1边缘设置有耳座7,踏板2的一端通过转轴3与耳座7铰接,测距雷达6设置在耳座7上,使得整个转动结构伸出装货平台1,减少遮挡,便于维护。尽管在装货前,货车驾驶员会提前打开车厢厢门,但是存在忘记打开厢门,或是厢门未固定好,移动时重新关上的情况,针对此类情况,所述踏板2水平放置时,踏板2的下端面设置有光电开关8,在踏板2收起状态时,光电开关8能够监控货车车厢的厢门是否已经打开,在判断货车已停稳后,且确保厢门已打开的状态下,才会放下踏板2,连接货车车厢与装货平台,避免踏板2与厢门碰撞产生损失,配合测距雷达6,能够实现登车桥的全自动化控制。所述踏板2数量为两块,踏板2的宽度大于装货叉车的车轮宽度,两块踏板2分别设置有光电开关8,对于对开式厢门,两个光电开关8能够分别监控两扇厢门的状态,确保两扇厢门均已打开,才会放下踏板2。所述踏板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登车桥,设置在装货平台(1)边缘,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板(2)、转轴(3)、连杆(4)、气缸(5)和测距雷达(6),踏板(2)的一端通过转轴(3)与装货平台(1)铰接连接,踏板(2)与转轴(3)固定连接,转轴(3)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杆(4),连杆(4)的一端与气缸(5)的活塞杆端部铰接,气缸(5)缸底一端与装货平台(1)铰接连接,气缸(5)的活塞杆的伸缩控制踏板(2)转动,测距雷达(6)设置在装货平台(1)上,测距雷达(6)对着货车车厢的停靠区域,测距雷达(6)接入装货平台(1)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输出端连接有扬声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登车桥,设置在装货平台(1)边缘,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板(2)、转轴(3)、连杆(4)、气缸(5)和测距雷达(6),踏板(2)的一端通过转轴(3)与装货平台(1)铰接连接,踏板(2)与转轴(3)固定连接,转轴(3)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杆(4),连杆(4)的一端与气缸(5)的活塞杆端部铰接,气缸(5)缸底一端与装货平台(1)铰接连接,气缸(5)的活塞杆的伸缩控制踏板(2)转动,测距雷达(6)设置在装货平台(1)上,测距雷达(6)对着货车车厢的停靠区域,测距雷达(6)接入装货平台(1)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输出端连接有扬声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登车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货平台(1)边缘设置有耳座(7),踏板(2)的一端通过转轴(3)与耳座(7)铰接,测距雷达(6)设置在耳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亚军袁丁吴仕峰邱远喜万涛黄和智黄智才
申请(专利权)人:黔西南州乐呵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